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1版:社区报 国基·纪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再过些日子,这片土地将迎来新呼吸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再过些日子,这片土地将迎来新呼吸
村中的美女看着自家的物品被拉走
这门头也得拆下来,还可以卖卖废品
拆下的窗户被从楼上往下扔,小心啊
村中,7岁的晶晶帮妈妈整理冰柜上的小被子
破旧的沙发已经没有了主人,肆意躺在大街上

时隔一个月,记者再次奔赴金水区北部的柳林村。残缺的窗口和道路上的瓦砾瞬间刷新了对这个村庄的记忆。这个昔日熙来攘往的城中村,此刻,突然安静了下来。

原本以为,柳林村的城改工作可能不会太轻松。但是短短30天的时间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村庄以及那些村民的生活和经营模式,不免让人心生感慨。 记者 王翠 通讯员 老九 文/图

街巷里最多的就是废品收购车辆

村庄里大部分的房屋已经是人去楼空,超过半数的房屋已经开始捣窗卸门,走在村内胡同,两侧不时可见探头抛物的工人,他们一边举着卸下的管道,一边招呼着路人注意,叮叮咣咣的重物落地声不绝于耳。记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仰头看天、低头看路。拆卸杂物的工作是由村民自行组织的,一些街道上的工作人员不停穿梭并警示安全事项。走过一处貌似过火的房屋,楼下的拾荒者说,这里前几天刚刚发生了一起因电线老化引发的火灾,幸亏楼房已搬空,无人伤亡。这家9层楼的房屋目测过火面积已近过半,焦黑的墙体之下,因高温破碎的玻璃碴子散落了一地。

街巷里最多的就是废品收购车辆,往常的各色摊位已经不见了踪影。沿街的门店还能看到“甩卖”和“回家”的字眼,却已空徒四壁。这是一场对于柳林来讲足以能够划分时代的变革,从城中村时代走向街区时代,必然是需要经历这样的撕裂痛感的。10余万人的命运轨迹可能从此改变,10余万人的城中村记忆也许将成回忆,那些郑漂是不是“回家”了,我们无从得知,就像倾盆于河流的雨滴,被迅速地吸纳其中,甚至没有一点浪花溅起来。相隔不远的陈寨、沙门,当夜色降临之后,依然还能渗透出拥挤不堪的繁华,而这种繁华又能保留多久?

有村民在搜罗记忆

碰到有村民在搜罗记忆,他把楼房的里里外外用手机拍了个遍——每一个住过的房间,每一根抚过的栅栏,每一棵即将终老的植物。

其实,这不过是一些钢筋水泥。城中村的发展进程,大大缩短了土木工程更新换代的周期。从瓦房、平房、三层楼房,直至今天的“小高层郑式民居”,地基不断拓深,阳台不断生长,“海拔”不断超越。断层已经无处寻觅,只有一张张老照片在演绎着柳林民居的演化周期,多则一旬,少则三载!但在今天,它终于定格于此。

再过一些日子,那些封盖的黄色泥土终将迎来久违的呼吸,新的种子,在这个夏季里,无声地孕育起来。

自从2011年《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城中村改造基本进入政府主导模式,也就是说,包括拆迁、补偿、安置在内的环节都由政府指导并牵头开展。政府主导拆迁一方面表现出政府的责任姿态,他不再是仲裁者,而成为对话一方,进而以最大可能让利于民;另一方面规避了商业开发的动迁行为不规范、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金水区以国基路街道办事处为依托,成立了柳林村搬迁改造指挥部,具体负责柳林村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花园路东侧杨君刘村的重建工作已经启动,对侧的沙门村依然悠然地一如往昔,政府主导的搬迁指挥部已经设立了起来。于是,记者不敢懒惰,趁机把快门疯狂地按起,留住这些记忆,挽留不回的浮华纠结,这一刻,不需要回避。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48761 2016-06-30 00:00:00 四 再过些日子,这片土地将迎来新呼吸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