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钱任性
不就是辆“奔驰”
“塔是斜的吗?以前真没注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报“郑州版‘比萨斜塔’”引关注,好多人跑去看
“塔是斜的吗?以前真没注意”
专家揭秘“郑州斜塔”不倒之谜
两个男孩在双塔下玩耍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讯 郑州有一座宋代古塔,斜立在高岗上千年不倒,著名的比萨斜塔还比它晚100多年。昨日,本报报道了中牟县黄店镇冉庄村寿圣寺双塔的故事后,特别是高塔引起了很多文物爱好者的关注,不少人赶去观看,对塔斜而不倒很是好奇。

郑州晚报记者 徐富盈

看了晚报报道

好多人跑去中牟看斜塔

昨日,从媒体上看到寿圣寺塔倾斜的相关消息后,不少人都赶到现场观看。

中牟县姚家乡的李有才是第一拔赶到这里的人,他家离这里有8里多,因为寿圣寺塔边有庙会,从7岁开始几乎每年都跟着父母来这里赶会。他说:“每次我都会看到这两个塔,当时也没有仔细看它是不是歪的。前不久看塔的宣传图册,图片中的塔有点歪,我还以为现在用的鱼眼相机,故意把塔弄歪了,没想到今天来一看,它真歪了。”

中牟县一名民警说,他非常喜欢文物,常关注中牟县相关文物的报道,并且多次去实地观看。“对寿圣寺的报道非常多,之前都是说它历史悠久、传说众多,从来没有一篇报道说这个塔歪着。今天听专家说,它早在200年前可能就开始歪了,只是大家没有看到。”

这名民警说,到现场看发现它真斜着,希望文管部门加大保护力度。

比萨斜塔太远

咱们去

“郑州斜塔”

晒创意

中国多处古塔斜而不倒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的古建专家常铁伟介绍,全国古塔有数百个,大多数都或多或少有斜度,有很多斜而不倒。

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有一座高约9.5米、基座为2.2米的11层八角石塔,倾斜30度,远超比萨斜塔的倾斜度(5.5度),百余年来历经地震、山洪等却屹立不倒。有人说塔底埋藏的舍利子有神力,保塔身永远斜而不倒;也有人说工匠在建造斜塔时精确计算了角度,故意修成了倾斜的姿态。最后,考古专家实地考证得出结论:佛塔倾斜是由于基座下沉引起的,由于地基土质有差异,一边疏松一边坚硬,导致古塔向一边倾斜,形成斜塔姿态。专家推测,这座佛塔斜而不倒的原因应该和修建古塔时使用的材料有很大关系。

寿圣寺塔建筑材料坚固,挖的根基比较深

常铁伟说,中国古塔斜而不倒应该与3种因素有关,寿圣寺塔也不例外。

一是它的建筑主体材料中的青砖质量好强度高。古时,人们造砖非常注重工艺,一丝不苟,比如北京故宫中的用砖,因为工艺复杂,造出的每块砖号称“金砖”,砖面发出光来。而现在用机器切出的红砖,远不如40年前农民手工的青砖质量好,更不用说造塔用砖了,古人造塔时造专窑来烧砖,对砖质量要求严格。

二是它的建筑辅料即白灰用了特殊工艺,古人用白灰来砌墙,民间相传最多的就是熬出糯米粥与白灰结合在一起和成泥状来砌青砖,所以塔体非常结实。寿圣寺塔用的白灰质量非常好。白灰这种东西的确非常奇特,它随着岁月的增加是越来越结实,黏合力非常强。所以,一旦塔体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像砖柱一样的整体结构,歪而不断裂,所以不会倒下。

三是古塔建有地宫,挖的根基比较深,就像一个大柱子深埋土内,即使歪了,因为根太深也不会一时倒下。

“虽然有这三种因素,但是如果达到它要倒的临界值,它也会倒下来的,所以,大家要好好保护这座古塔。”常铁伟说。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

■新闻1+1

比萨斜塔1174年始建,1350年竣工,由于塔身过重地质松软,此塔每年以1.25毫米的速度向南倾斜。1990年开始大修复正工程。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进行过测试,认为建造塔身石砖与石砖间的黏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

■网友说

叫它楼坚强

流量感知:科普一下,烂尾楼不是指豆腐渣工程,是指没有建完的楼,很多烂尾楼正是因为对工程质量要求太高,资金消耗大大超出预算才烂尾的。

海啸VV:“烂尾”也千年,今人汗颜啊!

维斯大人不服:叫它楼坚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43813 2016-06-03 00:00:00 五 “塔是斜的吗?以前真没注意”KeywordPh专家揭秘“郑州斜塔”不倒之谜本报“郑州版‘比萨斜塔’”引关注,好多人跑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