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登封时报 大禹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禹文化百家谈 登封:聚焦城市精神与文化领导力
中国嵩山大禹文化概览(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嵩山大禹文化概览(六)

传统民俗

城市记忆

近年来,登封开展了大禹文化产业开发全方位的工作,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声势,本报曾就大禹之乡在登封的史证、遗迹,以及登封大禹文化对登封乃至郑州实现经济文化双跨越的价值所在,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报道,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反响。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报继续推出嵩山文化专家常松木先生所著的“中国嵩山大禹文化概览”系列报道,助推登封大禹文化、嵩山文化发展。

大禹民俗文化

大禹文化在嵩山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深远而长久,大禹治水时改堵挡为疏导的积极创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等融入登封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讲大禹故事,读有关大禹的书籍,表演与大禹有关的民间社火,成为登封人民司空见惯的一种生活方式。千百年来,散布在嵩山脚下的大禹遗迹,自古流传的大禹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民风民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登封人的生活。

每年春节后正月初六至正月二十五期间,登封各村庄都表演民间社火,群众称为“闹节气”,而君召乡前孟村的民间社火就是与大禹治水有关的“独角舞”。独角舞据传是大禹治水后,被大禹锁缚的蛟龙的徒弟独角兽在田地里行走,群众见其模样滑稽而模仿、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舞蹈。

日常用语、吃穿住行

在登封人民的日常语言中,也蕴含有大禹文化的痕迹。如说哪个人工作勤奋繁忙,经过家乡无暇回家,就会说他“三过家门而入”;说哪户人家闺女找了个好女婿,就会说是“乘龙快婿”;说某人说话掷地有声,言而有信,就会说是“一言九鼎”;某人说父母对他不关爱,父母就会骂他:“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靠墙根长大的?”说山崖陡峭危险,告诫人们不要冒险时,就会说“匾挂石崖的,千万不能去”;某人和别人发生不快,但又不想记仇时,就会说“咱谁也没把谁的孩子撂井里”;大禹在涂山娇化为启母石后,涂山姚代姐育婴,又嫁给了大禹,现在登封还流传着:“姐夫娶小姨子,儿子不吃亏”、“小姨子嫁姐夫,外甥不吃亏”。

大禹文化还深入到登封人们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人们吃饭时用的筷子据说是大禹为避免吃饭手抓时烫手而发明的;登封人民爱喝小米绿豆汤,现在市区卖早餐的还都卖大禹治水时流传下来的小米绿豆汤;灯节期间,或者结婚喜事时,人们就会在大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以示喜庆;中岳庙道士做道场时,民间巫师做法事时,还都走“禹步”,谓之“踏罡步斗”;以前,人们建宅时,大门上的砖雕、廊柱下的石础上还刻有“禹王锁蛟”的图像。现在,登封城隍庙大殿檐下还有两对称的禹王锁蛟木雕作品。大冶镇弋湾村弋姓祠堂内,绘而直至现在,登封人们还把农历、阴历叫做夏历。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81786 2016-10-27 00:00:00 四 中国嵩山大禹文化概览(六)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