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4版:九九重阳节 深深敬老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市表彰“老模范” 弘扬尊老敬老精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市表彰“老模范” 弘扬尊老敬老精神
为有信仰、顾大局,有追求、乐奉献的“时代老人”点赞
新郑市委书记刘建武给老党员颁奖
十星老干部手捧奖杯
50年党龄老党员合影

在黄帝故里新郑,有这样一些退休的老领导、老党员、老干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身边人传递传播着正能量,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他们退而不休,以身示范,整天风尘仆仆、忙忙碌碌,身体力行地诠释着晚年的精彩生活,他们用满腔热情践行着党的宗旨,用点滴付出兑现着对党的承诺。他们是一个群体,一个庞大的群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可就是这些平凡与普通,筑就了“新郑党员精神”这一宏伟大厦。

10月9日上午,新郑市举办丙申年重阳节拜祖仪式,对“五十年党龄老党员”暨“十星老干部”代表人物进行隆重表彰。

新郑市委书记刘建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俊杰、市政协主席马国亮、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黄卫东分别为“五十年党龄老党员”和“十星老干部”代表人物颁奖。

据了解,新郑市委老干部局自今年五月份开展“十星老干部”评选活动以来,全市3700余名老干部广泛参与,经过推荐、评审、公示等环节的评选,共有50名老干部脱颖而出,荣获“十星老干部”称号。即学习之星、关爱之星、调解之星、创作之星、才艺之星、研发之星、健康之星、传承之星、帮困之星、奉献之星等“十星老干部”,此次评选活动旨在继续深化“两展示两当争”活动,全面落实关于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安排,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郑市老干部发挥余热的感人事迹和时代风采,让更多的老同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以此激励和引导更多的老干部、老党员发挥优势,做“有信仰、顾大局,有操守、讲品行,有追求、重学习,有健康、乐奉献”的“时代老人”。新郑时报 李显文 /文 巴明星 刘明甫 杨媚 /图 通讯员 卢敏霞 冯伟华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新郑市老干部文艺大联欢

为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多角度展示新郑市老干部、老党员风采。10月9日,由新郑市委老干部局举办的“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老干部大联欢在新郑市一中礼堂圆满举行。

受表彰的“五十年党龄老党员”“十星老干部”和来自新郑市各单位、社会各界的老干部、老同志、老年人和老干部工作者500多人观看了文艺大联欢。

大联欢在老年大学学员演唱的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拉开帷幕,舞蹈《今夜星光灿烂》旋律悠扬,表达了对祖国、对党最美好的祝愿;配乐诗朗诵《重阳放歌》体现了老干部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中的满腔热情;舞蹈《又唱浏阳河》、手语表演《中国》、戏曲《好队长,你是咱村的农业顾问》积极展示了老干部工作者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太极表演《中华民族》完美表现了将老干部、老党员对生活的美好展望以及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力和义不容辞的拼劲。T台秀《极简风尚》、舞蹈《阳光雨露成长》将联欢晚会推向了高潮,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展现了老干部、老同志们奋发有为,与时俱进,时时处处敢为人先的时代风采。

据悉,此次联欢会由新郑市老干部局的义工、老年大学、职工们用2个月的时间自编自演的一台联欢会,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新郑时报 李显文 通讯员 卢敏霞 冯伟华

新郑市50年以上党龄优秀党员

刘福玉

81岁,19岁入党,有62年党龄。他曾任新郑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审判一线工作,倾心调解民事纠纷,着力提升审判服务质量,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企业保驾护航,始终保持司法为民、公平正义的一身正气。退休后,他坚持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写下了十几本学习笔记;坚持服务社区,主动当好社区联络员、政策宣讲员、邻里服务员。年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多次被评为“五好老同志”。

王继先

84岁,1956年入党,党龄60年。他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教43年,桃李满天下,是学生们心中慈祥的园丁;1994年退休后,他坚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担任新郑一中老干部党支部组织委员,热心服务教职员工,主动为老同志送报纸杂志,主动为老教师及家属管理水、电、卫生等物业服务;他用镜头记录新郑发展、时代变迁,摄影作品入选“黄帝故里·出彩新郑”等大型摄影比赛及展览。连续1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金才

77岁的,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52年党龄,他思想过硬,理论扎实,多年来,他坚持每天研读报纸杂志,特别是党报党刊,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无私奉献于社会,任劳任怨献余热。退休后,他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还带动一批老同志读书学习,满腔热情为人民群众服务。

