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下午3时,在新郑机场停机坪,南苏丹维和烈士李磊、杨树朋遗体接机仪式在此举行,烈士生前战友及家属等600人出席。 4时许,在南苏丹维和行动中受伤的两名维和战士姚道祥、吴乐被送往解放军第153医院进行治疗,据主治医生介绍,两位英雄的四肢分布大小不均、深浅不一的弹片,需做全方位的检查,再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郑州晚报记者 张华 谷长乐/文 张翼飞/图 缅怀 “当了十年炮手,我把青春都献给了这里” 稚嫩的小脸,一直静静地看着,在仪式现场,烈士杨树朋5岁的儿子杨一鸣与家人一同前往接机,当记者问他长大想干什么,他回答:我也要当兵,要当英雄!记者给一鸣行军礼表达敬意,一鸣很认真地回了一个军礼。 仿佛还不知道爸爸的离去意味着什么,小小年纪的他还在想着爸爸出发时的承诺:“回来一定带你看大海”。这个诺言,杨树朋无法实现了。 33岁的杨树朋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在杨根思连当了10多年的炮手,把我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里,将来有一天我退伍了,我也要把我的儿子送到部队当炮手。” 杨树朋的父亲杨洪成说,儿子牺牲前2天曾给家里打过电话,却因信号不好而断线。他没能和儿子说上最后一句话,这个断线的电话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临行前把工资卡交给妈妈 12岁时,烈士李磊的父亲便早早撒手而去,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虽幼年历经不幸,但在战友眼中,李磊是一位很阳光的大男孩儿,“见谁都热情地打招呼,人缘儿很好。” 懂得生活的艰辛后,李磊更加体谅母亲的不易,当兵五年回家两次,最后一次回家就是在去年12月赴南苏丹前,他把工资卡交给了母亲,照顾家里抚养妹妹,让母亲再买个智能手机,这样就能天天和妈妈打电话。 因为家庭比较困难,李磊母亲一直舍不得花钱买,常常念叨着要给李磊把钱存着,以后能够娶个好媳妇,没想到就这样天人永隔。 出发前的12月13日,李磊还专门在“家人”的微信群里发了帅气的军装照,并给家人们留言:“我走了,等着我的回来吧。” 治疗 两名受伤英雄四肢遍布大小弹片 昨日下午4时许,受伤的维和战士姚道祥、吴乐来到解放军第153医院进行治疗,医院医护人员拉起横幅迎接维和英雄到来。姚道祥、吴乐同是1989年3月生,此次入住153医院全军创伤关节外科。 “除了身体上,患者精神打击也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心理疏导。”姚道祥主治大夫刘德鼎介绍,患者神经受损手臂处和右小腿处弹片较多,还要做全方位的检查,进一步评估身体情况。 吴乐主治大夫王振介绍,吴乐的四肢分布了较多大小不均、深浅不一的弹片,一些离重要脏器较近,需要专家组共同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父亲:看到孩子回来了,心就定了 “在机场就远远地见了一面,孩子说没事让我别担心。”姚道祥父亲说,看到孩子以后心就定了。 “现在感觉好多了,回家了。”吴乐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 “很温暖,回到祖国怀抱,谢谢大家!”病床上,姚道祥神情坚定。 据介绍,维和英雄医疗救护组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军创伤骨科中心主任周明武牵头,骨科、医学影像科等12名科室主任组成,全力救治两位维和英雄。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