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学,是每个高三学子向往的地方。随着高考的尘埃落定,万千学子背负着梦想与期盼,即将踏进期待已久的大学校门。近日,我们采访了几位准大学生,他们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备考经验,以及对大学校园的期待。跟着记者来看看吧。 王培陆 文/图 柴家驹 高三必有收获 18岁的柴家驹是荥阳高中2016届的毕业生,今年以总分540分的成绩被河南工业大学金融系录取。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专业时,柴家驹表示金融系尤其是会计学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并且这个专业有出国留学的机会。 在谈到文科学习方法时,柴家驹说:“要在课余时间多读些与课本有关的课外书,因为很多课本内的知识由于受课本容量所限只能在书中一笔带过,无法使阅读者形成有效的记忆,而通过阅读与这部分知识有关的课外书,既能扩展知识面加强记忆,又可以减轻学习压力,是种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另外,每次考试后老师的总结都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到自己的失误并进行改正。” 柴家驹的数学和英语学科不太好,当谈到这两个学科和班上同学的差距时,柴家驹说:“差距在于静心吧,因为我高三是处于一种比较浮躁的状态,很难让自己进入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状态,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柴家驹表示,很希望能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交到更多的朋友,掌握更多的知识,为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付金鹏 不甘心就再来 初见付金鹏,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阳光率真的邻家男孩,他经过综合考虑后选择报考了常州大学。 如果不是他主动告知,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帅气开朗的小伙子会是一位经历了高考失利而选择复读的复读生。在别人眼中如同地狱的高四生活在他眼中却显得很是平常,刷卷考试在他身边无限循环,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复习,失去了初征高考的新鲜感。“说实话,最大的敌人是压力,不仅来自老师和父母,更多的是源于自己,是心中攒着的一口气,高四是对自己高三犯的错误的救赎。”付金鹏说。 高中4年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数学老师的一句话:“遇到这种题,反应时间应该在一秒钟之内。”本来是老师讲题中的玩笑之言,却被付金鹏深深记在心中,并且坚持要将数学老师玩笑中的一秒钟变成自己实际行动的一秒钟,为此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刷题。“我自认为不是什么聪明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灵活的学习方法,但我相信扎实稳健地把所有题刷透刷会,是把反应时间缩短的最有效的途径。”付金鹏说。通过这种方法,他的数学从原来的劣势学科变成了优势学科。 最后,当说到如果今年成绩还是不理想还会不会复读时,他停顿了一下认真地说:“我依然会复读,这是对自己高中生活最后的坚持。” 李梦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刚见到李梦娅就被她的文静气息所打动。今年她被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录取,正式成为一名准大学生。 据李梦娅介绍,她从小就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兴趣,喜欢干净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非常讨厌破坏环境的行为,所以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专业。 李梦娅的高中生活是曲折的,高二分科时本来想要选择文科的她最终选择了理科。但每次考试数学只拿到50多分,这使得她的成绩和班上的其他同学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做题、和老师同学交流沟通,李梦娅最终将自己的数学分数提高到了100多分。“高中时班里很流行通过记错题本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但我不太喜欢,我的学习方法是在考前尽量多地看知识点。虽然有些临时抱佛脚,但确实很有用。说白了学习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靠兴趣,对所学学科有兴趣,成绩自然就会飞快提高。”李梦娅说。进入高三之后,学习压力陡然增大,李梦娅便通过跑步来缓解。对于高三的学习生活,李梦娅有着自己的定义:“学习就是你想知道就去找答案,而高三就是在一次次失望中寻找希望。” 李梦娅对于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地学有所成,用科学和知识来改善我们共同的居住环境。” 秦炳楠 贵在坚持 重在认真 秦炳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开朗大方,今年18岁的他通过与家长老师商量,最终报考了河南师范大学,并被该校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录取。大提琴本来是秦炳楠在繁重学习生活之余用来自我解压的业余爱好,选择它作为自己大学的专业,与他最初想要上一所语言类学校的希望有一定的偏差,但秦炳楠对自己最终的选择并不后悔。“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文化成绩并不是特别好,希望能够通过艺术来获得一些高考中的优势。另一方面是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运用在高考上做到物尽其用,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秦炳楠说。 说起高三的学习生活,秦炳楠用他所学的大提琴做比喻:“最重要的是坚持,我学的大提琴是一种比较难以掌握的弦乐器,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练习演奏,特别是接近艺考的那几个月,每天我都要练习七八个小时,如果没有耐性那还真不行。而在我看来,高考是艺考的放大版,但是时间更长,是一场持久战,每天复习的时间更是高达十五六个小时,是更需要坚持的。”通过不懈地坚持,秦炳楠将自己的英语学科由原来的二三十分提升到了90多分,一举补平了这一短板,在高考中以总分350分的成绩达到了艺术类文化分数A段的标准。 面对即将来临的大学生活,秦炳楠的言语中充满了憧憬:“最希望的是能够多参加一些社团,多掌握几门技艺,多交几个值得信任的好朋友,为自己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基础。” 王菁菁 默默努力 方见成效 18岁的王菁菁今年高考以总分506分的成绩被河南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录取。当被问到为什么选取这个专业时,王菁菁表示,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的梦想是将来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工程师。二是工程管理这门专业在目前乃至将来都是一个就业前景很不错的专业。 当谈到自己的高中生活时,王菁菁有很多感想:“我的高中生活是比较紧凑的,因为我的物理比较薄弱,每次考试只能拿到40多分,所以我经常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去办公室向老师咨询问题,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效。因为老师的解题思路和大多数学生是不一样的,通过咨询问题和老师进行思维上的碰撞,能够帮助自己更快更准确地接触到老师的正确思路来纠正自己的错误。”通过这种方法,王菁菁将自己的物理成绩提高到了70多分。 说到高中生活的压力时,王菁菁表示:“压力肯定有,但我有自己的解压方式,我喜欢把自己的遭遇倾诉给同学,尤其是有相同遭遇的同学,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沟通中一起缓解压力一起总结错误,最终一起获得成功。” 最后王菁菁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共勉:“心里有目标就更要默默地努力。”“很多人在自己刚刚树立一个目标时就急着告诉别人,这样在潜意识里就会给自己留下一个我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的幻想,后果是早早就失去了向这一目标努力的兴趣,最后一事无成。只有憋着一口气坚持到底,才是真正的成功。”王菁菁解释道。 王月 劳逸结合 轻松毕业 王月是今年的一名准大学生,在通过了严峻的高考“厮杀”后,她以550分的成绩被郑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 高中的学习压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但王月表示自己反而感到过得很轻松,高中3年一直到被大学录取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般顺利。学习成绩也总体呈现稳扎稳打的态势。“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的话,那就是尽量不要熬夜,要注重劳逸结合,晚上熬一个小时,白天就可能会有两个小时的精神不振,最终会产生睡不好也学不好的矛盾情况,这是相当不划算的。只有真正做到劳逸结合,身体才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出问题,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王月说。 虽然总体成绩一直不错,但今年高考王月还是被自己的弱势学科数学给拖了后腿。对此,王月说:“我刚上高中时数学就很差,3年时间我一直在补数学。可能是我心理上对数学还有些恐惧的缘故吧,导致我这门学科一直漂浮不定,直到最后在高考中被绊了一跤。所以说高考时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