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聚焦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其实,考古也可以有意思还很好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鬼吹灯》《寻龙诀》《盗墓笔记》对青少年有误导
其实,考古也可以有意思还很好玩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名誉理事 李伯谦

郑州考古还可以“大显身手”

“东赵遗址的发掘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次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又获得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一等奖,我作为从事考古工作的郑州东赵村人,深知这些荣誉来之不易,也感到很自豪。”出现在大会现场的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神采奕奕,作为“郑州老乡”,他对考古人,尤其是郑州考古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考古人应对今后的考古学发展充满信心,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郑州考古还可大显身手。”

“我出生、成长在那里,1956年代离开家乡去北京大学。”出生于郑州东赵的李伯谦坦言自己对东赵遗址感情深厚,他回忆,自己在高中时期非常喜欢历史,在北京大学学习考古专业后,每年回家乡都会村前村后地转,在那时就在附近收集了不少陶片,为此还写了研究下的小文章,算是最早的考古研究的开端。

看到近年来郑州在文物保护工作上的进步,李伯谦尤为欣慰。李伯谦说,不仅是领导层面的重视,在广大民众方面,大家也提高了对考古的认识,“郑州历来很重视文物保护,郑州成为八大古都、商城遗址公园开工建设等,这都是非常可喜的事”。

李伯谦认为,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出现,郑州在文明版图上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多考古发掘具有不可替代的、填补空白的重要作用。作为“自家人”,李伯谦对郑州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方面的成就深感自豪,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考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需要一代一代持之以恒地不断工作,郑州考古还可以大显身手、做得更好——郑州应走在前列。”

作为中国考古专家的领头羊、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也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认为,中国考古学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引进以后已有近百年历史,中国考古学发展到今天虽历尽波折,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下,考古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要以这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精心部署今后的发展,正像这次大会的主题一样,努力‘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北京物华兴文物保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郭薛

考古遗址也会对公众开放

“传统意义上考古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学科,而这次考古大会的主题是‘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和‘走向世界的中国考古学’,我认为这很好地反映了大会的情况和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趋势。”北京物华兴文物保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郭薛说,作为一名文保工作者,她在这次会议中了解到许多先进的考古理念、发展动向和文物保护手段,受益匪浅。

郭薛认为,做文保工作需要实时更新理念,以支持考古学有更长足的发展。而相对于考古学,文保工作已不仅是面向未来和面向国际,更多的是面向社会,“文保工作与公众的结合比较密切,近些年,公众对考古发现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考古现场和考古成果开始向公众开放,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文保工作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郭薛主要从事考古遗址公园方面的研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近年来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新概念,是依托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郭薛介绍,考古遗址不仅对专家开放,也会对公众开放,这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走进考古现场的机会,有利于将考古成果推向全社会。

谈到河南的考古遗址公园,郭薛说,目前已公布了两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南有殷墟、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三处入选,另外有郑州商城、郑韩故城等5处进入立项名单。“其中,首批国家遗址公园只有12处,河南就入选了两处,印证了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郭薛认为。

河南历史文物资源丰富,遗址也非常精彩,未来大有可为,她还建议,河南可以不局限于某种形式的公园,可以把视野放得更长远,内容可以更丰富,比如,在不影响遗址保护的情况下,可以搞一些特种种植、文化产业开发等,还可以与现代城市建设相结合,成为城市特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空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常务理事 高星

学术研究不能总躲在象牙塔里

“学术研究不能躲在象牙塔里,不能有了成果只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因为考古学研究的是我们人类祖先的遗物遗迹,这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研究成果必须要造福于全人类。”在谈到考古学的社会意义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常务理事高星说,考古学帮我们总结出来人类发展演化的规律,给现代的生活一种定位和未来的发展一种启示,只有把考古学的知识变成大众的知识,它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旧石器时代,郑州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最近10年来,郑州已发现了几十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遗址,如李家沟、老奶奶庙等若干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是非常珍贵、重要的万年前的人类文化的遗存,基本上可以建立起这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对于研究这个区域人类的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高星说,郑州地区目前的考古发现对于现代人的起源的研究意义非常大。

谁是我们的祖先?谁是中国人乃至东亚人的祖先?这个问题是目前古人类学、考古学和遗传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也是媒体和大众十分关注的社会议题,围绕“非洲起源说”和“本土连续演化说”这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学术界分成不同的阵营,发生着激烈的论辩,让人莫衷一是。对此,高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他认为,人类最开始是从非洲起源的,演化到200万年前左右就进入直立人阶段,之后直立人开始向世界各地迁徙并不断演化,这个过程中不断与外来的人进行融合、基因交流,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是一种混合的人种,“而郑州老奶奶庙的发现表明了本土人群的一种延续,基本可以证明这个地区没有被外来的人替代”。

谈到此次考古大会,高星说,这次考古大会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空前的,以前从未举办过如此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大会,“以前考古学会多是开常规的工作会,学术成分不高,而这次是从学术角度出发进行学术研讨,这在中国历史上属首次。我希望通过大会的举办,能让象牙塔里面的学术研究成果走向社会”。

南昌海昏侯墓考古领队 杨军

考古走向大众不等于“考古娱乐化”

今年最热的考古话题莫过于“海昏侯”,虽然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已有五年,但公众对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记忆大多只有大约半年的时间。正是这半年,让这座西汉大墓成为2015年末直至今日公众关注的热点。

此次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南昌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也以中国考古学会秦汉专业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出席,并向公众讲述了项目发掘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杨军来到郑州西山河南石刻艺术馆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考古领队培训班。“前后大概两年时间,最终取得了考古领队资质。”杨军说,他一直对河南、对郑州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来河南就像回家一样。

杨军认为,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放在河南郑州召开,说明郑州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郑州地处中华腹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

此次中国考古学会13个专业委员会都设有各自的分组学术讨论会,从分组讨论开始,杨军便开始了追星之旅。杨军说,考古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哪些地方感兴趣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哪些地方自己有局限可以在这里得到弥补和突破。

说到公众对海昏侯墓的关注,杨军认为,这是“一次对公众考古的有益实践”。

杨军认为,目前像《鬼吹灯》《寻龙诀》《盗墓笔记》这样的作品很容易给青少年误导,公众考古方面的努力和实践,就是要让大家知道真正的考古到底是怎么样的。

谈及“海昏侯”的爆红,杨军说,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之多尤为夺人眼球,金灿灿的“金饼”和“金板”分量十足,令人叹为观止。

“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金子啊、玉器啊这些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东西,但是对其背后反映的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却往往忽略掉。”公众考古就是要引导大家,让大家在参与、了解的过程中体会到“原来考古是这样的”“考古真有意思真好玩”。

本版稿件采写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苏瑜 董艳竹 李雪/文 白韬/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40828 2016-05-23 00:00:00 一 其实,考古也可以有意思还很好玩KeywordPh《鬼吹灯》《寻龙诀》《盗墓笔记》对青少年有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