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 当代新郑,在沉寂了漫长岁月以后,再一次重新崛起。即使在十几年前,新郑在河南省和郑州市的经济地位,也谈不上名列前茅,可是这十年来,一下子蹿到第一位的位置,确实令人惊喜。新郑的崛起,给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新郑历史上的两次崛起 古代文献记载:“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至今,新郑仍有不少有关黄帝的文化遗存,如始祖山、黄帝故里祠、轩辕故里碑、轩辕桥等。因此,今河南新郑即古有熊之国,有轩辕之丘,是黄帝的出生地,是黄帝建都的地方,也是黄帝生活和创业之地,考古界、史学界对此有共识。《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他统领黄帝部落于有熊国,带领族人开发产业、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创造文字、教化民众、治理社会、建立军队,使黄帝部落实力大增,黄帝美誉广而传之,各部落为之羡慕,各诸侯为之钦佩。当炎帝部落势衰,诸侯趁机互相侵伐,暴虐百姓时,黄帝出兵以征,平息战乱,包括炎帝在内的各路诸侯皆归顺黄帝。当蚩尤侵扰各部落时,黄帝又联合各部落擒杀蚩尤。最后,黄帝“合符釜山”,与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等大小部落结成部落联盟,黄帝成为联盟盟主,遂统一中原,为中国的国家形成打下了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为中华文化种子的孕育耕云播雨,为中华文明曙光的升起破云驱雾。所以,几千年来,黄帝被中国人公认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中华民族心灵共祖。新郑是黄帝的故里,是有熊国和中原部落联盟的都城,是黄帝传世伟业的首创地,也是培育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前,新郑这个中原中部山区的一个山丘,自从出一个“轩辕”,就龙腾虎跃、气象万千,天变地变人也变,开创了一个新天地,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开创了一个新人类,开创了一个新文化。这个新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文化——黄帝文化。新郑就这样因为黄帝和黄帝文化,从“轩辕丘”上崛起,成为中原大地、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沉寂了两千多年以后,公元前765年,被周王分封于陕西华县一带的郑国,先后灭了郐国、东虢国,东迁于溱水、洧水交汇的新郑一带,新郑又一次成为国都。当时一百多个诸侯国纷争不已,内乱不止。公元前744年,郑庄公接位成郑国国君,他才华出众,治国有方,使郑国一度成为春秋初期的诸侯霸主。至公元前565年,郑简公接位。此时,郑国外部常受到周边各国欺凌,内部则贵族争斗,相互残杀,如《史记》曰:“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郑国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于是,郑简王改任子产为相,全权处理国务政务,以振时局。子产执政26年,做了几件于国于民皆有利的大事、实事。在政治方面,他先治内后治外,先治上后治下,以稳定内部政局。他力排众议,奖励为国办成大事的大夫一座城池,以激励众大臣为国效力;他坚决制止一贵族违反国家规定用鲜野味祭祀自己祖宗的行为,支持子产的大夫兴兵将这位对他忿忿不满的贵族赶出郑国,树立了正气;他严厉惩治犯了三条大罪的上大夫公孙黑,让其自杀而亡。在经济方面,他“作封洫”,即重新丈量确定各族各户田地的亩数;他“作丘赋”,即按照土地的多少征收军赋。在社会治理方面,他“铸刑鼎”,即根据郑国的情况,制定了一部法律,并将法律条文铸刻在大鼎上给予公布,解决了历来判别对错是非口说无凭的问题,更由于法律公之于众,晓之以民,起到了震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在思想文化道德教化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以黄帝思想道德为统领,他积极推行祭拜始祖黄帝,纪念黄帝功德,弘扬黄帝文化的活动,组织官方民间一起参与,把郑国的思想文化统一到黄帝的思想文化上来,以达到慎终追远、不忘祖宗,凝心聚力、增强团结,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目的,取得了治国安民、稳定发展的良好效果。他还兴办乡校,让贵族与平民一起在乡校读书、议事、求知、明理。子产在思想文化道德教化方面的主张和做法,既利国又利民,在历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页。《史记》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五十九“子产”篇专门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来赞美子产的做法及其成效: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意思说,子产为相实施以思想文化道德教化为统领的治国之策,一年后,郑国的年轻人变得讲规矩了,犁田时犁都不会毁坏田埂。二年后,商人经商也不会抬高物价欺骗顾客了。三年后,城乡出现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景象。四年后,用来耕田的器具都放在田里不用带回家去。五年后,大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人人都自觉遵守礼制了。总之,郑国在当时这样的乱世残局下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发展。到战国时期,郑国被韩国替代,韩国仍以新郑为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古国的历史看,新郑作为郑韩古国的国都,可视为新郑在历史上的第二次崛起。这次崛起,特别是郑国时期的崛起,黄帝和黄帝文化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新郑崛起的奥秘 离新郑历史上第二次崛起又过了两千多年,如今的新郑是郑州市辖的一个县级市,面积873平方公里,人口140万(含常住人口80万)。改革开放以后,新郑从一个纯粹的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二、三产齐步发展的经济大县。近十年来,新郑市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特别是2006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升格,弘扬黄帝文化力度加大,有力地带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由经济大县跃升为经济强县。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45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57位,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中排名第39位,全国工业百强市中排名第75位,是河南省唯一进入全国财政百强县市行列的县,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四年在河南省14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两千多年后,新郑再次崛起,其奥秘在哪里? 弘扬黄帝文化,强力吸引外来投资。