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北部崛起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北部崛起之路
一核一带 三大组团 五旅融合
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
惠济区信息创意产业园招商大楼
运河之桥
索须河桥
在建喷泉
森林湖

一核一带 三大组团 五旅融合

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

本报讯 “这里一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蚊蝇乱舞的村庄,路上没有一个路灯,现在道路在不知不觉中变宽,高尚住宅林立,社区门口都停满了车,出门就是商场医院的繁华都市,村民也不再依靠种地来生活。”在迎宾路办事处工作了13年的刘秀丽说起近几年的惠济区变化时赞不绝口。

如今,刘秀丽清晰记得到单位上班第一天的情景:2003年8月,她到惠济区上班报到,不通公交、没有路灯,下班晚了回家都看不清楚,出租车几乎都没见过,单位没多远就是村庄。长久以来,郑州市内五区发展不均衡。北部区域紧邻黄河、邙山,区位优势不明显,三环以内城区面积只占百分之一,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经济总量小,辖区只有两家工业企业:三全和思念,正所谓“城不城,乡不乡”,一直处于尴尬地位。

刘秀丽经历的种种变化,正是郑州北部区域崛起之路的生动体现。今后,依托惠济“一核一带、三大组团、五旅融合”创新发展思路,北部地区将成为郑州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娟 栾月琳 刘怡辰/文 白韬 通讯员 曹清林/图

“一核、三组团”打造北部“潜力股”

“一个核心区”位于开元路上的惠济区委、区政府周边,这也是 “十三五”期间郑州北区重点谋划的城市发展布局的“心脏”。该区域重点发展体验式商业、休闲娱乐及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引进高端教育和医疗项目。

目前,体量20万平方米万达项目已经入驻,成为全省最大的万达商业综合体,今年11月开业后将填补北区大型商业空白。还有即将正式签约的宜家家居项目,该项目辐射带动效应强,麦德龙、欧凯龙、迪卡侬这些项目有入驻意向。

核心区内配套功能逐步完善,惠济中央公园、月湖公园等项目正在建设;惠济区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及郑州实验高中、郑州四中、郑州五十七中等知名院校,让越来越多的北区群众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源源红利”。

与此同时,惠济区打破“南北不通,东西不畅”发展“瓶颈”,连通主城区的交通“大动脉”建设在稳步向前推进:江山路拓宽改造、京广快速路北延、国基路拓宽改造工程、长兴北路新建等道路改扩建重点工程已建成通车,地铁2号线、3号线等建设稳步推进,这些将极大地改善北区市民的出行状况。

借助这个核心区的优势,惠济区还在未来五年的城区规划布局有“三组团”,分别是指西三环以北、连霍高速以南的北部商业组团,重点发展现代商贸产业、金融证券业、康体产业;连霍高速以北、北四环以南的中、低密度生态宜居组团,重点发展商贸宜居产业、创新创业综合体、花卉总部经济及汽车商贸业;北四环以北、黄河大堤以南健康养生组团,重点发展沿黄特色村庄、古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康养产业。

正是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前景,全国知名地产万科、绿地,省内地产建业、正商、怡丰、锦艺纷纷抢抓机遇进驻,北部崛起指日可待。

构筑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带

记者站在索须河岸边,这里杨柳依依、芳草萋萋。这里是中国古代大运河的枢纽,隋炀帝下扬州的必经之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中生动地描写了沿岸美景:“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千年过后,曾经的繁华已逝,索须河碧波依旧,市民在悠闲地钓鱼,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之地。

未来五年,这里按照沿线“一公里一景观”思路,打造特色码头,建设系列历史文化小镇,带动索须河即古代大运河周边观光旅游、高端地产、康体颐养和都市体验农业等产业项目的发展。

古运河沿线正处于北部地区城区布局着力打造的“一带”区域之中。

未来五年,惠济将重点打造以荥泽古城为龙头、以沿黄27公里黄河滩区湿地为龙身、花园口镇万亩湿地恢复为龙尾的集养生、健康、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沿黄生态、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重点发掘黄河文化、古汉文化、古运河文化、民俗文化,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带状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今后,先秦、两汉、三国时期风云汇聚之地——荥泽古城,将重新复原展现在众人眼前。豫中地区鱼米之乡花园口镇也将恢复黄河滩区万亩湿地,打造成为总面积1359公顷的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在沿黄滩区发展现代都市生态观光游、都市农业体验游和特色餐饮游。

文旅、商旅、农旅、工旅、康旅

助推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被视为蕴含巨大商机的“蓝海”。郑州北部区域有大自然赋予的明山秀水,有历史积淀留下的文化基因,是郑州市民的后花园。过去始终未能真正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因为邻近黄河大堤,孙庄城镇化有先天劣势,土地不能‘招拍挂’用于房地产等行业开发,仿佛被城镇化所‘遗忘’。”惠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如今,孙庄已经是“分分钟”进入城区交通圈的节奏。借此机遇,孙庄村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了大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腾出来的土地做文化创意产业。

孙庄就是惠济区“五旅融合”的一个典范。

所谓“五旅融合”,即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商贸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食品工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惠济区区长马军告诉记者,惠济区按照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推进文旅、商旅、农旅、工旅、康旅五个“融合”发展,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带动全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枢纽和主导产业,到“十三五”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比如,历史文化、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商贸业、房地产业、电子商务和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康养产业和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三全、思念为主的速冻食品加工业,挖掘现代食品工艺科技文化、商贸饮食文化等旅游文化元素,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花卉产业。

短板变优势

全面加快“一区一城”建设

7月的惠济,蓝天碧水,植被葱郁,蝉鸣阵阵,果香醉人,黄河滔滔,索须河穿城而过,古荥镇古韵悠悠。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画卷。

据去年年末郑州各区的经济指标显示,惠济区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市内五区,今年更是如此。全区前五个月的财政收入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两项指标位居全市市内五区第一位。

经济上行,生态向好,二者兼得的并不多见,两者并行不悖。惠济区发展短板俨然转化成为了发展的巨大优势。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元年。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又一光辉指针。

惠济区委书记黄钫说,在新一轮发展中,惠济区将打造出一个具有更高品质的崭新城区,不走已有城市发展老路子,走出一条创新的、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发展道路,充分利用惠济区依山傍水的独特自然资源、绿化率高达42%的环境优势和空气质量位居全市第一的生态优势,以及惠济区所独有的黄河文化、古汉文化、古运河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为依托,坚持“全域旅游、全域开发”理念,走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十三五”末将惠济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美丽的、现代化的“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

“十三五”拉开序幕,新的篇章已经开启。相信不远的将来,郑州北区将迎来城区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成为名副其实的郑州最美后花园。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51022 2016-07-09 00:00:00 六 郑州北部崛起之路KeywordPh一核一带 三大组团 五旅融合
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