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5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荣辱沉浮申家楼 地覆天翻瓦子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荣辱沉浮申家楼 地覆天翻瓦子坡

1948年的一天,开封祥符营瓦坡村(今中牟县狼城岗镇瓦坡村)中央,青砖灰瓦的申家楼下,一个身材高挑、气质温婉、乌发圆髻、一袭汴绣旗袍的女子,满目惆怅地望着静默无语的申家楼,久久不忍离开。末了,走过来一个马夫装束的男子,小心地对女子说道:“申家大小姐,天不早了,赶到开封城还要几十里,走吧。”

被唤作申家大小姐的女子一声叹息,转身移步走到一辆马车前,在马夫的搀扶下登上马车,马夫纵身一跃,稳坐在车前,扬鞭一声断喝,枣红马仰天嘶鸣,迈开四蹄,径直出了东寨门,沿官道一路向东,直奔开封而去。

暮霭沉沉,渐渐淹没了申家楼顶的五脊六兽,瓦坡村高大巍峨的古城墙,极目远眺,华灯初上的古都汴梁,已经消逝了晏殊的花间醉歌,柳永的晓风残月,正续写她的繁华如梦。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郭倩楠 文/图

开封古迹多

城西四十五里瓦子坡

“上世纪60年代初,申家大小姐从开封曾回来过瓦坡村一次,在申家楼看了看就走了,而后再也没有回来过。”10月28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中牟县狼城岗镇瓦坡村,走访申家楼,今年72岁的唐钦对记者说,他和申家是故亲,小时候曾见过申家大小姐。

瓦坡村位于中牟县狼城岗镇西南4公里处,北靠黄河大堤,南临连霍高速,东接开封市地界,西望雁鸣湖镇,仓狼路穿村而过。

史料记载,瓦坡村原名瓦子坡,源于宋初期,盛于宋中期。是宋代著名的商业娱乐场所和三教九流的汇集地,号称“四大镇”之一。当时民谣称“开封古迹多,城西四十五里瓦子坡”。金灭北宋后,逐渐衰落。

据中牟文化研究学者娄继周介绍,瓦坡为宋时京都西门外设立的一处大型娱乐场所,据当时京西“万胜门”不足20华里。因其距京都较近,水陆交通方便,又是宋室皇亲贵族及文武大臣每去巩县朝陵必经之地,往返人等均于此休息游乐,地理位置优势得天独厚,各行各业逐渐兴旺繁盛。再者西边中牟万胜镇离此不远,当时万胜是京西最繁荣的商埠,商号林立,来此经营的富商大贾都要光顾这里。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临近汴河上的两个渡口,即西吴寺渡和东吴寺渡,北方供应京城的木材、皮货,南方的粮油、丝织品等货物都要靠汴河漕运在这几处渡口卸物品,长年大批客商、行旅都乐于在这里观光游乐。由于便利的水陆交通,瓦子坡的兴旺,也成为更多艺人的集散地。

据《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瓦子”是京城一代艺人的集中场所,昼夜琴箫声声,歌舞阵阵,灯红酒绿。来此的达官贵人、富家子弟、富商大贾及其他各色人等通宵达旦。娱乐业的兴起,带动商业、饮食服务行业快速发展,鼎盛时期瓦子坡规模宏大,各类坐庄流动铺面经营者近千家,占地方圆数里。

公元1126年正月初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次子完颜宗望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入侵中原,大军驻扎狼城岗,围攻宋都汴京,是为靖康之难。野蛮的烧杀,战火遍燃,商人、艺人、官家、百姓都纷纷南逃,使瓦子坡遭极端破坏。后来京城陷落,这里完全失去了昔日的风貌。特别是元代初,北方游牧民族又一次占领中原,烧杀掳掠,使祥符、中牟横遭浩劫,生灵涂炭。而金、明后的几次黄河决口,更使中牟域内的良田、河道、村庄悉数堙没,这里变成了荒无人烟的草莽之地。

