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4版:荥阳时报 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贫困山乡 破茧嬗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贫困山乡 破茧嬗变
——刘河镇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纪实
健身活动场所
一汪碧水润刘河
康晖森林溪谷项目
郑州绿色印刷包装创意文化产业园规划图
新型农村社区
上海古猿人 文化石 成品仓库

刘河镇位于荥阳市南部山区,属浅山丘陵地带,境内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曾几何时,这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经商、打工、求学,造成人才、资金、消费外流,经济陷入困境,属于人们印象中典型的“穷乡僻壤”。而近年来,刘河镇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线,不断强化工业强镇意识,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座昔日的小镇正化茧成蝶,展翅欲飞。 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王洪涛 王明霞 文/图

A

敢拼善为谋发展 产业实现新跨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刘河镇靠的就是山。刘河镇境内铝矿石、煤矿资源丰富,因此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刘河镇经济就一直以煤矿开采和采石为主,地下挖煤,山上采石,其境内规模最大的王河煤矿最兴盛时工人就达3000人。长期的煤矿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原来的水井逐渐干涸,水井越打越深,水源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群众出现了饮水困难,农业灌溉几乎为零。不少群众的房屋也因煤矿开采而出现了裂缝,甚至坍塌……而石材开发也深受群众诟病,道路被压坏,河道被堵塞,白天晚上都要关窗,一年吃掉几块砖。这样的发展道路富的是少数人,苦的是大多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煤矿资源逐渐枯竭和国家推进煤炭等行业“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加之人民群众环保理念的提升,单纯依靠煤矿开采和石材开发这条路越来越没有出路。如何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实现平衡,如何走出一条发展新路成为摆在刘河人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痛定思痛,唯有创新才能发展,唯有转型才有出路。刘河镇紧紧抓住郑州市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以盘活存量闲置低效建设用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作,成功实现产业升级,从资源型企业模式转向绿色印刷产业、特色旅游、美丽乡村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中来。

该镇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加快项目建设,努力推动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人才流向刘河聚集。成功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990亩,流转各类农村土地5000亩。总规划占地3000亩的郑州(绿色)印刷包装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顺利启动,土地平整初见成效,首批签约入驻的豫元包装、晶森彩印、天星仓储3家企业开始施工,意向入驻企业纷至沓来,未来将形成以印刷包装为主导产业,集编辑出版、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等要素于一体的产业链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印刷创意文化旅游风情小镇。新引进上海古猿人文化石、大河食品、鑫源磨料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可提供就业岗位900个,带动间接就业数千个,初步形成以新310国道为轴线的“一带三园”产业布局,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的新突破。

作为南部山区乡镇,由于用水紧张,刘河镇农业种植几乎是靠天吃饭,为解决这一问题,刘河镇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不动摇,围绕特色化、规模化目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着力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其中,官顶村、反坡村、分水岭村主要种植谷子,目前已经有3000亩的规模用于发展小米产业,并成立了专门的小米合作社,由于质量好、品质优,收获时节销路非常好,小米市场价每斤5元左右,而该镇的小米每斤10元仍供不应求。申庄村主要发展金银花种植,成立了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有金银花种植、销售、技术服务以及以农户为服务对象的化肥、农药、苗木、农机具等,采取“合作社+示范园+基地+社员”的创新模式,按照金银花产品生产要求进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烘干、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建立标准化基地,目前基地种植面积300亩,农户种植面积400亩,现有入社农户105户,专业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6人,员工10人;合作社总资产达324万元,净资产24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60万元。同时陈家岗村着力发展核桃、迷迭香种植,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为群众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B

着力推进城镇化 乡村面貌变化大

近年来,刘河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2012年建成扶贫搬迁小区6栋2.4万平方米,入住居民216户;2014年建成刘河社区一期工程,建设楼房11栋,搬迁安置群众316户;2016年投资1亿元新建刘河社区二期,占地面积约65亩,建设七层带电梯安置房15栋602套,并配建社区管理用房,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电梯安装调试,预计10月可以达到入住交房条件。年底将启动刘河社区三期建设,计划占地50亩,投资0.85亿元,新建4栋11层小高层和7栋7层带电梯安置房,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社区建设全部完工之后可以实现7000多名群众搬迁入住,居住率将达到全镇人口的40%,大大推动该镇的城镇化水平。

