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温暖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尺讲台一站十年
他是藏班学生的“爹妈”
“撑伞姐”一直默默为她遮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尺讲台一站十年
他是藏班学生的“爹妈”

三尺讲台一站十年

他是藏班学生的“爹妈”

“转眼间,来藏班当班主任已经10年。小赵赵也变成老赵了。”郑州四中的赵付涛老师,一直担任西藏班班主任。藏班学生大多远离父母和家庭,不少学生高中三年都在学校,班主任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爹妈”,一年365天和学生在一起。郑州晚报记者 张勤 文/图

“先做父母,后做老师”的小赵赵

2005年,赵付涛大学毕业后加入郑州四中,被分配到西藏班当班主任。这一教便是十年。

刚毕业那会,瘦瘦高高的赵付涛也是青涩小伙子一枚,面对着很多人高马大的藏班学生,心里有些忐忑。

每一位藏班的老师,都会被告知,“先做父母,后做老师”。因为藏班学生中,多数是援藏干部子女,父母在西藏常年下乡驻村,同学们寒暑假回去也见不到父母,所以很多藏班学生在郑州四中一待就是三年。没有正常的休息日,每周只能回家一到两次,就这样赵老师陪伴了一届又一届的藏班孩子们。

在四中西藏班,老师们都知道一个数字“24365”,意思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要守着学生们。

“我知道想成一名优秀的老师不容易,教育容不得半点懈怠,除了坚定的教育理想,必须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时时刻刻关注、陪伴他们成长。”就这样,刚毕业的“小赵赵”赵付涛成了“老赵”赵付涛。

被称为“阿妈”的物理老师

在孩子们的心中,赵付涛老师可是实实在在的“暖男”一枚。“比起成绩,我更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对于从小父爱母爱缺失的藏班孩子们来说,学校的首要责任是怎么将孩子缺失的爱弥补上来。”

在老赵的班上,每位同学过生日时,都由学生组织。赵老师为每个过生日的同学做成长历程视频,提前让家长给孩子写信,读给同学们听。赵老师还特地把手机充好电,让学生们与父母电话交流。

“我也很理解家长,他们有时候为了用手机看孩子过生日的视频,要跑到山头上,站在高处找手机信号。”赵付涛说,正因为如此,他才更要把“父母”的角色做好。十余年来,只要到了同学的生日,他总会留在学校陪孩子们过生日。

“他是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阿妈’,我们也叫他老赵。”来自拉萨的蒋涵在作文中写道,“阿妈”用最特别的方式给大家过生日。

管理班级有绝招 “把班级还给学生”

赵老师的博学和投入更深深感染着学生们,课堂上的他沉浸在物理世界中,带领同学们探索着物理的奥秘。

班集体是一个由无数个鲜活生命构成的动感十足的生命体,其生命源于学生,存在于积极、健康、合作、创新的精神中。在班级管理方面赵老师有一套独特经验,他特别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他一直崇尚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把班级事务分成45份分配给每一个同学,让同学们体会到自身价值。

班会制、班长淘汰制,都是赵老师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通过这些特定的班级管理方式,学生自身能力都得到迅速提升。

老赵的班主任“心经”

作为市教育局评出的郑州市首批“十佳班主任”,赵付涛也有他当班主任的一套“心经”。在赵老师看来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几个素质:

童心 就是老师要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与孩子站在平等的立场对话。

爱心 秉承四中“先当父母,后当老师”的理念,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待,才能真正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帮孩子成长。

责任心 对学生负责,也对自己负责。作为一名老师,24小时不关机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习惯,父母不在身边时,时刻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

如今,赵付涛教的多位学生已被复旦、北大等知名学府录取,这不仅是为学生自己和父母争光,更是对赵付涛多年的付出与陪伴的回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36870 2016-05-07 00:00:00 六 三尺讲台一站十年<BR/>他是藏班学生的“爹妈”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