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揭秘道全楼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揭秘道全楼

道全楼虽说住过皇上和太后,很有故事,又是历史文物,可能还是挡不住旧城改造和城市化的脚步,快被拆掉了。我怀着一种说不出的心情,到那里寻访,去看它最后一眼。人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开始念叨在那里发生的故事和传奇!

第一代祖先张秉勤

道全就是张道全,但不是人名,而是清末民初时期中牟首富张翰林家的药店——道全堂的字号。另外,张家还有一个字号叫“道生”,是张家当铺的字号。据说张家最盛时期,不但是中牟的首富,也是中州河南的四大富豪之一,与巩县的“康百万”齐名。若说张道全家的根底及发迹经过,还得从头说起。

“道全”“道生”迁中牟的第一代祖先是福建省永定县人,姓张名秉勤,又名东升(冬生),即张封公箕翔(字凤鸣)之父,清中宪大夫翰林张鸿远之祖,张箕翔即因其子翰林张鸿远贵而受封。张秉勤定居中牟的时间大约在嘉庆二十一年前后。

张秉勤家道贫寒,习医为业。于清嘉庆年间携带9岁的儿子凤鸣外出行医,治病谋生,流落中牟,遂至中牟县城,投到“顺兴”烟坊落脚。“顺兴”坊的主人也姓张,其先祖早年亦是自福建迁来的,为人淳厚,经商有道,逐渐发达,此时所经营的生意已有相当规模。这样双方不但相认为同乡,而且认为同宗,情谊更加亲近。烟坊的主人本有仁德之心,又因秉勤父子也系仁人君子,在四乡行医医术精湛,不妄收取,人称良善。因此便越发好感,给以特殊照顾,赊给他烟,等他们把烟卖了赚钱之后再偿本钱。父子二人又在别处批发一些香油,就这样挑着烟、油挑子,边做生意边行医,敲着油梆子,到四乡转悠,遇病就诊,不拘形式,针灸更是不取分文。为此年长日久,乡间妇孺老幼无不认识张家父子,受其恩惠者更是不计其数。

道全之名是这样来的

年复一年,凤鸣渐长。适有一廪生周保志慷慨好义,自发倡议,募捐铜钱三十串(每串一千文),资助张家父子开一药店,字号“道全”。道全之名从此而生。张氏父子苦心经营,精研岐黄之道,炮制药物,必遵古法,精益求精,生意逐渐兴隆起来。此时箕翔(凤鸣)的医道已颇有成就,凡投医之人服药辄愈。若遇贫者,不收其礼。话说县城南七里岗村有李善人者,女儿身得险症,前来就医,投药奏效,后数次不约而登门治疗。既愈,李感其德,并慕其人,遂遣女而嫁凤鸣,生子鸿远。鸿远自幼天资颖敏,勤奋好学,周保志器重之,即教读于门下,日后成名,连登科第,成为中牟士子引以为豪的楷模。

张家子孙以善为本

张鸿远(1824~1883)字子骏,号致夫,入庠后文章诗赋即为人称道,咸丰辛亥年中河南乡试解元,时年27岁。咸丰十年,张鸿远从京城会试落第回乡,适逢捻军张洛行危及中牟,鸿远与其父张箕翔、绅士朱述素等名流协助县令防守,“益修守具,倡捐输,练兵勇,明赏罚,设规条,添置大炮百余尊,建碉楼四座,更房五十余所……”使牟人不致大创。其时,子骏见天下大乱,有澄清宇域之志,随作《祖逖闻鸡起舞赋》以明志。其赋文雅意远,充满豪迈之情,传播遐迩,被刊于民国中牟县志,传颂至今。同治元年,鸿远高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时年四十一岁。同治十三年,充会试同考官,协同主考官阅卷,一丝不苟,榜发所录多名士。光绪六年補陕西道监察御史,次年转掌道政(道台)。鸿远性刚直正,在御史任上,不避权贵,蹇谔敢言,思深虑远,务持大体。因此封京上疏数十道,均为皇上嘉纳。其疏劾内宫太监,语极恳挚,感动皇上。其弹劾奉天将军铭安渎职枉法,闻者咋舌,最为人称道。光绪八年顺天乡试,又充任监试官,稽查巡逻,日夜不辍,积劳成疾。出闱竟中风偏瘫,遂讫养疴家居。

鸿远归家后,因声望达朝野,其宅又毗邻县衙,时任中牟县令都登门求教政事,友谊颇深。至于地方公益事业,更是不遗余力,为人称道。诸如联络成立敬节会以恤孤寡,捐资巨万以捍水患,创立文社奖掖后进,等等,不胜枚举。光绪三年,中牟受灾,他上报中牟地皆被沙压,为民请命,蒙皇上恩准,免征中牟皇粮一半,乡民颇为感恩。

鸿远长子保善入庠后无志功名,继袭先祖医术为业,精通医理,集良秘方甚多,施药济世数十年如一日。光绪、宣统年间,增设义学,放赈款济危困,本县公推为积谷局首事。曾代街邻偿仓谷数百石,邻人感其德,以“惠及乡闾”匾额献于门庭。次子葆仁,有功名,为直隶候补知府。鸿远有孙七人,长孙锡恩为庚子辛丑并科举人。曾孙十余人,也非官即儒。这样,经过几代人上百年的经营,中牟张道全家成为显赫一时甲富一方的官宦豪富家族。

有了财富自然广置田产,兴建豪宅。张道全家在中牟城内大街中段北自十字口向西至丁字口西边,北至河坡都建置为宅院。内有花园、书馆、接官厅、住宅、牲口院、长工管家院等,大大小小宅院数十处,房屋数百间。楼台林立,雕梁画栋,星罗棋布。其后院建有一排三座高楼,居中的一座名为“大仙楼”,室内除供奉祖先神主牌位外,还保存着中牟第一代先祖的画像和当年创业的家什——扁担、卖油棒、油篓等物,上覆红绸。为追念先祖创业之维艰,慎重宝藏传家,逢年过节拜瞻祭祀,以示后代子孙念念不忘之意。民间传说的“半截矗到天上头”的道全楼,就是这座大仙楼。张道全家大门上的对联也很有名,代表了中牟的地域形胜,上联:北邻牟山听鹿鸣;下联:南临贾水观鱼跃,为中牟士子广为流传。日本侵占中牟期间,道全家逃难在外,道全楼就成了日军的指挥部。据知情人说,道全家的宅院建筑足以和巩义康百万庄园媲美,可惜1938年毁于黄河大水,只剩下孤零零的两座高楼。

除了建筑豪华的宅院外,张家还在县南七里岗、小洪等地置买良田数百亩,每年收粮上千石。所收粮米除供自家耗费外,若遇水旱灾年,还要开仓放赈,救济灾黎。凡是地方兴办公益之事,莫不捐资相助,这也是“道全”家的传统,故乡人多以善家称颂之。

写到这里,正愁无法结尾,听到一个确切消息,说是最后一幢“道全楼”终被县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被保存下来。以后中牟人还可以看斯楼而想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了。

作者简介

娄继周

河南中牟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法院系统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杂文、随笔、历史名人传记600余篇,近200万字。出版散文集《无花果》《风华风骚风流》《文心雕虫》《慕东堂随笔》,出版诗集《中牟古诗选》,出版历史人物专著《神笔张林宗》并获郑州市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文学奖等。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66442 2016-09-01 00:00:00 四 揭秘道全楼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