道路通则百业兴。刘河镇不断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建设,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长10余公里的环翠峪旅游大道顺利通车,打破了刘河镇位置偏僻、常年闭塞的局面,实现了市区——刘河镇区20分钟生活圈。同时,刘河镇不断完善各村组公路体系,形成纵横交织、四通发达的公路网,按照郑州市农村公路建设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部署,完成Y065任洼—化田1.5公里道路建设任务,继续做好6条乡级公路30.33公里,42条村级道路46.75公里,共计77.08公里的道路养护工作。

道路的畅通为刘河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刘河镇位于浮戏山区,境内北有三山、五云山,南有福金山,中有王河水库,生态资源丰富,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该镇把休闲旅游产业与扶贫开发、美丽乡村、特色文化开发等工作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突出浅山运动、养老、温泉特色,引进康晖置业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康晖·森林溪谷养老地产项目。依托五云山生态资源,以特色民宿、民风民俗为主打的禅意·五云山项目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节假日逃离高楼林立的城市,在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绿色食品、淳朴民俗中放松心情、休养身心。刘河镇顺应形势变化,积极引导群众转变经营理念,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短短几年时间,全镇已经出现了5家规模较大的农家乐,他们各有各的卖点,各有各的特色,“粗、俗、素、淡、鲜”的饮食理念吸引了荥阳、新密甚至郑州的食客。每逢周末,来自郑州、开封等地的骑游爱好者徜徉在中原路、旅游大道上,他们春赏油菜花、夏摘新鲜杏、品尝农家菜、采购小杂粮,怡然自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该镇正在进行刘河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力争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旅游+新型工业化、旅游+生态化,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

C

聚焦党建扎实干 社会平安人和谐

“十八大”以来,该镇将思想工作重心聚焦到农村党建水平提升上来,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推动基层村级阵地建设改造升级。通过多次召开党建工作例会,强调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每名支部书记要牢固树立好“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党建工作作为主业,聚精会神抓党建,用心用力抓党建,不断提升支部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尤其今年以来,该镇通过打造任洼村、分水岭村两个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全力营造党建示范提升氛围。村级阵地实现改造装修升级,按照“三室七有一中心”的标准合理设置布局办公室,各项党建基础制度上墙,配备科室牌,方便村民群众办事,目前两个示范点已基本打造到位。同时安上村、申庄村等贫困村也积极行动起来,把精力聚焦到党建主业上来,积极争取挂包驻联单位的支持,对阵地进行改造,累计投入60余万元,真正把党建阵地打造成为政治活动中心、民主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体娱乐中心,让党员群众有地方可去,愿意去。

近年来,该镇坚持把民生工程紧抓在手,不断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持续加强和完善民生保障,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着力建设村庄美。累计完成危房改造51户,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和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全镇15个村的道路硬化,解决了一系列群众所急所盼所忧的民生问题。全面开展生态镇和文明镇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垃圾填埋场一处,配套压缩式8吨位垃圾收集车一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夯实就业基础保障,注重产业辐射带动,全面提高群众就业率,实现农民土地增产增收;指导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大人、财、物的帮扶力度,实现有序脱贫。“新农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均达97%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完成5000人;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全民慈善活动。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政策生育率达95%;积极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共享,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围绕平安和谐创建,积极开展综治维稳、法制宣传、信访调处、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不断加大技防设施投入,在重要部位安装高清监控和技防大喇叭,建立了镇矛盾调处中心和15个村级矛盾调处室,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回首过去,漫漫长路曲折艰辛;展望未来,步履铿锵豪情满怀。在新的历史时期,刘河镇上下将勠力同心、开拓进取、科学谋划、攻坚克难,深入实施“产业强镇”战略,加快推进郑州(绿色)印刷包装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小寨文化石产业集聚区、农民创业园建设,全力做大产业经济总量,逐步构建“三、二、一”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落实并着重抓好饮水安全、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功能完备的居民聚居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未来,一个美丽、宜居、绿色、和谐的特色小镇将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76363 2016-10-12 00:00:00 三 贫困山乡 破茧嬗变KeywordPh——刘河镇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