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越“喷”越开心 这周五不见不散 5月13日,独具河南特色大型文化语言类节目——喷空将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盛大上演。届时,国家一级演员、河南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获得者秦梦瑶、著名主持人韩佳等将亲临现场,助阵演出。自2014年6月起“喷空”团队在百年老字号井台茶坊上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粉丝团喊出“南滑稽、北相声、来到中原看喷空”的力挺口号,后被列入“2014年度河南十大文化事件”之一,喷空由此被誉为“中原文化新名片”。昨日,记者连线“喷空”节目创办人陈红旭,了解到河南“喷空”的前世今生。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豫文乐” 喷空不同于现代喜剧 观众参与其中纵情欢笑 提起陈红旭,就不得不说说一二一喜剧坊。2006年,青年剧作家、导演陈红旭带着一帮年轻的喜剧演员组建了创新式喜剧工厂——一二一喜剧坊,创作的产品包括舞台剧、电影、电视、喜剧小品、传统曲艺等。喜剧坊会聚了河南相声大赛最佳逗哏余泽洋、全国快书大赛金奖获得者大郎、全国故事大赛金奖获得者郭超等,还有河南坠子艺术家蔡其山、杨继山以及新培养的小喷壶赵小阳、李小鑫等一大批本土喜剧明星。 “井台茶坊是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经过磋商,我们把它注册落户在一二一喜剧坊。”喷空创始人、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陈红旭介绍说,他们原本没有打算定期演出,只是在井台茶坊重新开业时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搞场免费演出,没想到效果很好,观众要求再演。 于是,小马扎、井台茶坊、喷空,成为郑州市民忘情欢笑的文娱新阵地。不仅如此,来自上海、云南、大连等远路观众也赶到井台茶坊看“喷空”。据介绍,茶坊内,有近300年历史的道情筒,100多年的三弦、书鼓、醒木、砖、瓦、石等中原民俗、曲艺老物件随处可见,给人亲切的历史感,而更吸引人的是这里的表演:“喷空”风格自然,没固定演出舞台,在柜台里、茶台前……观众不知道下一个演员会在哪里出现;“喷”者往往经过一定的准备,也可以随时自由发挥;听众兴致高了,还会给演员“出题目”,演员让观众参与即兴表演,甚至还有观众主动要求上台“我给大家喷一段儿”……现场气氛热烈,其乐融融。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演员和观众之分,在喷空时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插话,都可以作为参与者参与到喷的行列里。通过相互之间‘空’与‘不空’共同搭建出一个纯语言构建的理想时空。在纵情欢笑中释放原始本能,从而减轻现实中所带来的压力和不快,这是河南喷空不同于现代喜剧的一大特点。”陈红旭说。 “说话”艺术源远流长 豫式幽默受欢迎 根据史书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小说始于汉代,如果研究小说和喷空的渊源,从六朝开始到唐情节上也在不断演进。作为一项专门的语言表演艺术,“说话”据说就产生于唐末,到了宋代,则有了最早的说书人的记载。中原自古就是曲艺圣地,民国时开封相国寺,郑州老坟岗是全国著名的两大曲艺摇篮,培养了很多艺术家。 2013年,陈红旭在老百姓喷空的基础上发展,让“喷空”成了具有中原特色的聊天式幽默艺术形式。“喷空”受到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和全国众多文化人士以及曲艺、喜剧名家的大力支持,姜昆还专门为“喷空”题写牌匾。陈红旭说,喷空是继承了多种曲艺艺术精髓,喷空也最能代表河南风格,“喷”字充满了热情,具有典型的河南性格,形容聊得投机只有用“喷”才显得过瘾。“喷空,最放松、最随意的聊天艺术,吸取了相声包袱,评书悬念,脱口秀节奏。” 陈红旭表示:“喷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豫式幽默,这次从小剧场走进大剧院,是希望能够让这个目前还相对小众的节目,能够被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文化新名片。”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