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6版:聚焦党代会 铸就新辉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探寻薄妃庄
探秘嵩山奇石、奇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探寻薄妃庄
站在薄妃庄遗址上,村中老者向后代讲薄妃的故事

对汉高祖刘邦的雄伟霸业称赞之时,更是对其宠爱的妃子薄姬充满好奇。早就听闻在登封市大金店镇太后庙村有薄妃庄一处,4月6日,记者便早早赶至太后庙村,方想沿着历史的遗迹,追寻刘邦与薄姬的传奇佳话。 登封播报 高鹏敏 胡建邦 文/图

昔日恩宠铸繁华 再看今朝楼林立

早有闻,薄妃庄今为太后庙,在太后庙村东。原先建有庙宇,后被毁。汉高祖刘邦和楚项羽交战于中原时期,其妃薄氏,住在少室山南麓三皇寨下太后庙村东北的山沟里。初到太后庙村东,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庄稼。后几经打听方知,所站位置便是当年薄妃庄遗址。

“薄妃庄东西大概有500米长。”在当地人87岁崔万春的讲述中得知,薄妃庄曾是一派繁华景象,当年汉高祖刘邦将薄姬接入宫中后,便回太后庙村东盖下该庄。后经时间推移,薄妃庄原址早已被楼房所替代。上世纪50年代,当地村民种地时还曾挖出过瓦片。“瓦片呈晶蓝色,有一尺长、一寸厚。”经崔万春对瓦片的描述,便可想当年刘邦对薄姬的宠爱。

二郎神乘兴出游 脱鞋抖土现山形

“村西那座不高的山是太后庙山,太后庙山在村里有个不得不说的传说!”至此,一个关于二郎神的传说在当地人52岁的崔金友的讲述中逐渐明朗。

相传,某日二郎神乘兴出游,长途跋涉,颇感疲倦。路过箕山时忽觉箕山状似枕头,便伸个懒腰躺下睡觉。躺下后,二郎神却浑身不自在,无法入眠,发现鞋里进了土。便起身脱鞋,先后抖出两小堆土。落到地上的第一堆土形成了现今的太后庙山,因形似谷堆,被称作太后庙堌堆,与西南方向的另一座小山堆遥遥相望。

“太后庙原本坐落于太后庙山山顶,每到过年时节香客不绝。然而,太后庙已在解放初期被毁,现山顶仅存一圆形石堆,供人瞻仰。”远远望去,只见村西头的太后庙山头上有一约高3米的圆形石堆。

又闻,薄姬在村中居住时,利用山岭桑叶遍布的条件,细心把自己的纺棉织布技艺传授于村妇乡姑。她的量入为出、勤俭度日和知礼重人、尊长呵幼的品德不仅受到百姓赞赏,还争相学习。后薄姬进宫,其儿子刘恒登基后,遂封薄姬为皇太后。后人又在村西南谷堆上修建太后庙来纪念她,村名薄妃庄遂改为太后庙。

明嘉靖八年登封县志载:太后庙,在县西二十五里,金店保太后山上。今有太后庙村,庙遗址在村西高堌堆上,存有根基。

薄妃曾居深山处 御驾亲临遍寻山

“现留存于文村正北的娘娘洞,便是当年薄姬的住处。”据崔金友讲述,薄姬曾和嫂子在娘娘河居住,当年刘邦率军征战,在其家落脚时,她还是个孩子。多年后刘邦大业初成,号令天下,面南称帝,曾派刘、胡大将军接薄姬回朝,共享荣华。

“奈何刘、胡大将军只知薄姬居住嵩山,具体地址不甚清楚。”崔金友连声叹息,因山林茂密,实施难寻,后经明察当地,始知薄姬在少室山一个山沟里。胡大将军苦苦寻找,等打听到真正的住址时,刘邦口谕限期已过,无法回朝交旨,胡大将军一次在宝柱峰下马鞍驮寻人时迷路,连人带马误入深渊殉职。胡大将军的部将回朝奏明原委,刘邦御驾亲临,在依据当年依稀记得的“大坪一里,小坪以外”的距离位置,大金店镇涧水坪附近寻找,迎接薄姬回宫。

《大金店镇志》记载有云:由于胡大将军在寻找薄姬时,善待当地百姓,得知胡大将军不幸身亡讯息非常哀痛,为表示纪念,建将军庙。

年幼聪慧是薄姬 骑马石由来源于此

“年幼的薄姬和嫂子一块生活,嫂子常让她放牛时搓麻线。”崔金友说,薄姬每次放牛回家都按时完成任务,嫂子纳闷,便依次逐量给她增加麻线。从起初的一两,到后来的二两、半斤甚至一斤,但薄姬总能完成任务。“嫂子更纳闷了!”崔金友笑了笑,继续讲道,当薄姬再次上山放牛时,嫂子偷偷跟在后面。原来薄姬根本没有搓麻线,而是将麻线团挂在树上,晃着树干念:“大神仙,小神仙,都得给我来捻麻线。”说到此处,崔金友忍不住大笑起来:“年幼的薄姬当真是聪慧!”

“薄姬出嫁时,还有个故事!”崔金友思忖片刻后说道,薄姬梳妆打扮时,嫂子煮了一碗豆花汤。薄姬喝了后含在嘴里并未咽下,走到迎娶的马车前一口吐在地上。嫂子见吐在地上的豆子瞬间变成金豆,便弯腰去捡,薄姬一脚踩在嫂子背上,遂上马,其嫂子化为骑马石。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51640 2016-07-13 00:00:00 三 探寻薄妃庄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