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旗 强化“两个导向” 坚持“十二字”工作方针 持续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系列评论之五 ■核心提示 以国际商都建设为统揽,以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以“三大一中”为路径,以开放创新为动力,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协调推进,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步伐。 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方针方法,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开放创新、生态环境改善和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 此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近期还将召开一些重要会议,这是市委强化“两个导向”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坚持“十二字”方针的工作方法,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郑州发展做出的安排部署。 即日起,本报推出“强化‘两个导向’,坚持‘十二字’工作方针 持续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系列评论,以“两个导向”为理念和思维参照,以“十二字”方针为路径方法,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梳理、分析和研判,以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推动郑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日刊发生态环境篇,下期刊发开放创新篇。 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关乎民众福祉、民族未来,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要事。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执政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更是被纳入“十三五”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 具体到郑州,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大、困难多、任务重,这些,都是阶段性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正视这样的困难和现实。 “困难产生于克服困难的努力中。”直面现实,需要勇气、担当与智慧。 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建设生态文明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既能看到成绩,又能认清差距,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 俗话说:做事没技巧,吃力不讨好。愈是压力大、困难多、任务重,愈是要强化“两个导向”,认识上再提高;愈是要坚持“十二字方针”,分清哪些是眼下能抓住的、能解决的,坚决抓住、抓紧、抓好;哪些是中长期工作,按照两个导向分解任务、制定计划,分步解决,决不能好高骛远、开空头支票。 比如,“休克式疗法”,固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决定了深化、细化、常态化治理才是“长久之计”,才能久久为功。 所以,对郑州而言,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就是要用深化、细化、常态化“补短板、能抓住”的措施与方法,一步步实现眼前和长远各个阶段的目标。 还比如,扬尘、尾气、燃煤是我市三大污染源。为应对三大污染源,在过去一段不短的时间里,全市上下做出了孜孜不怠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要持续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仍需要全市上下面对老问题和新情况,举一反三、迅速整改,对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死角、盲区、短板全面梳理,分类研究,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就是以“能抓住”的方式对眼前问题对症下药。不管是应对三大污染源,还是面对其他需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的问题,都要抓具体、具体抓,从抓具体入手,抓住具体问题,研究具体办法,完善具体措施,明确具体责任,确保每项任务都能落到实处。 “能抓住”,亦要融入大气治理“久久为功”的长期规划。既要坚持标准,依法治理,又要着眼长远,按照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集约发展要求,完善行业发展规划,促进规范发展。我市日前印发通知,从实际出发,明确未来三年生态环境治理的路线图和总目标,体现的也是这种思维。 “能抓住”,就是要抓具体、抓落实。最紧要处入手,从目前能解决的问题入手,抓具体实际、具体问题、具体措施、具体制度,坚持铁腕治理,深化、细化、常态化推进。 具体说就是要责任再强化,把责任落实到网格,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执法再加强,加强执法力量和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执法到位;措施再细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治理任务精确到“点”、标准细化到每一个生产行为;制度再完善,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形成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社会氛围。 “能抓住”,说到底还是要压实责任。要细则明确“属谁管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层层传导,层层压实,力避责任下沉过程中“上热下冷”,力避作风下沉过程中“华而不实、抓而不紧”。压实责任、强化管理、严格追责,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必能克服重重难题,实现既定目标。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是中国式思维,更是中国式智慧。 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得以持续改善,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必能迈入健康、绿色发展的快车道,推动河南在生态文明进程中实现新的跨越,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