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4版:商都建设绿城工匠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寻访建设行业的“绿城工匠”
“老兵”江学成的建筑人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38年摸爬滚打,苦乐相伴
从一名混凝土工成长为郑州建筑龙头企业工程总监
“老兵”江学成的建筑人生
近40年,江学成潜心专注于一件事——建筑。

38年摸爬滚打,苦乐相伴

从一名混凝土工成长为郑州建筑龙头企业工程总监

四十载岁月,独木已成林。对于郑州市一建集团工程总监江学成来说,自1978年入行起,他的近40年,都潜心专注于一件事——建筑。

弘扬“工匠精神”,传播道德力量。日前,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在利丰国际大厦项目部工地举办道德讲堂“进工地”活动。当天宣讲的模范人物为郑州一建集团工程总监江学成。

江学成是郑州建设系统的一名“老兵”,也是一位实干行家。38年摸爬滚打,苦乐相伴,他从一名普通混凝土工,成长为郑州一建集团公司工程总监。

学习强身

为确保工程质量,前往北京学习技术

1978年,下乡驻马店的知青江学成回到郑州,在一建加工厂当了一名砼工。

砼工,俗称混凝土工,是建筑业最苦最累的工种之一,在师傅们敬业精神的感召下,他坚持了下来。

1981年,江学成考上了省建工局工长班,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函授学习,经过几年努力获得了自考本科学历。

忆起承接的第一项工程——河南省职工文化馆工程,江学成满是自豪。“这是我省第一个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上,我完成了第一篇论文发布,并得到了省里专家的认可。”江学成说。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江学成去北京学习与工程质量相关的技术,并参与设计单位的施工工艺设计,亲自采购材料、机器设备,负责具体施工,最后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截至目前,江学成在知名杂志共发表论文7篇,另有主创的两篇获得全国建筑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本着学海无涯、学习强身的信念,江学成从一名普通的砼工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创新实践

带领团队编写多项专利

郑东新区第一座桥——畅通桥,桥身装饰着优美的五线谱,仿若流动的乐章。这巧妙的装饰施工任务,正是由江学成带队完成的。

按照设计,桥身装饰施工难度很大,栏杆的钢管上焊接钢板做的线谱音乐符号弯弯曲曲,焊缝又多,很不好做。江学成冥思苦想,以铆焊技术将钢板采用等离子切割,将五线谱装饰做成了一个整体,钢板表面看不到任何焊缝,得到了广泛认可。这项技术成为江学成申报的第一项国家专利。

为弘扬开拓创新精神,郑州一建集团成立了“江学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更多员工,走向创新之路。

至今,江学成带领团队主持编写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持参与编写省级工法5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厅科技进步奖9项,全国首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1项。

“没有比腿更长的路,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江学成说,在他们不屈不挠的努力下,他们建设的多项工程获得各级建筑质量工程奖,如参建的京广快速路工程获“鲁班奖”、科学大道立交桥获“全国市政金杯奖”等。

铁军劲旅

“只有用心付出了,才能做到不悔”

郑州市畅通工程逐步推进,江学成先后担任了富士康厂区建设、科学大道立交桥、京广快速路工程4个标段和南三环BT项目的指挥长。“在我们的脑海里,就没有星期几的概念,只有几月几号干的哪个节点,几月几号保证通车,给政府和群众提交满意的答卷。”

2010年,郑州市10条精品街建设,郑汴路段因原施工单位退出,一建顶替施工。“当时正值中秋佳节,我们不能与家人团聚,直接进入施工现场,在路边搭起了帐篷,紧急组织人员、设备、材料进场,立刻开始施工。”江学成说,“我和施工的弟兄们整整在路边吃了24天的盒饭。但本来3个多月的工期,我们用24个昼夜完成了。”

江学成说他的人生格言是“不悔”,不悔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和担当,同时又是一种极大的付出。只有用心付出了,才能做到不悔。

年轻时的江学成

人物档案

江学成,生于1955年,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8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监。

主持编写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主持并参与编写国家工法2项、省级工法7项,获得科技进步奖11项,主持并参与成果鉴定10项,获得省、市劳动模范,任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分会专家委员、河南省省级工法评审专家委员,并任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顾问。

他用行动证明,只要在一个领域坚持钻研,精益求精,普通工人也会成长为创新实践的行业专家。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42012 2016-05-27 00:00:00 五 “老兵”江学成的建筑人生KeywordPh38年摸爬滚打,苦乐相伴
从一名混凝土工成长为郑州建筑龙头企业工程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