随着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升格和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的连续举办,新郑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成为中华民族崇敬的精神家园。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来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时深有感悟地说:“河南是全体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特别是2006年拜祖大典进行时,高空中围绕太阳出现一轮彩虹,彩虹一直停留到大典结束。大家普遍觉得,新郑是黄帝故里,是吉祥之地,是发迹之地,是圣洁之地,到新郑来投资发展,既是感恩黄帝的一种回报,也是在黄帝精神激励下创新创业的一个行动。所以,海内外特别是港台企业家纷纷来新郑投资发展。一时,新郑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地。连国内外知名的台湾大企业家郭台铭也把富士康搬到新郑。从2006年以来,新郑全市累计新招项目948个,协议金额达4050亿元,已到位资金738.2亿元,年均增长15.5%;实际利用外资13.88亿美元,年均增长15.5%;郑州市外境内投资587.5亿元,年均增长24.9%。黄帝、黄帝故里、黄帝文化的吸引力多么大! 弘扬黄帝文化,努力加快创新发展。新郑原本是个小山丘,出生并生活在这里的轩辕,带领部落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断的发明创造,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创造文化,治理社会,使远古时期的有熊国变强变富,逐步地联合各部落,统一中原,安定天下,轩辕成为黄帝,轩辕丘成为国都。古新郑的崛起,古中原的一统,古中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黄帝和黄帝部落的创新意识、奋斗精神。在弘扬黄帝文化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新郑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刻地认识到,新郑要发展、要崛起,必须把黄帝创新创造的精神和本领学到手,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郑的再崛起。于是,新郑市全力以赴抓改革促发展,抓创新增活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型社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构建了“两城、两镇和若干新型社区及特色保留村的空间布局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新郑实际、富有新郑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新郑道路’”。在项目建设方面,探索推行拟招项目预审评估、经济运行分析月例会和项目首席服务官等制度,有力地推进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在民生方面,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新郑”,切实做好每年的“民生十件实事”,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在破解发展瓶颈方面,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债券化、债券市场化”的思路,重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提升行政效能方面,抓好“改、理、减、缩、消、建”六个环节的工作,“改”即改革审批制度,“理”即梳理权责清单,“减”即削减审批事项,“缩”即压缩审批环节,“消”即取消行政许可事项,“建”即新建红黄黑三色旗评定制度,考核行政效能工作,使政府行政效能大大提高。就这样发扬黄帝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依靠改革创新,使新郑用新理念、新制度、新办法、新活力,适应经济新常态,形成发展新局面。 弘扬黄帝文化,合力推进全面小康。黄帝在新郑执政时期,带领先民们做了大量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民生改善的事情,如播五谷、种草木、修屋宇、制衣裳、造车船,又如作历法、创文字、推算术、谱音律、定嫁娶,再如筑城池、立规矩、建军队、守疆土、设大臣。所做的这些创造性的大事、好事、实事,有力地促进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百姓生活有效改善。《史记·五帝本纪》用“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来赞扬黄帝的开拓惠民精神和伟大的创业功绩。学习和弘扬黄帝这种重发展、惠民生的精神,使新郑市各级领导班子深感责任重大,认识到只有在当年老祖宗辛勤耕耘的这块土地上,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对得起始祖黄帝,对得起故里百姓。于是,新郑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确定“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继续巩固和保持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力争提前三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初步实现现代化,基本实现全域城镇化,初步建成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围绕这个宏伟目标,新郑市委、市政府决心带领全市人民进行以打造“七个新郑”为载体的,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决战。这“七个新郑”是:实力新郑、宜居新郑、活力新郑、幸福新郑、美丽新郑、文化新郑、平安新郑。进军号已吹响,决战令已发布,今日新郑正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力量中,就有古老而新生的黄帝文化的力量。 弘扬黄帝文化,大力促进凝心聚力。《黄帝巾几铭》说,黄帝深知“予居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惕惕恐朝不及夕。兢兢栗栗,日慎一日”。为此,他非常关注民意民情民利,十分重视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为民谋利,建立和谐的君民关系。《商君书·画策》记载,黄帝还想法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的礼规,目的是让人们各明其分,各安其位,各守其规,建立有序和顺的家庭和君臣关系。黄帝本部落内行仁义、重德治、守规矩、安民心、和人际的做法,还影响周边部落。《尸事》曰:“四夷之民,有贯胸者,有深目者,有长肱者,黄帝之德常致之。”使周边部落仿照黄帝之德,行崇德尚和之举,黄帝部落与周边部落也建立了和睦关系。这以后,黄帝“合符釜山”,与炎帝、蚩尤部落结盟,大小部落皆入盟,推黄帝为盟主,统一中原,黄帝即“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在弘扬黄帝文化的过程中,黄帝崇德尚和的精神给新郑广大干部群众留下深刻印象。河南社会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河南河南何其难,河南河南和不难。”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