赵国增

中国书画协会理事,82岁,党龄58年。他曾担任市教育局、老干部局长职务,为新郑的教育事业、老干部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多才多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任中国诗词出版社名誉社长、新郑市轩辕书法院副院长、轩辕诗社社长职务。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书法比赛奖项,多次在上级刊物上发表诗词。他热心公益事业,送文化进基层、进社区,坚持为群众义务写春联,传递核心价值观,树立和谐正能量。

王廷扬

水利战线上的一名老党员,85岁的他,1951年入党,党龄65年。他在水利战线上摸爬滚打近30年,走遍了新郑的角角落落,参与了数十项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培养了一批批水利建设人才,一眼眼机井灌溉丰收大地,一座座水库扮靓美丽新郑。退休以后,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关心单位发展,为水利工程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关心邻里和谐,为周围群众讲解政策,化解矛盾;关心老同志身心健康,定期到老干部家中送资料,送温暖,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好心人”。

陈子玉

79岁,21岁入党,党龄58年。他从1956年开始担任大吴楼生产队长,1969年担任小高庄大队支委,2002年担任新华路小高庄居委会副书记,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在社区居民眼中,他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好干部,是服务乡邻,可亲可敬的好组长,是热心公益、带头奉献的好楼长。创建期间,他每周都带领10多名党员志愿者打扫街道,维护秩序,用辛勤的汗水默默地奉献践行着一名党员心中的誓言。

花书增

73岁,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54年。17年前,因业务上的大意和朋友的欺骗,他一下子从面粉厂的厂长变成了200多户乡亲的欠债人。其间,他找到了骗他的人,但看到他卧病在床、生活拮据,依然放弃了追债。17年来,他把退休金、打工挣的钱和儿女们给的生活费攒在一起,蚂蚁啃骨头,一点一点地,终于还清了50多万元的欠款。

刘太昌

75岁,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56年党龄。他是一名平凡的党员,捱过饥荒岁月,亲历解放战争,见证改革开放。他有着不一样的坚持,十几年如一日,义务担当道路施工巡视员,清理过的垃圾、渣土堆积如山;他有着不平凡的境界,每月千元的工资并不宽裕,他却一次又一次为灾区捐款,从汶川地震到西南旱灾,那里有需要,他就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说,和国家共度难关,这是党员的责任。

申海均

80岁,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57年。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植根山乡,先后担任生产队会计、大队民兵营长、党支部副书记、书记。他立志改变家乡面貌,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和乡亲们一起建水库、引山泉、挖坑塘、修公路、治理荒山、建设小学、架电线、平整土地、开办企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村美人富的明星村、小康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两袖清风、刚直不阿、坚持原则”的代言人。

李文立

新区韩庄社区的老党员,党龄68年。16岁入党的他,参加过抗美援朝,亲历了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退任返乡后,他担任韩庄村大队书记,带领村民平整土地,发展生产,热心为乡亲们办实事好事;他是一位和蔼的长者,是谆谆善导的老师,是开朗幽默的朋友,他总是先考虑别人的难处,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争名不求利,处处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他对名利不争不求,淡然处之,却依然关心党的工作,关心时事政治,言传身教,感染身边的人,于平凡之中体现一名老党员的党性修养。

十星老干部代表人物事迹简介

健康之星 杜明礼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76岁的退休老人杜明礼迷上了音乐,唱歌成了他健康时尚的新追求。后来老年大学要组建合唱团,热心负责的老杜被推荐为领队。在他的努力下,合唱团不断发展壮大,多达百人。他精心组建的秧歌队、盘古队、广场舞等团队,成为每年元宵节、运动会、学期汇演、送文艺下乡的主力军。2012年3月,老年大学举行文艺汇演,老伴需要动手术,他只陪她了一天,其余时间都在排练现场。让更多的老人健康、快乐,是他最大的愿望。

学习之星 侯松平

67岁的侯松平出身于书香门第,“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与时俱进”是她的座右铭。2003年,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自幼受父亲侯炳垚先生的耳濡目染,酷爱书法。自退休后更是专习小篆,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在担任人大代表时,牵头撰写了“加大黄帝故里建设”及“提升河南文化品牌”,被评为十大优秀提案。退休后,心态阳光,爱好健身,积极参加公益事业,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关爱之星 张金才

40多年的教书、教研、教育行政生涯,让张金才始终没有离开一个“教”字,命运注定老人要与青少年教育打一辈子交道。于是一退休,张老便毫不犹豫就来到新郑市关工委继续工作,这一干又是16个年头。从发动百名老同志开展青少年调查,为中小学生巡回报告数百场,到自费印刷几千份《中小学生守则》卡片发给听报告的中小学生,再到帮助一个个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迷途知返,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们。连续多年被评为新郑市、郑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调解之星 安合运

