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6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谢谢您,温柔的明月
心中的大圣
取舍之间 成败分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取舍之间 成败分野

常有人言:“条条大路通罗马”,又常有人道:“一失足成千古恨”。于是,总有人在取与舍间徘徊彷徨,唯恐失足成恨;也有人在进与退间逡巡不前,只忧悔及当初。取舍间过度之思亦不可取,试想哪个成功不是取与舍的较量?谁人志酬不是进与退的权衡?至于取什么、舍何物,值得思量。

取,是强者心中的决然。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取宦游的决然,与友人共勉。苏轼“逐寻张怀民”,取夜月的决然,成“藻荇交横”之景。在终日佣耕与揭竿而起间,陈涉取了后者,才有“大楚兴,陈胜王”。试想若非他的斩木揭竿,或许有别人会兴众诛秦,他可能只是不起眼的马前卒,司马迁笔下也不会有其名垂青史的世家。在高水平飞行员与更加艰苦训练成为宇航员之间,杨利伟选择了后者,取之艰难困苦,终有玉汝于成,若非中国首位航空英雄可能另有他人。在封侯高位、美人厚禄与守节不渝、一心向汉之间,苏武选择了后者,取之信念,取之坚贞,取之爱国,虽弱冠而出,归来青丝尽成霜雪,仍不失丹心照汗青,纷繁史卷留耿名。

舍,是智者心中的淡然。刘邦闻曰:“据关,毋令诸侯,秦地可尽王矣。”沛公淡然舍之,“籍吏民,秋毫不敢有所取,以待项王。”得荣华而王秦地,舍之,智者方可得天下,终成高祖。伟人毛泽东于战争年代,不过于在乎一城一池得失,舍得小城被占,舍得关隘失守,但周旋于强敌之间,寻机歼敌,实力保存,彼消此长,终横扫千军,成就伟大新中国。

利益面前,适当的舍弃,往往彰显出谦逊宽容的高尚品质。清朝时,安徽桐城张吴两家宅间有一隙地,吴家想占用建房,双方争执不下,张家驰书当朝礼兵尚书张英求救。张英给家人回信道:“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得书,遂撤让三尺;吴家受感动,也让出三尺,留后世以“六尺巷”。张英以其大度和适当弃舍,使本可能暴发邻里纠纷最终成就为后世传颂的美谈,“六尺巷”在大浪淘沙的历史中沉淀下来,至今仍是教导人们礼让谦逊的一段佳话。

取舍之间,义利之选,内省自重为要。面对种种诱惑,固然需要他人的监督,更需要自我的约束。三更,旅店,东汉的夜月,太守杨震屋前。“笃笃”声后,走进一位县令,却是他昔日所举荐秀才王密。“馈金十斤,以谢当年知遇之恩。”王密缓缓道。金十斤,在这没人的夜晚,可是一笔十足的诱惑。“暮夜,无知者。”王密补充道。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杨震断然拒绝。诱惑,在眼前;好一段时日的奢华,也在不远;即使没有旁人的监督,也要守好自己心中的那城池,慎独慎初。杨震让“知者”默默隐在黑暗中,而“四知先生”却名留青史,泽被后世。

舍之心痛,舍似有殇。弱懦之语,何足为道。舍掉之际,得到之时,舍,有时就是通向成功的必然。智者的淡然,方显其之大悟透彻,更超越物质意义的自我。在意,而又不在意。如此种种,不若一语:取舍之间,成败分野。

郑州外国语中学高二(7)班 顾一哲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52787 2016-07-19 00:00:00 二 取舍之间 成败分野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