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默默耕耘著春秋 心系教育献真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探寻“中”文化奥秘
大道惟中—— 向周昆叔先生致敬
80后小伙传承传统技艺 做良心食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80后小伙传承传统技艺 做良心食品
积累知识经验比金银都宝贵

“创客”时代,很多人都有一份创业热情,王雷就是其中一位。9月4日,在登封市观星台·蜜食月饼·红波食品有限公司的月饼加工车间见到王雷时,他正边烤制月饼,边耐心指导工人做法。他也在创业初期徘徊过,创业过程中坎坷过,创业路上成长着。登封时报 高鹏敏 胡建邦

独身闯大都市

积累知识胜于金银

31岁的王雷是地道的登封人。14岁的他独闯北京,一去就是5年。摆地摊,当保安,做中餐,学西餐……

“我频繁地换行业。到后来找工作看我的履历都不敢用我。”王雷说他在北京最长的工作是在中餐馆干了一年多。

“越不敢用我,我越频繁换行业,积累知识经验胜过金银。”王雷说,“想多闯试几个领域,直到在中餐馆看到一本关于某快餐的创业故事书,才真正找到奋斗的方向。在中餐馆坚持读报,下班后跑到附近书店看至少两小时的书,特别是励志创业故事的书。”

赚取第一桶金

合适年纪干合适的事

“大都市的灯红酒绿,总让我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直到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才彻底明白合适的年纪就要干合适的事。”

19岁的王雷返回家乡创业。对于起初美发、喂羊的失败创业,王雷看来正是难得的机会。“解决困难的过程是能力提高最快的时候。”25岁的他再次搞养殖喂兔子,“最难的是没有技术时,兔子要生产了,我半夜起来能守俩小时。”王雷自学技术,去兔场参观,自己研究人工授精,度过了产兔关、技术关,起初的400只兔子也发展到2000只规模,“学养殖,学经营,养兔赚到第一桶金”。

传承父辈手艺

不同时间干不同的事

喂养4年兔子后,王雷发现兔子养殖行业经济呈现下滑趋势,而登封又没有自己的食品品牌,决定立刻转型。2014年年底,王雷成立了观星台·蜜食月饼·红波食品有限公司。

蜜食是登封传统食品,有传统的制作技艺。王雷的父亲王红波有祖传的蜜食手艺,自小耳濡目染的王雷对蜜食制作也是轻车熟路。他更想用食品营造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氛围,还原80后年轻人小时候的记忆味道。

“不同时间要干不同的事。我不想让蜜食这种传统制作手艺失传,最终决定沉下心做食品。”王雷说,他就给父亲提议做大做精蜜食,开始着手将蜜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经考虑后注册“观星台”商标。蜜食做成产业规模后,他又将目光放在传统食品上。在北京第一年的中秋,格外怀念小时候全家人一起吃月饼,就想到了做月饼。想到就要干,王雷引进一套月饼设备后开始到月饼厂考察,请技术员指导。最开始一次只做两盘12块,还是做坏不少。王雷将每天做的40块月饼送人品尝,提出意见。经过扎在车间不断摸索改进,一周后端出的30个月饼,无论是品样、形状、色泽,还是温度掌控上,均得到一致好评。

立企业家精神

摸着良心做食品

月饼加工车间里,王雷正教授工人制作技艺。尽管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王雷每天仍坚持沉在车间里。从食材的采购到每一步制作工序的安全卫生,他都亲力亲为。在乡邻眼中他是个“蜜食达人”,也是“月饼达人”,不仅是他做的蜜食和月饼味道可口,还因为他用心付出,只做良心品牌。“做食品,咱就得摸着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和别人。”王雷说道。

目前,王雷把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线上线下订单纷至沓来,他给自己立下企业家精神,要带动更多人致富。王雷不仅安排同村乡邻在公司就业,还手把手教授他们制作技艺。

王雷说,现在他的目标是以本土为基点,以登封市内为带动点,把“观星台”食品商标做成登封的食品窗口,不仅要传承传统食品技艺,更要宣传家乡文化,让人提起“观星台”就能想到“观星台蜜食”和“观星台月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69602 2016-09-09 00:00:00 五 80后小伙传承传统技艺 做良心食品KeywordPh积累知识经验比金银都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