退休后,继续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安合运老人的期望。2013年2月,老干部局联合法院成立了夕阳红志愿调解队,他主动报名,成为老干部局夕阳红志愿调解队的一名调解员。几年来,他牢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使命,与调解中心的其他几位老同志紧密协作,先后调解民事案件300余起,化解了一桩桩矛盾纠纷,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有一起诉讼建筑施工商拖欠销售建材商5.6万元长达三年的案件,安合运讲法论理,终于结清现款,双方握手言和。

创作之星 赵宪立

赵宪立,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退休人员,尽管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岗位,但他总觉着自己没有退休,依然还在忙碌着。除了为单位审阅各类新闻稿件外,还潜心进行文学创作,先后撰写专题片解说词、大型文艺晚会主持词100多篇。创作长篇抒情诗《始祖黄帝,您听我说》等多首长诗,创编的故事集《新郑红枣传说》和散文集《溱洧水长长》被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还参加市五老报告团,深入中小学校,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播进孩子们的心里。

帮困之星 陈丙信

74岁的高级畜牧师陈丙信退岗不退色, 充分利用老科协搭建的服务平台,帮助鸿源鸭业发展肉鸭,指导正兴生态农业引进、发展湖羊。他心系“三农”,在全市建立多个技术培训基地,编印6000余册教材分发给培训基地及革命老区农户。帮助八千兄弟花生合作社,试验“地膜花生套种红薯”栽培技术,指导龙湖镇林果协会从山东引进大樱桃新品种,产量比原品种提高30%。示范基地已辐射8个行政村1800多户,年收入达1.6亿元,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荣誉。

传承之星 陈留库

为了弘扬和传承新郑“根”文化,退休后的陈留库组建了新郑市根雕艺术研究中心,影响和带动30多名根雕会员,创作根雕作品1000多件,其中“福禄寿”“龙凤呈祥”“金钱龟”等作品入选河南省根雕艺术精品展,并荣获大奖。在潜心传承根文化的同时,他还热心公益,奉献大爱。2001年自己垫资5万元,帮助千户寨乡建饮水工程,让群众吃上自来水。5年前,妻子因脑梗右半身瘫痪,他每天为妻洗脸、洗脚、洗衣服,端药、端饭、端尿盆。玉树地震时,他慷慨捐款10000元支援灾区。

研发之星 毛昇明

退休后,毛昇明凭着对林果事业的热爱,痴迷于林业科技研究。1998年,他自筹资金,建起林果栽培科技研究园,反复实验研究给树体扎针注剂,首次提出林木树种茎部阴阳穴核心部位,树体穴位针刺在茎部的观点,提出树体穴与人体相同的阴、阳穴论断。首次研发出树体穴位针专用工具针+注剂实用技术,取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经济产量的倍增效果,分别被国家授权为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其《果树革新技术与价值》获国家科技部论文奖,林业科技研究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才艺之星 朱巧莲

朱巧莲喜爱跳舞,退休后被新郑市老年大学聘请为舞蹈老师。从此,她就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老年大学和学员。为办好老年大学舞蹈队,她不辞辛劳地查找资料、组织人员,制定计划,组织带领老年舞蹈爱好者进行训练。在她的带动下,秧歌爱好者组建起秧歌队,经过刻苦训练,秧歌队在各类比赛表演中取得不俗成绩。除了和姐妹们一起训练,她还坚持不断地学习充电,学习手机APP软件,在QQ和微信中建立了舞蹈交流群、唱歌交流群。在老年朋友圈里,被誉为“才艺达人”。

奉献之星 高林华

她叫高林华,曾任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会长,她以弘扬黄帝文化为己任,连续十年成功举办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创办会刊《华夏源》;发起成立中华黄帝故里建设促进会;亲自联系并带领国内外著名岩画专家,冒酷暑,战雨雪,踏遍具茨山进行科考研究;组织开展走遍新郑大型文化调查,出版《走遍新郑,永不消失的记忆》一书。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连续被评为“中国十大影响力会议”“全国最受关注的节庆论坛”,具茨山岩画获中国岩画学会首批中国岩画遗存认证,并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77272 2016-10-14 00:00:00 五 新郑市表彰“老模范” 弘扬尊老敬老精神KeywordPh为有信仰、顾大局,有追求、乐奉献的“时代老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