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8版:每周中原 记忆 上一版3
你知道吗?洛达庙最初叫“冯寨”
罗庄村的前世今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始建于明末清初 人才辈出
罗庄村的前世今生
罗庄旧址
罗庄安置区内景
罗庄安置区全景
罗庄村委会旧址

中原区罗庄村位于郑州市区西部,中原路、华山路穿庄而过,将村子分成东西南北4块。村子周围高楼林立,有白鸽集团、磨料研究所、万达广场、公交二公司、煤机、交警二大队等,是郑州市最早的都市村庄之一。

记者 张改华

通讯员 孟敏 张萌

2010年整体拆迁

它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末清初

城市在发展,时代在变革,罗庄村虽然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但由于未经整体规划,土地粗放利用,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增长缓慢。多年来,村内道路狭窄不平,供电供水、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能配套,消防、治安隐患大。随着周边村庄改造,罗庄村成为中原区乃至整个郑州市的重点整治村。

2010年5月,罗庄村响应市政府加快郑州都市化进程改造都市村庄的号召,全村整体拆迁,进行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原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罗庄村特殊的村情、民情,中原西路街道经过周密准备,层层发动,正式启动了罗庄村主体改造工作。

为保证拆迁改造工作顺利推进,经过入户动员、动迁验房、手续办理以及建筑拆除等一系列工作,2010年6月1日完成拆迁任务。全村涉及拆迁面积19.87万平方米,其中村民住宅18.93万平方米,村集体0.94万平方米。

罗庄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名士罗博迁居于此,以姓氏得村名,其后人在此繁衍生息,人才辈出。从康熙年间至清末,前后有55人中文、武举人及文、武秀才。其中,罗博出任山西浮山县知县,其政绩载入《浮山县志》,罗博、罗百敬、罗宪昂等人诗词文章在《郑县志》多有记述。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罗庄耕地不断减少,村民在高楼和工厂的间隙耕种着所剩无几的土地,一步步走上农村集体化的道路:家庭成员中有的成为国营或集体职工,有的上学毕业后成为干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利用地处市区优越的水利、肥源、市场条件,精耕细作,蔬菜、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村两委会利用区位优势,先后招商引资办工厂、建“消防、建材市场”“汽车配件一条街”“汽车4S店一条街”,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2015年顺利回迁

安置区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整个安置区共有8栋建筑,总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设计层高33层,共1668套。安置房由郑州煜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 2010年5月14日正式签订协议开始拆迁,2011年6月投入建设,在街道办事处、开发商、罗庄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罗庄安置区圆满建成,并于2015年7月顺利开启回迁。

2015年7月10日,中原西路街道罗庄城中村改造回迁选房工作正式启动。在正式选房之前,街道多次组织模拟选房过程,反复推敲选房流程及细节,确保选房有序进行。

经过商务住宅楼置换、宅基选房、小产权选房、选车位等多轮程序后,新房钥匙最终顺利交到每位村民手中。

新房各种设施完善

现在的遵铭博裔新城,电梯楼房外观时尚,新植的绿树花丛葱翠欲滴,宽阔的停车场隐于地面之下,加之各种完善、美观的基础配套设施,处处呈现出新建安置小区的美丽和惬意。

村民们各个开口笑,时而高谈阔论,时而低眉默语,道着变化,也憧憬和仰望着未来。

而今时日已跨进2016年的5月,人们或闲庭漫步,或奔走忙碌,同样的是一片天,不同的却是不再为了生计瞻前顾后,左右为难,反而多了许多从容与安和,这就是今天新的罗庄城。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39996 2016-05-18 00:00:00 三 罗庄村的前世今生KeywordPh始建于明末清初 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