第D08版:登封播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退休不褪色
退休教师发挥余热
为教育贡献
书画名家进课堂
翰墨飘香满校园
发掘传统文化“灵魂”
唤起书院文化“乡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掘传统文化“灵魂”
唤起书院文化“乡愁”
探秘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正门

发掘传统文化“灵魂”

唤起书院文化“乡愁”

“思想的根本在于行走,在于亲身体验。”近日,迎着朝霞,和文化专家宫嵩涛等人徜徉在宋代著名学府——嵩阳书院,沐浴书香的芬芳,文化“乡愁”在心中弥漫。

登封播报 高鹏敏 文/图

宋代理学发祥地

走近书院山门,乾隆为嵩山书院“高山仰止”的题匾映入眼帘,清朝贵族对汉文化的崇敬可见一斑。

嵩阳书院山门前的明柱上书有对联。上联书: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下联书: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上联以四岳相拱,突出嵩山居于中央的显赫地位,下联则以洛阳古都与四水交合,衬托出中岳的巍峨气势。通观此联,气魄雄浑,立意高远,写出了嵩阳书院不同凡响的历史地位。

书院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到宋朝,天下太平,程颢、程颐、范仲淹、司马光等都曾在此讲学,由此嵩阳书院文风盛行,并成为宋代理学的发祥地,作为中国洛派理学的传播中心,生徒常达数百人,是嵩山作为儒家文化中心的见证。

“程门立雪”的致学故事

嵩阳书院内设有学堂,当年名儒范仲淹、司马光,特别是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在此讲学、著书立说。

今讲堂有一对联:满院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司马光先生巨著《资治通鉴》的一部分是也是在此嵩阳书院写作的。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嵩阳书院,“程门立雪”的致学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宋代时,已中进士的杨时、游酢二人,在隆冬时节来到嵩阳书院,尽管大雪纷飞,却一直站在雪地里,以等程颐的首肯和接纳。后来,人们用“程门立雪”的故事,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的精神。

韩国书院学会会长、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丁淳佑教授说,嵩阳书院是千年学府,其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让韩国学者们敬仰。

极具生命象征的古柏树

嵩阳书院里几株柏树,也是一景。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我国现存极古极大的柏树。

相传,汉武帝拜谒嵩山时,见门口有株高大粗壮的柏树,随口封其为“大将军”。往里走,发现第二棵比第一棵还大,但金口玉言,只好封其为“二将军”。到了最里边,看到第三棵比前两棵还粗,却只能封为“三将军”。三将军不忿,借雷电自焚;二将军不忿,气炸了肚皮;大将军窃喜,笑得东倒西歪。也便有了赵朴初老先生留有的“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诗句。

这两棵古树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许多建筑不复存在,而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它们虽已到龙钟之年身躯,却依然巍然挺拔,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和折射。

嵩山碑王

走过牌坊,踏上一条青石小道,登上20多级台阶,在石阶尽头向左拐,是非常高大的石碑,上有一个碑唐玄宗送给炼丹治病的孙太冲道士的帽。

碑额是当时的河南府尹裴迥(相当于省长)篆书“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文隶书是省部级文化干部徐浩所写,书法被赞誉至今;撰文的便是那个“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古时,人们是怎样将这么重的碑帽铸上去的呢?千百年来,凡到嵩阳书院的游人都要提及这个问题。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没有起重设备,碑较高,碑帽又大又重,为戴碑帽,还杀死了3个县令,最后一个县令用“土围脖”的方法让碑帽上位。在民间,“智立唐碑”这个充满智慧的传说故事,成为品赏大唐碑的重要内容之一。

儒家文化的“标本”

牌坊后的殿堂内,是孔子的塑像,陪伴他的还有颜回、孟子、子思和曾子。这是古代学生学习、讨论思考问题的地方。

“历史上书院的创办是儒学复兴的产物,当代书院的蓬勃发展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体现。”宫嵩涛说,“书院之所以能延续上千年,关键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在传统意义上,书院是儒家的道场,是人文教化的机构,是新思想的发源地。书院把思想、教育制度和文化作了完美结合。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古时候,书院是养士的场所,一些贫寒之士可以在书院里读书、接受教育。在科举时代,一些书院也扮演着科举预备学校的功能,这也是书院在东亚延续千年的重要原因。”

“随着西方教育引进,随后,书院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就有教育家叹息书院的幕落,他们感叹:这对中国教育发展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宫嵩涛表示,书院是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场所,现代教育制度对分数的片面追求等严重性病理现象,都需要让现代与传统文化接触新的教育空间,而这个新空间便是书院重拾教育理念,唤起文化乡愁,唤醒超越名利的道德回归。

传统的布局,崭新的起点

嵩阳书院现存建筑基本保持清代建筑布局的一部分,共有古建筑106间,传承了中国古建筑中轴对称的特点,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两侧配房相连,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古朴雅致。道统祠和藏书楼作为书院的主体建筑,四者的空间排列则严格按照中轴对称的布置原则逐次递进,体现出对中国传统,礼乐思想的遵从。

历朝历代,对书院都奉若神明,即便改朝换代,也都敬之仰之。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浮云流转千年,留下一段段往事。在嵩阳书院寻一粒浩渺岁月遗落的尘沙,听一段散落于时光洪荒里的弦歌回响,这尘沙、回音里都是嵩山文化的醇香韵味。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34652 2016-04-28 00:00:00 四 发掘传统文化“灵魂”<BR/>唤起书院文化“乡愁”KeywordPh探秘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