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
大道至简,静待花开给予每个生命成长的时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做一个好人,办一所好学校,培养一批好学生,郑州一中校长朱丹:
大道至简,静待花开给予每个生命成长的时间
朱丹在办公室的书堆里伏案写作
毕业了和丹爷合个影
朱丹收下同学们的签名漫画

智者,知者;学者,师者;长者,友者……他既是挺立教育事业大潮的“弄潮儿”,始终是教育界的领跑者,敏锐而深刻的研究让他不断引领郑州一中这所名校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他又是潜心修己的长者,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和心得,影响着周围的人,不论是能称呼他为“丹叔”的郑州一中教师,还是可以称他为“丹爷”的一中学子,都能从朱丹那里学习到可以作为人生指路明灯似的座右铭。

大道至简,大爱无声。这就是郑州一中校长朱丹。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座右铭:做一个好人,办一所好学校,培养一批好学生。

郑报融媒记者 张勤 文/图

之智:

新课改,始终走在“潮头”

朱丹是有大智慧的人。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朱丹的身上,你能看到完美的诠释。

挺立潮头,做教育大潮的“弄潮儿”。从郑州一中走出去的郑汉波,现在是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办公室主任。在他看来,朱丹始终是教育界的“领跑者”,而不是“跟随者”。2006年,朱丹率领郑州一中的研究团队,开发出ST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个性化和全面性,开启了高中的新课程改革的步子。2008年,全国才开始铺开高中新课程改革,郑州一中整整先行了两年。

2010年,已经就任郑州一中校长的朱丹,又提出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改革,郑州一中由此推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当全国同仁都把眼光盯在高中要开几十门、上百门课程的时候,朱丹校长眼光敏锐地认识到,高中新课改的核心是课堂改革,需要改革的不是学什么而是如何学。”郑汉波说,而全国同仁也是在近两年后开始聚焦在课堂改革上。

“评价一个学校好不好,如果从学业成绩方面制定一个尺度,一本率最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朱丹坦言,虽然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但抛开学业成绩谈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业成绩也会相应地提高。

从2007年开始,郑州一中创造出一个个“高考神话”。今年,3个高中校区表现皆佳。其中,郑州一中新校区近850名毕业生,裸分一本上线人数就达780余人,一本率全省第一。

如今,郑州一中“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内叫响,2011年正式出版了主体课堂教学丛书。

“拥有一位有深邃思想、敏锐眼光、勇于先行的校长,是郑州一中之幸。”郑汉波说,2013年,郑州一中启动开发“校本自编实验教材”项目,先从语文教材、英语教材着手进行研究、编写,于2014年正式出版。2016年上半年,高中所用教材全部出版完毕。在朱丹看来,一中的学生应该使用“一中教材”,其他学校的学生应该使用本学校教材。

之学:整天背个大帆布包,里面都是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为一所全国知名学校的校长,一位教育大家,平时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如果问起郑州一中的老师:“对朱校长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很多老师会说:整天背个大帆布包,里面都是书。

教师牛建勋描绘了朱校长的3个素描。“第一个素描,朱校长出入学校总会背个帆布包,满满一包都是书。”牛建勋说,一次出差,登机前,牛建勋发现朱校长不见了,后来,他在书店找到了朱校长。当时,朱校长很满意地说:“买了几本喜欢的书,等飞机的时间没浪费。”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如果和朱校长一起出去看不到人,先去周围的书店看看,十有八九能找到。

第二个素描,就是朱校长在办公室里,总是戴一副眼镜,时而从书堆里抬头看看,继续奋笔疾书。“办公桌上,沙发扶手上、靠背上,会议桌旁的椅子上,都放了很多书。”

第三个素描,是朱校长不断进步的普通话。“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还偶尔飙一下英文,秀一秀网络热词。”牛建勋说,朱校长要求老师用普通话讲课,他自己也是如此要求。

一开始朱校长普通话说得不好,为了能多说普通话,他经常给普通话说得标准的朋友打电话,让朋友很纳闷,为何最近朱校长的电话如此频繁。不仅如此,他回到家也坚持说普通话,70多岁的老母亲当时还不乐意。

现在,朱丹在开会时、给学生演讲时,一直坚持用普通话。有时个别字的发音还是不标准,同学们把朱校长的普通话称为“丹普”。

之师:不培养“好员工”式的学生,要让学生成为“CEO”

对于郑州一中教师,朱丹是教育教学工作上的“金手指”,这时他是严厉的;他又是教师成长路上的引路者,这时他是睿智的;他又是生活上的关怀者,这时他是温暖的。

郑州一中培养的从来都不是“好员工”式的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成为“CEO”。朱丹概括提炼出了郑州一中的教育理想:“海阔天高,鱼跃鸟飞。”为学生充分创造自由、自主的空间和平台。“避免孩子们从低年级阶段就产生厌学心理,注重对学科兴趣的培养,这是当前教育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朱丹说。

