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荥阳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完整保留百余座明清建筑 为中原罕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完整保留百余座明清建筑 为中原罕见
游傅说故里——石洞沟
一棵古树,见证了石洞沟村的历史沧桑
石洞沟古建筑群
傅氏祠堂

■编者按

与李海霞相识是在2016荥阳全国旅游产业英雄会上,那时她是接待者,为荥阳添了光加了彩。其后,还得知她是一名年轻的公益活动组织者。今天,让我们以她的视角,走进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感受这里深厚的文化。

欢迎大家来到商代武丁时期宰相傅说(yuè)的故里——石洞沟参观游览,预祝大家在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村庄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石洞沟村的基本概况

石洞沟村位于荥阳市高山镇境内,距河南省会郑州约50公里,东距荥阳市区约25公里,西接巩义市,全村面积4.17平方公里,目前人口2897人,其中,75%是傅姓,有两个自然村:石洞村和保和寨村。其中石洞村有9个村民组,保和寨村有6个村民组。这里四周山峦环抱,群山环绕中有一盆地,石洞沟村就坐落于这一盆地中。汶川大地震时,周围晃得厉害,但这个村子的人毫不知情。后来经专家勘测,表土层10米下有1200米厚的龟形岩层,就是这远龟形岩层保护了古镇。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村口的这个石碑上面刻写“商相祠”3个红色篆体大字,上侧的图文是傅氏图腾,右侧书写的是傅岩里殷商古迹,左侧篆体书写的是立碑的时间,是在2014年,由傅幻石书文,傅幻石是《金文大辞典》编撰者。碑的后侧铭文是商相祠、傅岩里等的简介。

石洞沟村有文字记载的已有658年的历史。据古碑刻和汜水古县志记载,傅岩里地名始于殷商,但是至于是殷商何时还待考究。

石洞沟村的美丽传说

关于石洞沟村名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圣母”骑马曾到过这里,看到这里风景秀美,迷恋于此,一不小心骑马走到了河溪之中,潺潺的溪水被马蹄这么一踩,水花四溅,打湿了“圣母”的马镫。这个地方因此得名湿镫沟,这条河溪因此得名镫川河。后来,这里的居民就近取材,取河中的石头垒砌房屋,改名为石洞沟村。

石洞沟村认定为

“河南省省级传统村落”

如今的石洞沟村尚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2015年9月9日已被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等七部门认定为“河南省省级传统村落”。当年上报国家四部委,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初审已通过,等待正式批复。

众多古建筑里,保存最具完整的就属大家现在看到的商相祠了。它坐落在村子之北偏东,因为村中75%为傅姓,村民称之为傅氏祠堂,祠堂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家庙”。里面供奉着傅氏先祖商代丞相傅说。

祠堂坐北朝南,面积约8亩,高约9丈,整个祠堂利用土丘以砖石砌成。通往祠庙大门的是二十四级台阶,寓意为二十四孝。在祠堂门下方,台阶两侧,各有小庙两孔。据说,台阶西侧供奉的是郊禖,是帝王求子祭拜的神灵,台阶东侧供奉的也是一方神灵——洪山。

登上二十四级台阶来到门前,抬头便看到一块“良弼家风”的匾额。据说此匾是商二十二代皇帝武丁为褒奖傅说贤良、忠诚、厚道所赐。院内除8棵柏树外,还有一棵荣华树、一棵桂树、一棵香椿。据当地傅海明老师介绍,这其中的寓意是“荣华富贵八百春”。

傅说的故里

傅说,他是比孔子大约早800年商朝武丁王时期的宰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奉的“圣人”。明嘉靖手抄孤本汜水县志载:傅说,商名贤,汜水人也。城西傅岩涧,涧水坏道,创版筑术筑路。傅说版筑处,城西十里傅岩孙村。清乾隆三年,汜水县令许勉燉著《傅岩里商相祠堂记》曰:予初莅汜水,观邑志所载,城西傅岩里,旧有商相祠,久废。清嘉庆二十二年,商相祠修葺,时任广东茂名知县后任顺德知县、开化州知府王勋臣撰文“重修商相祠堂记”。此碑刻2012年出土,现存商相祠碑廊。这些也都说明了商相祠就在我们这个地方,这里是傅说的故里。

