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乃至耄耋之年,谁的记忆里不曾刻下老师的印记?在人们眼中,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孩子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是一生的幸福。在第32个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如意湖办事处辖区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聆听老师们的心声!她们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是怎么度过的?又有哪些心里话想告诉大家呢? 学生眼中的“管得宽”老师 八十八中八年级英语老师 关巧荣 2004年,刚毕业的关巧荣一走出大学校门,就踏进了另一个校门,并当起了英语老师。“上学时,我就下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孩子们单纯得像白纸,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关巧荣说道。 见习记者 孔丹 受访者供图 班主任繁忙的一天 每天6点,关巧荣就早早起床,7点15分到达学校,进班查看早读情况。12点放学后,她进班查看,督促午休。下午2点20分,到班里清点人数。下午3节课后,学生开始自习,她进班辅导……下班回家,经常已经8点30分左右。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关巧荣几乎从没接送过。她说:“每天走时孩子还没醒,回家时孩子已经睡了。” 学生眼中的“女神”“关妈” “关老师,谢谢您让我对英语从害怕变成喜欢……关女神,我想你啦。”曾经的学生在给关巧荣的信中这样写。还有学生寄来贺卡:“我很喜欢关妈,因为在关妈眼里,每一个努力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提起“关妈”这个称呼,关巧荣笑了:“因为我管得宽呗,什么都要管,学生就送了个这称呼。” 独特的课堂分组教学法 关巧荣的课堂实行分组制,全班分为8个组。每组分一个成绩排在班级前8名的学生,他们在小组里被称为“教授”,主要负责给组员们讲题答疑;成绩第9名到第16名的同学每组分一个,他们叫“讲师”,主要负责小组的课堂纪律和作业检查……以此类推分组,其他的组员叫“学生”,负责卫生值日的检查工作。每考试一次,就要重新分组进行角色转换,根据各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加减分。如果个人表现不好,就会牵连整个小组的分数。如今,关巧荣的课堂成了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十八般武艺统领“小人国” 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班主任 白晓辉 在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有个恬静温润的“白妈妈”,用十八般武艺统领“小人国”。聊起教育工作,她说:“每棵树苗都会长大,我们要蹲下来,享受‘哇’时刻。” 见习记者 蔡毓馨 受访者供图 “我就是他们的妈妈” 2006年,白晓辉来到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成为一名班主任。甜甜的笑容、温柔的话语,31岁的她常被当成刚毕业的学生。 刚入园的孩子不适应,每天哭闹,她就一遍遍安抚:“我是你妈妈最好的朋友,你看我的微信里有你们的照片,所以我也是你的好朋友。”她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打动了孩子们,孩子们喜欢叫她“妈妈”。她说:“来到学校,我就是他们的妈妈。” 十八般武艺样样通 “咱俩比赛看谁先把水喝完!”“你知道蔬菜是怎么旅行的吗?”“等你闭上眼睛睡着后,就会看到你最喜欢的小猪佩奇来找你喽!”这是白晓辉每天在“小人国”里说的话,喝水、吃饭、睡觉……这些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在她这里被轻易化解。“老师们常聚在一起讨论哪种方法最易让宝宝接受,讲故事时,我们是故事里的角色;生活 中,我们是救护员、心理师;做游戏时,我们就是孩子王……十八般武艺样样得会。” 蹲下来,享受“哇”时刻 白晓辉的桌上有很多书,随便拿出两本,是《正面管教》 和《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今天会自己穿衣服了、明天可以多吃蔬菜了……哇!这就是他们的成长时刻。‘哇’时刻是我最开心的事。”她笑盈盈地说。 校园里有棵桂花树,是去年毕业班的家长们栽的,牌子上刻着“三年与爱同行,一生幸福成长”。这也是白晓辉对这份职业坚守的信念,她对孩子们的爱让家长们放心。 90后美女老师Summer 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高一英文老师 马赛佳 在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高一年级,提到英文老师Summer,学生们会说看见她就想笑,上她的课很开心。马赛佳是一位90后美女老师,英文名“Summer”的意思是夏天,象征热情、有冲劲,正如她开朗活泼的性格,也正如她轻松有趣的课堂。 见习记者 蔡毓馨 受访者供图 两次支教坚定理想 马赛佳是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今年刚毕业。上学期间,马赛佳有过两次支教经历。“第一次支教让我看到了老师的辛苦和不易,第二次让我更坚定了理想。”她说,“这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让我更加坚定要当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专注研究教学方案 课下,她与同年级的英文老师一起研究教学方案、一起讨论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会特别注意哪个方法效果好、哪个方法达不到预期,然后和其他老师讨论。我很感激同事们,她们经验多,很值得我学习。” 希望给学生带去正能量 老师们的一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马赛佳也不例外。每天早上7点进班,到晚上10点半查寝结束,回到宿舍时,常常是夜里11点。“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我觉得很有趣,我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希望给他们带去正能量。” 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马赛佳的抽屉里有一张贺卡,上面手绘着她的画像,写着“很感激在我的高中生涯里遇到您,因为您叫Summer,和您相处如沐夏风,喜欢您有张有弛、生动有趣的课堂……”这是教师节时学生亲手做的贺卡,让马赛佳既意外又惊喜。“只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真正去关心他们,他们会感受到的。”这份礼物让她更坚定了信念——做孩子们喜欢的Summer老师。 马赛佳每天都会看英文原著书、语法书。她说:“初中的教学管理需要力度,高中需要深度。我要时时充电才能教得更好。” 三尺讲台一站就是18年 众意路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 代美玲 “当了18年的语文老师,我最喜欢的状态就是在课堂上看着学生们讲课。”在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记者见到了39岁的代美玲。从一上岗就担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她,一干就是18年,讲起自己教过的学生,她脸上溢满了幸福的微笑。 见习记者 蔡毓馨 受访者供图 教书18年从没烦过 1998年,代美玲从河南大学毕业,在众意路小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18年。 前几日,代美玲接到2003届学生们的电话,让她挨个听音辨人,她无一猜错,让学生感动不已。学生们说:“代老师,您还是这么用心,隔了10多年,还能听出我们的声音。” 爱是沟通的唯一技巧 代美玲在课堂上始终坚持原则、追求效率、用心爱孩子。“要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课,就得研究每个孩子的特性。”在生活里,她经常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性;在课堂上,她把知识点当场讲解透、消化完;在与家长沟通时,她能透彻分析出孩子的优缺点,经常夸奖孩子、鼓励孩子。“孩子喜欢你,才会对你‘死心塌地’,家长也会更放心,孩子们也会做得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故事课堂受学生喜爱 在代美玲的班上,提到《列那狐的故事》,每个孩子都能倒背如流。在下午上课前的半小时,代美玲设立了故事课堂。“一年级的童话书,二三年级的动物书,四五年级的心理教育书。用有感情的引读,让孩子们融入其中。我还会在每学期挑出一本书深入讲读,今年读的《列那狐的故事》,孩子们可喜欢了。” 从最初的《读书记录表》,到现在的故事课堂,她一直在致力钻研学生写作、语言和积累三方面的教学方法。她说:“我一直坚信,学习语文不在于考多少分,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喜欢读书,喜欢中国文化。”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