“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郑州教育的脊梁不是一个人,而是由众多有情怀的教育人组成。我愿意做其中的一分子。”朱丹坦言。

学校语文组组长陈琳告诉记者,初入郑州一中时备感压力。在这里,每一位老师在课余都是不断研讨、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这种氛围让你不由得去努力。

朱丹总是以各种方式帮助老师成长和提升。“有一年,我想写论文到专业期刊上发表,去请教朱校长。”陈琳说,“我把论文给校长看,盼望他能给一些指导。让我感动的是,朱校长逐字逐句地看,一共修改了3次。”陈琳说,朱丹校长总是把内心信仰的东西融化到自己的生活中,他的人品、风度于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身边的人。

之长:既严肃又慈祥的“丹爷”

何谓“长者”?所谓“长者”,其实是一个人生命圆熟之后,凭其丰富的阅历,借其深远的智慧,淬炼出一种特殊的人格质地。有了这种质地,“长者”因此有种尊贵,可以服人,可以养人,可以与世人相知相悦。在郑州一中历届学生心中,朱丹就是这样的一位“长者”。他可以在操场上散步,在大树下发呆,这时他是平凡的;他又是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激昂的演讲者,这时他是魅力四射的;他还可以是和同学们共进午餐、对学生包容的长辈,这时他又是慈祥的。

校园里有一批新栽的树苗,别的树上都长出了新芽,只有一棵小树还是光秃着枝丫,朱丹每天“转校”时都会路过它身边看一看。有一天,这棵小树也长出了新叶,现在和别的小树一样,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朱丹经常把这个例子讲述给老师和学生听。他说,每一个学生都像一棵小树,只是生长期不同,只要耐心等待,最终都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对待生命的个体成长要学会耐心等待,只需给予足够的空间、平台、信任和支撑,这就是教育的本真。

每到毕业季,“郑州一中校长朱丹的毕业致辞”这个形容词已经成为“流行”的象征。以前是学生们期待,现在连家长们和媒体都很期待。高三学生韩亚庆告诉记者:“我爸爸都成了朱校长的超级粉丝了。”

“毕业致辞都是我想和学生们说的话。一不小心竟然有点‘红’了。”朱丹有些无奈,而大家又称他是时下流行的“网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都是朱丹自己动笔写的。不少人感叹,从致辞中可以感受到校长的浪漫情怀与时髦。在2013届的致辞中,他写道:“校长也有一个梦。只有一个梦,因为校长只有学校这湾水,只有教育这座山。你们来了去了,校长还在这里。”

之生活:

“科班出身的小木匠”

是谁规定的校长必然是高高在上?朱丹不以为然。除了外出开会、讲学,要找朱校长,一定是在学校。生活的智慧者,是记者对朱丹的深刻感触。他说,生活会给予每个人宝贵的财富,端看你是否能从中有所感悟,进而成为自己前行的指导。

郑州一中推行的“主体课堂”模式,叫响全国,自学、互学、导学的“三分天下”方式,让学生充分把握自己的时间。高三竞赛班的席赫岐说,郑州一中的校园氛围是自由的,课堂是学生自主的。

自主、自学,也是源于朱丹的自身经历。“我知道自学的重要性。因为我自身的经历,让我深刻感触到,在课堂上由老师讲的一部分知识,其实完全没必要,学生完全可以自学这部分知识。”朱丹说。

朱丹出生于1956年,初中就上了一年,大部分知识都是靠自学得来的。这也是他后来提出自主课堂的一个原因。“自主学习,不是完全不需要老师了,相反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朱丹说,这时就体现出“名师”的作用了。他又讲了自己的经历:

朱丹在初中上了一年后,曾经当起了“小木匠”。他拜县里一位六级木匠为师,自诩是“科班出身的小木匠”。这段经历让他体会很深:好师傅的点拨很重要。

一走进郑州一中,偌大的广场东侧,是一座雕像,被称为“ZYZ先生”,意为“郑一中”,他手拿锤头和钢钎,上身已经雕琢完毕,还在继续进行自我雕琢。“朱丹校长有一句名言,‘成长靠自己,自己写传说’。他也是践行者。”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姬文广也是朱丹校长多年的同事。他说,朱丹校长是一位始终没有钝化的人,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探究心,走自己的路,不受外界影响。

“特别的校长,特别的学校,造就了不一样的学生。”很多已经毕业的郑州一中学子和从郑州一中离开去往其他工作岗位的教师都会说,他们其实并没有离开,而是“带着一中去远行”,因为一中的文化和精神已经融入血液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87611 2016-11-11 00:00:00 五 大道至简,静待花开给予每个生命成长的时间KeywordPh做一个好人,办一所好学校,培养一批好学生,郑州一中校长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