傅说,出身于奴隶,曾在傅岩山一带和许多奴隶一起劳动,在征服洪水泛滥时因发明“版筑术”而闻名遐迩。商朝经过两代君王传位给高宗武丁,他继承王位后,对朝政上的一切事情暂不发表政见,全托给前朝老臣甘盘等去处理。

自己则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访贤求才,积极寻找将来能辅佐他的人。当他得知傅说有贤名时很想马上把他召到朝中,可傅说出身低贱,迅速提升必然引起贵族的极大不满,因此武丁王便假托“天命”,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 举以为相”。并赐姓为傅,傅说为相后极力辅佐武丁王59年,遂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傅说与武丁的对话被称为《说命三篇》,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宝典。为孔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教义源泉。

遗留下来的石碑都成了珍贵物件

进入祠堂院内,大家看到通向大殿的主道两侧对称地立着数块石碑,都是近年来新立的,右侧是“圣人傅说”碑,该碑后面无字,是有山西省社科院傅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幻石撰的文,左侧是“崇俭约”碑,该碑背面刻写有碑文作者的生平事迹。崇俭约也成为傅家的家训。

靠近大殿的前方两侧还相对立着两块石碑,右侧是《谱记序》碑,上面刻写着清朝康熙三十年间记述的,石洞沟傅氏先民因避隋唐战乱而渡河迁徙山西平阳,至明永乐中州荡平,重回故土发展的历史。可见村子历史悠久。而左侧则是《傅岩里商相祠堂记》碑,其背面刻写的是《傅岩里商相祠堂记》作者许勉燉的生平事迹。

以前祠堂里石碑很多,因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后来发展工业建厂需要用石子,就把石碑直接砸碎了拉去用。至今遗留下来的极少,都成了珍贵物件。现在,紧靠西院墙用青石材搭建了一座石碑亭,在由16根正方形石柱支撑的长亭里,陈列着近年来在村里重新收集来的一些古代石碑、碑头及残片等。

傅氏祠堂每逢节日都有村民来祭拜

大家所看到的院内正面建筑就是傅氏祠堂,先祖傅说就被供奉在堂内,每逢清明、寒食、春节,便会有数千傅氏族人来此祭拜,以追念先祖贤良、忠诚、厚道之德,继而传为后人,非常壮观。

来到祠堂后可顺着台阶上二楼,二楼有一庙,名为“焕文阁”,庙内供奉着“文昌帝君”,凡是有孩子参加考试的村民都会前来祭拜,以保自家的孩子榜上有名。此阁建筑风格,明代遗风,清代建筑,砖木结构设计,混砖结构建筑,此建筑形式,目前河南省仅存两座。商相祠地势略高,加上“焕文阁”位于二楼,站在“焕文阁”前登高望远,村中美景尽收眼底,大有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之感!商相祠年代久远,傅氏族谱记载截至目前已修葺10次,最早记载在明代县志,再往前宋、唐,汜水县志断代,已无考证。

古老神秘的石洞沟村

大家参观完商相祠后,请随海儿前往明清古建筑群参观游览。石洞沟村有明清时期古建筑院落40余座百余间,分布在村里的河东、南街、林门三大区域,这些房屋最为奇特的地方是房墙和院墙都采用圆形的红石头垒砌,冬暖夏凉,结实耐用。踏进石洞沟村,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古老、厚重、神秘。有着650年记载的古镇传统建筑的最大特色是:红色鹅卵石建造的房子,垒砌装裱的窑洞和千年不损的院墙与红石筑起的地堑。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51926 2016-07-14 00:00:00 四 完整保留百余座明清建筑 为中原罕见KeywordPh游傅说故里——石洞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