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每周中原 城市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再叙国棉厂的旧貌新颜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再叙国棉厂的旧貌新颜
国棉三厂、四厂
棉纺路上的郑州三棉厂址
国棉一厂 资料图
棉纺路和建设路周边,这种苏式建筑随处可见
王府井对面的一厂夜市,热闹依旧

说起中原区的历史,棉纺厂不可略过,它是中原区和老郑州的响亮名片。每当走在西区的路上,总会有些红顶白墙的苏式建筑提醒着人们那段辉煌:那时候的棉纺厂闻名全国,生产能力惊人,还有着全郑州最漂亮、最时髦的姑娘,棉纺工人的岗位象征着荣耀与稳定……

时过境迁,原来国棉厂的土地上现在矗立起了西区新地标:王府井商场,而锦艺、方圆经纬等几个大的生活社区也都热闹非凡,新老交替有时会让人感慨万千。

棉纺厂的历史从1953年开始,当时国棉一厂开建,到如今也有63年了。63年的时间让这段历史已足够久远,久远到我们可以回忆,可以品味,也可以大致梳理出它的脉络。记者 张改华 文/图

建设 6家棉纺厂 加起来比当时市区还大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在郑州投资1.76亿元建设5个大型纺织厂。棉纺业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最大的实业,国家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这个重要项目最终落户在了郑州西郊,也就是后来的中原区,那里当时还是一片荒地。

1953年,郑州国棉一厂开建;1954年,郑州国棉三厂开建……到1958年,短短5年的时间,5家纺织厂就在这片荒地上铺展开来,加上“豫丰纱厂”改制而来的国棉二厂,6家国棉企业宣告完工。这6家棉纺厂加起来的面积比当时的郑州市区还大。轰轰烈烈的纺织事业就此展开。

地位

天然气入郑

先保证的就是棉纺片区

工厂建好了,就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但当时河南并没有多少熟练掌握纺织技能的工人。针对这个难题,国家从苏、沪、浙等地抽调了大批女工,后来又从商丘、周口等地急招大批女青年当学徒。正是这些纺织女工的到来,让这片有些荒凉的土地开始有了生机,西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热火朝天地发展起来了。

国棉厂在当时的郑州有多重要,看看这个就知道:天然气引入郑州,首先保证供应的就是棉纺企业家属区,第一批享受到集中供暖的也是棉纺职工家属楼。郑州开通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始发站就是国棉一厂,终点站是二七广场。而配套的医院、中小学、电影院,5年的时间便铺满了当年的西郊。1958年几个国棉厂全部建成时,西郊人口已经达到了17.4万。

当时,棉纺厂工人的平均工资将近60元,比机关干部的平均工资还要高10多元。老人们回忆说,由于收入高,有社会地位,“纱妞”成为机关年轻人竞相追逐的目标。当时的人都以娶到纺织女工为荣,姑娘们能谈到一个棉纺厂的男朋友,也是十里八街传遍的好事。

当时的几个国棉厂,实际上也是有差别的。一句民谣很好地概括了:一厂马路、三厂楼,四厂平房碰破头,五厂污水到处流。

原来,建四厂时,国家开始提倡“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基建费用比三厂少了六七百万元,住房都建成了平房。

而五厂、六厂用的都是四厂的图纸,也比较简易,特别是五厂地势低,污水管道没处理好,所以“污水到处流”。

业绩 曾贡献整个郑州六成的税收

据资料记载,“一五”期间,国家对郑州的工业基建投资3亿多元,1957年“一五”结束时,郑州的工业企业发展到575个,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9年间增长了300多倍。

郑州棉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是1981年,这一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达到7.1亿元,利润1.23亿元,税金9463万元。浩浩荡荡的10万纺织大军创下了每家企业“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纺织厂”的惊人业绩,纺织业成为郑州市第一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曾经贡献了整个郑州六成的税收。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体制下的棉纺厂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大锅饭制的郑州纺织企业慢慢衰败下来。

国棉厂的现在

国棉一厂、六厂

一厂和六厂现在已是高楼林立的锦艺城,还有一个闻名全郑州的王府井商场。

王府井商场对面的国棉一厂家属院,还留存着纺织工人生活的一些风貌。家属院里的菜市场,新鲜、品种全、价格低廉,附近居住的许多人都愿意多走几步路到这里买菜。

天气热了,这里的夜市也开始热闹起来,小龙虾、烩面、烤串……浓浓的烟火气息不仅没让人觉得呛鼻,反而多了些生活本来应有的感觉。如今我们也只能从这些破旧的楼房、熙攘的人群中找回一些当年棉纺工人生活的片段了。

三厂、四厂分别迁往中原纺织工业园区和中牟县白沙镇。

原三厂厂址上建起了容纳几万人的方圆经纬小区。小区刚建成时,不时有一些上了年纪的纺织工前去观看,一位七旬老太常常在新楼前驻足,一遍一遍地告诉着新小区的人们,这是她们曾经的厂房。

2009年6月,郑州市政府将郑州国棉三厂厂门、办公楼、核心厂房等苏式建筑确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依托这些老建筑建设“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如今,方圆经纬小区门前保留的几座苏式风格厂房,就是这个遗址博物馆中的一员。这些明显带着历史沉淀的建筑物,与身后的小区大楼形成了强烈反差。

国棉厂的土地,在以各种方式重新焕发着生机。

国棉五厂更名“郑州豫欣纺织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36186 2016-05-05 00:00:00 四 再叙国棉厂的旧貌新颜KeywordPh国棉三厂、四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