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3版:每周中原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寨、苏式建筑群……
中原区充满“文艺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盘活各类文化自然资源,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古寨、苏式建筑群……
中原区充满“文艺范”
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鸟瞰图
二砂文创广场夜景图
保吉寨鸟瞰图

古寨、苏式建筑群……

中原区充满“文艺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实现新跨越。近年来,中原区根据辖区实际以及未来郑州市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的落成,全区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积极谋划文化、创意、旅游等新型业态发展,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把全区打造成郑州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用全域旅游的思路统揽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在学习借鉴、挖掘梳理、布局激活各类自然资源、历史遗产、人文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城市+文化+旅游共同发展的局面,全面提高文化产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为全区经济的结构性转型贡献力量。

记者 董占卿 柴琳琳 通讯员 乔丽阳

发掘历史遗址 打造文化厚重中原

在中原区辖区内,各个时期的遗址众多,目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根据省、市、区规划设计,不久的将来,在白寨文化遗址、马庄文化遗址等文化遗址上,呈现在市民眼前的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遗址公园。届时,市民在此休闲、放松心情的同时,又能与古人来一次穿越几千年的“对话”。

白寨遗址于2008年6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包括坟上部分和白寨部分。坟上部分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坟上村南侧,南临须水河支沟,面积17.5万平方米。白寨部分位于郑州市中原区白寨村南的须水北岸东起高架引水渠,西至须水支流李沟,面积约33.11万平方米。白寨村整个叠压在白寨文化遗址上部,部分被新建的厂房占压。白寨遗址位于郑州西部郊区的低山丘陵区,此遗址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文化堆积比较浓厚,为多时期的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及东周时期遗存,历史与考古价值比较重要。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新石器时代及历史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的原则,白寨文化遗址公园规划以园林植物景观为特色、遗址文化为底蕴,突出商周文化与陶文化、寓教于乐为目标的城市遗址公园。公园景观空间布局为“一带、三区、多点”。“一带”指沿须水河的滨河景观带;“三区”指遗址公园分为三个景观分区:白寨仰韶文化遗址区、商周文化遗址区、中原文化展示区;“多点”指多个景观节点:包括入口广场、聚落场景复原展示、商周文化雕塑、商周文化广场、仰韶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仰韶文化广场、中原文化展示长廊。

马庄遗址于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庄文化遗址位于郑州市西郊马庄村东北约1里处。该遗址是一处非常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从发掘的部分遗物特征看该遗址有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向二里头文化一期过渡的遗存,这对研究龙山文化晚期向二里头文化一期过渡的遗存的分布以及探讨早期夏文化等学术热点问题有很大帮助,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基于马庄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的原则,马庄文化遗址公园规划以园林植物景观为特色、遗址文化为底蕴,突出龙山文化与农耕文化、寓教于乐为目标的城市遗址公园。公园景观空间布局为“两带、六区、多点”。“两带”指沿须水河的滨河景观带和文博大道两侧的城市景观带。“六区”指遗址公园分为六个景观分区:主入口区、考古体验区、龙山文化遗址展示区、农耕作物科普体验区、农耕工具体验区、农耕历史文化体验区。“多点”指多个景观节点。规划不同的景观节点,包括:入口广场、考古体验现场、遗址展示区、 陈列馆、二十四节气广场、农耕历史文化长河、雕塑广场等。

依托古寨城址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保吉寨,位于中原区西流湖街道赵坡村,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为28000平方米,周围寨墙大部分尚存,保留有南寨门、青砖砌墙、拱顶、木质寨门。宅门顶部南侧书有“保吉寨”三个大字,是郑州市目前唯一一个基本保留中原土寨风貌的村落。

保吉寨是在时任鲁山县教谕宋应午倡议下修建起来的,已有150多年历史。保吉寨版筑土寨墙底宽10米、上宽5米、高10米左右,墙上遍植酸枣圪针。上世纪30年代蒋、冯、阎中原大战时,因寨内驻扎冯玉祥的一个连队,而受到对方枪击炮轰,至今寨墙上仍可发现弹孔。清代之前,保吉寨最初的居民在西侧沟下利用高差建造窑洞并在此居住。1944年,日本军队占领郑州后,曾有100余人的日本军围困保吉寨,终因保吉寨坚固可守,最后日军落荒而逃,保护了寨内外2000余群众的生命安全。1958年,修建常庄水库时把寨门拉走,后由当地群众把寨门运回保吉寨安装好并保留至今。1990年,当地群众对寨门进行修缮,并恢复了被拆掉的关帝庙和女儿墙,修建了水泥台阶。

