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7版:新郑播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操刀伤锦VS宽容失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操刀伤锦VS宽容失败
郑韩故城
系列七 本报与新郑市史志办联合开设

操刀伤锦

【解释】

操刀伤锦:操刀和割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出处】

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典故】

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子皮打算让尹何来管理自己庞大的采邑。尹何是子皮的家臣,年纪轻,没有管理经验和能力,大家觉得他难以胜任。子皮说:“没关系,没经验可以学嘛。学的时间长了,就会了。”

子产对子皮说:“喜欢一个人,一定会为他着想。一个孩子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去割肉,他一定会先割到自己。如果您有一块贵重的锦缎,您也不会把它交给没裁过衣服的人去裁:他会毁了这块锦缎。大官、大邑要管理许多百姓的,这比锦缎贵重得多。您不会把锦缎给不会裁衣服的人,为什么要把大官、大邑交给毫无管理经验的人呢? 一个人还不会驾马车、拉弓箭,就让他去打猎,不是很危险吗?”子皮被说服了。

后来,“操刀伤锦”就常常被用来比喻不能让新手来学裁剪,不可用新人试担大任。

成语故事:操刀伤锦 必成大害

“操刀伤锦”这一成语故事是:子皮(罕虎,字子皮,郑国执政大臣)想要让尹何来治理自己的封邑。子产(公孙侨,郑国上大夫)说:“尹何年纪轻,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子皮说:“这个人谨慎善良,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习一下,他也就更加知道该怎么办事情了。”子产说:“不行。人家喜欢一个人,总是希望对这个人有利。现在您喜欢一个人却把政事交给他,这好像一个人不会用刀而让他去割东西,多半是要损伤他自己的。您喜欢他,不过是伤害他罢了,有谁还敢在您这里求得喜欢?您对于郑国来说是国家的栋梁。栋梁折断,椽子就会崩塌,侨将会被压在底下,我哪敢不把话全部说出来?您有了漂亮的丝绸,是不会让别人用它来学习裁制的。大官和大的封邑,是庇护自身的,反而让学习的人去裁制,这比起漂亮的丝绸来价值不就多得多吗?侨听说学习以后才能从政,没有听说用从政来学习的。如果真是这么办,一定有所伤害。譬如打猎,熟悉射箭驾车的,就能获得猎物,如果从没有登车射过箭驾过车,那么只担心翻车被压,哪里有闲心想获得猎物?”子皮说:“好啊!虎真是不聪明。我听说君子懂得大的远的、小人只懂得小的近的。我,是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而且慎重对待它,大官和大的封邑是用来庇护自身的,我却疏远而且轻视它。要没有您的话,我是不知道的。从前我曾说过,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家族以庇护我自己,这就可以了。从今以后才知道这样不行。从现在起我请求,虽然是我家族的事情,也听从您的意见去办理。”子产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好像他的面孔,我难道敢说您的面孔像我的面孔吗?不过心里觉得这样做是危险的,就把它告诉您了。”子皮认为他忠诚,所以把政事全交付给他。子产因此能够执掌郑国大权。靳录

成语新解:操刀制锦 宽容失败

2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指出,各级党委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这种“宽容失败”的优秀文化传统。《左传·定公十三年》也有这样的记述:“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说多次摔坏胳膊,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好外科医生。诗人屈原在《惜诵》中写道:“九折臂而医兮,吾至今而其信然。”可见,犯错误甚至多次犯错误就会从中得到宝贵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真理早已被我们的祖先所认知。

与此对比,让我们想起“操刀伤锦”这个典故。在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应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和理性的反思。

众所周知,鞠躬尽瘁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过世之后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的结局。其实,早在多年以前他的对手司马懿早就断言:诸葛亮事必躬亲,蜀汉必然出现后继无人的悲剧。结局不仅被不幸言中,不仅贻误了蜀中百官,就连他精心辅佐的后主刘禅也成了他事必躬亲的“牺牲品”。从这个意义上讲,阿斗不是扶不起来,而是相父诸葛亮扶得太过。

唐宋以来,人们对“操刀伤锦”越来越有了更新的、更深刻的认知。“初唐三杰”之一、著名诗人杨炯在《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文中写道:“实谓枢机八座,上下三阶,岂惟缚柱鞭丝,操刀制锦。”这次对“操刀伤锦”进行了一次修正,出现了“操刀制锦”。一字之改,两重天地。中国社会对过去似乎毁誉参半的“伤锦”问题,给出了一个明确、温暖的答案;同时也改变对“伤锦”的根本态度,开始包容、支持、鼓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王安石在《贺知县启》一文中再次点化此典:“操刀之能制锦,素显殊勋;弹琴之不下堂,行闻异政。”

从“操刀伤锦”到“操刀制锦”,虽然只改了一个字,却经历了1500多年漫长并且渐进的认识过程。这既是中国唐宋文明的产物,又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革就要创新,创新就需要人才。要想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优秀年轻干部,就要敢于让改革新手尽早“操刀”。新手操刀势必损伤一点精美的锦缎,因此,我们就得对新手在操刀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多给一些宽容和理解,舍得让操刀新手们损伤一些锦缎。只有这样才能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的氛围,形成“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新的人才就能尽快成长,给我们的事业注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王丹誉

【历史遗存】

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城关附近的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在此建都539年,因此称郑韩故城。郑韩故城周长约22.5千米,其平面形状像一只牛角,分东西两区,西城为宫城和贵族居住区,东城为手工业和平民居住区。郑韩故城的城垣均用土夯筑而成,城墙高10米左右,最高处达16米,城墙基宽40~60米,顶宽2.5米。2100多年过去了,郑韩故地至今仍城垣迤逦、巍巍壮观,成为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成了人们游览的重要古迹。

梳洗台

梳洗台俗称梳妆台,位于新郑市区西北部,高约7米,南北长135米,东西宽80米,台面上只留存了两段十几米长、两三米高、一米多宽的土墙,略呈弧形的墙面上长着一些高低不平的构树之类的灌木,就像两把古旧的木刺已不整齐的梳子。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记述:“梳洗台在城西北一里。旧传郑女嫁齐,梳妆于此。又云:郑伯嫁女,处女其上,未详孰是。”经过考古发掘,发现有台上水井和地下排水管道,在台基四周地下还发现有夯土筑成的围墙墙基遗迹。考古资料证明,此台建于春秋,应是一处东周时期宫殿基址。

武公台

武公台又名点将台、授印台,位于今新郑市区郑韩饭店院内。台高原约5米,底部周长约30米,由黏土夯筑而成。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新郑县志》记载:“授印台在县东门外。旧传郑武公封于斯,平王赐之印绶,武公荣之,筑台受焉,故名。”

郑庄公望母台

郑庄公望母台位于新郑市区南关双洎河南岸,紧邻连接新郑市区和郑平公路的三里岗公路,台高约9米,底周约60米,夯土筑成,实为故城南城墙一段。周围布满了高大的泡桐、白杨,台上长满了构树、荆棘一类的灌木。《水经注》记述:“洧水经郑城南,水南有郑庄公望母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34697 2016-04-28 00:00:00 四 操刀伤锦VS宽容失败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