盛于康乾兴于明 有口皆碑申家楼

今年54岁的程传峰是瓦坡村人,早年曾经参与编撰《中牟县志》和《狼城岗镇志》。程传峰介绍说,明朝建立以后,朝廷为恢复连年征战的创伤,增强国力,鼓励外地农民到中原垦荒种地。中牟县地广人稀,土质肥沃,陆续有移民来此处定居。后来申姓大户从山西洪洞县来此,雇用更多佃农为其垦荒耕种,人多聚集成村,逐渐走向富裕。

“当时申姓大户是方圆百里知名的土财主。在瓦坡村正中央盖有四处富丽堂皇的大宅院,当时的人们都称作是申家楼,申家拥有数百顷良田,仆人几十号。”程传峰说,“申家是土财主,就像现在说的土豪,但他们不是恶霸,为人很仗义,在乡亲们中的口碑也不错。”

明朝末年,义军四起。为了防御义军攻打开封,官府决定整修开封城墙。但是由于国库亏空,规划造价极低,也没有人敢去承建此工程。有人向官府献计,说瓦坡村申家巨富,值此国难当头,申家理应慷慨解囊,为朝廷尽力,报效国家。献计者的本意是通过修筑城墙让申家资产耗尽,没想到申家人揽下修筑开封城墙的工程后,采取了“遍地开花,就地取材”的办法,围着开封四周挖土、建窑、烧砖,不仅节约了一大笔成本,而且由此发了大财。开封城内,所有最繁华的地方都有申家的房产和店铺。相传申家人从汴京到南京都是“不住别人家的店,不吃别人家的饭”。

修筑开封城墙竣工后,申家人把用剩余的青砖,围绕瓦坡村修了寨墙,外用一米厚的砖层包裹,里面用沙土夯实,寨墙周长4公里,顶部宽约4米,根部宽约12米,呈45度坡,高约8米,寨门南北两处有拱形门楼,楼上雕梁画栋,气势恢弘。外有寨濠(护城河),寨濠深八尺,宽两丈,寨墙设计有涵洞(排水系统)。日夜有人守卫巡逻, 1938年黄河大决堤,周围村庄悉数被冲毁,因为有寨墙的守护,瓦坡村固若金汤,村民安然无恙,周边许多村民纷纷躲进瓦坡村,幸免于难。

上世纪50年代末,瓦坡寨墙被毁。

一杆烟枪黄粱梦 百年申家从此废

“申家祖辈几代人打下的基业,后来还是毁在了大烟(鸦片)上。到了清朝末期,申家出了一个药材(中牟方言,指不争气的人,败家子),吸食大烟,一天到晚一杆烟枪腾云驾雾,不但吸光了祖辈留下的积蓄,还债台高筑,没办法就开始拆楼卖钱抵账了。”唐钦指着眼前的申家楼告诉记者,“申家大姑娘当时就住在这座楼上,足不出户,总算保住了祖宗留下的唯一财产。”

“后来有人说这座楼是申家大小姐的闺楼,其实不是,申家大姑娘的闺楼比这座楼气派得多。”唐钦说,“申家大小姐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知书达理,不但长相美丽,气质高雅,而且心高气傲,直到30多岁,离开瓦坡村去开封时,还未嫁人。有人说她一生未嫁。”

唐钦告诉本报记者,申家从明朝发迹开始,就十分注重培养教育子孙读书识礼,高薪聘请家庭教师,申家历代曾出过秀才、举人等,也有到外地做官的。因为申家楼院就在瓦坡村中央的最高处,每天都能听到从申家楼里传出郎朗的读书声。“每到晚上,村民们都纷纷来到申家楼下避暑、聊天,听申家子女读书诵课。”

黄河秋水,一曲东流,西风残照,申家危楼,诉说一段并不久远的往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86052 2016-11-04 00:00:00 五 荣辱沉浮申家楼 地覆天翻瓦子坡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