保吉寨位于郑州市中心辐射区,紧邻郑州市行政文化中心、常西湖城市生态公园、南水北调生态公园、中原西路生态廊道,结合国内成功案例,交通便利,环境优越,资源优势明显,可参照成都宽窄巷子、乌镇等国内成功案例,准确定位、合理开发,以实现资源向效益的顺利转化。

通过整修寨墙、寨门和原有街道,打造和展示中原土寨文化,将保吉寨规划建设成融民俗展演、居民文化、民俗活动、商贸旅游等四个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区。

目前,已委托郑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相关的保护规划和概念性规划。下一步首先是要做好城寨的维护和修复,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运作与开发。

借助苏式建筑群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上世纪50年代,郑州国棉一厂、国棉三厂、国棉四厂、国棉五厂、国棉六厂,这些由苏联专家设计的具有鲜明风格的庞大苏式建筑群,是当时郑州的标志性建筑。目前,国棉三厂是仅存的苏式风格建筑群。国棉三厂内还保留有30余栋苏式风格的住宅楼,结构依然完好。住宅楼带有明显苏式风格,方正的楼体,斗篷式大屋顶。外墙粉刷成浅白或米色,露出青砖“筋骨”,华美中又不失庄严肃穆,被列入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

作为郑州这座纺织城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名副其实的 “郑州记忆”。2009年,国棉三厂作为“郑州纺织工业基地”被列入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郑州市决定依托国棉三厂生产厂区系列建筑,规划建设“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

以郑州市在国棉三厂原址上建造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为契机,可打造一个以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为起点、贯通棉纺西街生活区、以建设生活区大门为终点的精品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一个电子商务、高端广告、电影出版、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新兴产业的汇聚中心。作为配套,将苏式老房变身为别具风格的设计酒店、青年酒店。

利用厂房厂院 打造文化艺术新地标

如今,当你走进中原区华山路78号白鸽集团大院时,相信你的脑海中很快就会闪现“宽敞院落、高大树木、荫凉树荫、宽大厂房、高耸烟囱等”字眼,因为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节奏中,这里少了一份城市的喧嚣,多了一份城市的宁静,这就是名噪一时中国第二砂轮厂。如今,她已经被定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1953年,第二砂轮厂(原名中南砂轮厂,1962年改名第二砂轮厂)筹备处在武汉成立,同年9月迁至郑州。1964年建成投入生产。1983年经机械部批准二砂与深圳机械工业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广东分公司合资经营“中国第二砂轮厂深圳联合公司”。据《二砂厂志》记载,二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都是按照东德标准建设的。建设期间,东德专家曾提出书面建议2978条,要求十分严格。建成后的二砂厂区东西长1356米,南北宽73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工厂设计方案由6个生产车间、2个辅助车间和2个动力车间组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栋厂房内外经过精心设计,且各栋厂房之间有架空廊道相连,使整个厂区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尤其是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建筑面积74376.8平方米,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弧形锯齿式屋顶,是二砂最大、最富有特色的厂房。作为现代工业大发展时期的重要见证,风格独特的二砂厂区内德式老厂房等工业遗存,已被郑州市列入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厂区交通优势明显,紧邻中原万达城市商圈。厂区绿化率高,常年绿树成荫,是难得的“城市中心花园”。

厂区内还存留有龙门钢架、烟囱、高架管道等独具特色的构筑物和附属设备,并有完善的地下防空设施,极具现代工业美学价值,富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特色,可以成为未来环境景观塑造中的重要景观构成元素,并开发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参观项目。创意产业文化的引入,将引起对工业历史文化的重新重视和思考,成为延续和发扬工业文化的新契机。

今年3月25日,总投资18.5亿元的1953文化创意园项目开工建设。将利用原二砂厂工业遗址中的近现代优秀史迹建筑,融入“艺术、时尚、创智、生活、记忆”等文化元素,规划为文创活动区、艺术休闲混合区、文创商务办公区、中央绿色大道、文创配套服务区等,将被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旅游结合起来,建设中原区域文化艺术、旅游消费、休闲娱乐的新地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39972 2016-05-18 00:00:00 三 古寨、苏式建筑群……<BR/>中原区充满“文艺范”KeywordPh盘活各类文化自然资源,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