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下滑趋势明显。日前,被誉为史上最严银行理财新规出炉。与之前规定相比,新版本调整较多,且更为严厉,尤其是对银行理财实现分类管理和禁止分级理财产品。 有业内人士预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可能继续走低。然而,银行为吸引客户,纷纷开始迈开大步向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型。不过,净值型产品绝大多数都不保本,对于已经习惯刚性兑付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要适应这种变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郑州晚报记者 倪子 非保本产品 收益率影响较大 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简单来讲就是,除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其他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不能买,还有两类不能买:股票(及其受益权)、非上市公司股权。 某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对此表示,新规对银行理财产品中的保本类产品影响较小,对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产生较大冲击。保本类理财资金投向风险较低的国债、存款等,几乎不受新规影响。而非保本型理财资金主要投向非标债权类资产,安全性稍微低于保本类。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银行理财投资范围收窄,投资比例会受限,相关理财产品收益率自然会下降。 据了解,市场上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为非保本型。Wind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份至7月份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保本固定型产品共1582只,占比7.06%,保本浮动型产品4943只,占比22.05%,非保本型产品15889只,占比70.89%。 业内人士分析说,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将出现分化,一部分理财产品收益将越来越趋近于定期存款,另一部分则向净值型理财产品方向发展,而净值型产品将与目前的债券基金雷同性较大。 银行理财越来越“像”基金 前几天,宋女士听说一位老同学买了一款理财产品,10万元起,年化收益率达到6%以上。“现在银行理财收益能有3.8%就不错了,竟然还有6%的?”经常购买银行理财的宋女士有些不太相信,打算第二天去银行详细问问。 原来,宋女士同学买的这款产品不是普通的封闭式银行理财,而是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宋女士问理财经理:“听说这个收益率有6%?多长期限啊?”理财经理给宋女士拿来了产品说明书,一边指着“业绩基准”“业绩报酬”两栏,一边向宋女士解释:“这款是不保本的产品,业绩基准年化6%,意思是银行朝这个方向努力,但不一定能有6%。如果开放日累计净值超过6%,那么超额收益的80%归客户,20%归银行。如果股市一直不好,达不到这个收益甚至发生本金损失也是有可能的。但无论赚赔,银行都要收0.1%的托管费,不收申购和赎回手续费。” 一听又是“开放日”又是“累计净值”,还有申购和赎回,宋女士有些发蒙:“这产品怎么跟基金似的?”理财经理笑着说:“看来您一定买过基金。净值型理财的运作模式与公募基金非常相似,定期公布单位净值,盈亏自负。产品有最短持有期,期满后可以每月在开放日申购和赎回,不像传统封闭式理财,3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只要买了就不能提前拿回来。” 预期收益比较高但是不保本 理财经理查看了宋女士的风险评估报告后表示,以宋女士这个年纪、投资经验和家庭状况,不建议购买这款产品。“净值型产品大多与股票行情紧密相关,但对于大多数风险等级较低的客户,我们不推荐净值型产品。如果您一定要买,可以去其他银行了解一下。” 宋女士家周围有多家银行,她逐一打听,果然发现很多银行都在销售净值型产品。有意思的是,虽然各银行在宣传册上都印着最新净值型产品详情,但理财经理在销售时却非常谨慎,尤其是见到宋女士这样的中老年客户。一位理财经理甚至坦诚地对她表示:“这是今年才出的新系列,表现如何有待市场检验。您还是看看我们行的保本理财吧,买着踏实。” 所谓净值型理财产品,其运作模式与基金类似,投资者购买产品前无法预知产品实际收益率,而是根据产品实际投资运作情况定期在产品开放申购或赎回日公布产品净值,投资盈亏由投资者自负。与传统理财产品未到期无法赎回相比,净值型理财产品更具备流动性。产品通常约定最短持有期,期满后投资者每周或每月都可在开放日进行申购和赎回。同时,不同于传统理财产品的透明性较低,净值型理财产品会定期披露收益,投资者的操作也更加灵活。 投资者理财还需多一份理性 业内人士表示,净值型产品可以像债券基金那样完全用市值法估值,也可以用7日年化收益率的方式来估值。比如,假设投资者购买时产品的净值为1,到了下一个开放日,如果产品净值变为1.1,投资者的收益就是1.1-1=0.1,也就是10%;如果净值变为0.9,则收益为0.9-1=-0.1,也就是亏损10%。银行会根据与投资者签署的协议书,在每日、每周或每月等固定日期公布净值,投资者可以进行净值查询。 不过,每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模式都不太一样,投资人购买前必须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以某行推出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为例,其收益计算方法是,人民币业绩基准3%至3.5%(年化),产品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3.5%(年化)计提业绩报酬。该产品在扣除银行销售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后,若开放日产品投资周期收益率超过3.5%(年化),超过业绩比基准的部分为剩余收益。剩余收益的50%归客户所有,剩余收益的50%作为投资管理人的业绩报酬。这就是说,超过预期收益3.5%以上的超额收益,投资人只能拿一半,剩下的一半要归银行。目前绝大多数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申购和赎回手续费,但投资人需要支付银行托管费。 业内人士提醒,对于银行来说,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并非等于淘汰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而是针对不同风险偏好、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更精确的产品匹配。净值型产品的登场,意味着市民购买理财产品时必须多一份理性和对产品的基本了解,不能再简单地依靠预期收益率来决定是否购买。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