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惠济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惠济要建运河古城 “古镇游”不用舍近求远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惠济要建运河古城 “古镇游”不用舍近求远咯
郑州段将以古荥镇为“龙头”,以大运河遗址带为“龙身” “一河两岸六园八景十二遗珠”的现代风情旅游景区即将开建
古荥东城门效果图
古荥大运河龙形水系介绍
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保护与开发研讨会现场

随着中国大运河郑州段的申遗成功,大运河到底怎么规划?如何保护和开发?荥泽古城片区各类文化遗产怎么保护?11月11日,惠济区举行了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保护与开发研讨会。会上透露,惠济区将用两年时间打造荥泽古城,并公布了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的初步设计,按照现有设计,惠济区的古荥镇可能变成一座“运河上的城市”。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荥泽古城基本完成古城开发和运河示范段等建设,并投入试运营。 记者 鲁慧 通讯员 连敬春 张超 文/图

多领域多个专家出谋划策

11月11日,主办方特邀全国规划、建设、文化、文物、旅游、水利等各界专家学者,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出谋划策。

研讨会围绕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惠济区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深入分析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保护、开发和利用大运河文化区规划定位,为保护、建设和利用荥泽古城理清思路,为城市规划建设、旅游策划、文物保护、项目开发等出谋划策。这也意味着,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主办,郑州市城乡规划局,郑州市文物局协办,惠济区人民政府承办,区委书记黄钫致开幕辞。

“惠济区北临黄河,西依邙山,是郑州市5个行政区之一,惠济区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人文景观保存完整。”黄钫在开幕辞中表示,近年来,惠济区按照“一核一带三组团”空间布局和“一核引领、一带振兴、组团发展、多点支撑、全域旅游”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旅游优质品牌已经在省会打响。他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就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发展、运营、管理发表真知灼见,共同促进中原文明、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大运河文化区为啥落户惠济

惠济区以前叫邙山区。2004年,因境内遗存隋唐时期荥泽八景之一的惠济长桥,更名为惠济区。

据了解,在惠济区北临黄河、西依邙山的232.8平方公里区域内,荥阳故城、纪信庙、城隍庙、惠济长桥等国保、省保单位比比皆是。

惠济境内,西山古城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城;汉代冶铁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冶铁遗址;毛主席视察黄河处、花园口扒堵口等人文景观保存完整,生态文化、黄河文化方兴未艾,已成为惠济的符号。

特别是隋唐大运河申遗成功,跃升为世界级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惠济的骄傲,更是郑州市的荣耀。

在郑州市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了要把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作为提升郑州市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的重要载体。

“隋唐大运河是历史文化的瑰宝,通济渠河段经郑州开封往安徽方向去,出了郑州,运河因为黄河泛滥湮没在地下,隋堤烟柳诗意般的场景只能从清明上河图里窥见一斑,而在郑州惠济区这样一个景色秀丽的地区内,河水荡漾,两岸生态依稀可见,有很好的条件来做大运河沿岸的旅游开发,这是上天给郑州送来的厚礼。”本次参会专家、河南省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说。

打造有自己特色的运河古城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王玉洁拿出了初步方案,并做了重要发言。她表示,大运河郑州段将以古荥镇为“龙头”,以大运河遗址带为“龙身”,打造成一座“运河上的城市”,建设“一河两岸六园八景十二遗珠”的现代风情旅游景区。

“一河两岸”指大运河遗址两岸滨水自然景观带,规划种植垂柳、玉兰、海棠、桃树、杏树、银杏、波斯菊,建设运河百里画廊,再现隋堤烟柳胜景。

“六园”指运河古城、运河人家、运河码头、运河驿馆、运河农舍、运河渔歌六个文化园区。其中的重点是运河古城。

“八景”是依托原来老“运河八景”而建的新“运河八景”:运河伊始、万舸竞发、纤夫船号、水上船工、汴水清沙、贾鲁胜景、筒车兴农等。

“十二遗珠”则是指散落在大运河区域内的人文景观,包括:王氏宗祠、程氏家庙、惠济桥、花园口决堤遗址、红光寺、岔河遗址、小双桥遗址、玉皇阁、祥云寺等。

在谈到方案时,王玉洁说,在所有规划里,都提出惠济的定位是生态、旅游、休闲的概念,隋唐大运河的世界遗产加古荥镇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概念,是惠济最大的特色,也是两大顶级资源,在全国,这样品质的资源都很稀缺。

“规划区域位于惠济区中心地带,包括世界遗产隋唐大运河郑州河段及荥阳故城,总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惠济区目前有世界级遗产1处,国家级文保4处,省级文保5处,市级文保9处,资源富集。可能运河上的古城很多,但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深厚的底蕴,一定会有特色的,也一定会塑造出自己的特色。”王玉洁说。

重现荥泽古城风貌

在研讨会上,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过去的荥泽古城,现在的古荥镇会变成什么样子。

王玉洁表示,荥阳故城遗址、古荥冶铁遗址、纪信墓及碑刻还有荥泽县城隍庙都是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里的重要保护遗址。

当年楚汉相争,双方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如今的设计将以运河为主线,以“运河古城+水上新城”的宏大布局,重现当年气势恢宏的汉代荥泽古城风貌。

运河古城将依据荥阳县志,修复城墙城门,恢复汉代古城的道路、集市和房屋等,重现汉代荥泽古城风貌。在古城内,打造汉代居民生产生活展示区、明清城市生活展示区、古荥冶铁遗址展示区、田野风光区,打造以荥阳故城为核心,以运河为主线,以水城为特色,以遗址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体验和主题娱乐为主要内容的5A级旅游景区。

古城外,利用现有的城镇用地配套旅游景区所需要的吃住行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合理安置搬迁居民,营造环城绿带水系,形成新时代的水上新城,满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新理念。

另外,依据现有方案,还要恢复古城的城隍庙和护城河体系,将在古城西侧沿运河建设水上新城,打造旅游配套区。内游外住,相辅相成,以特色旅游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区以水系绿地景观形成新城风景特色,水系贯穿、水网交错,形成运河上的古城和水上新城。

可以想象,有了鸢尾花溪、林泉倒影的优美生态,有了荥泽古城的厚重与恢宏,未来的郑州北区,将成为一座集文化旅游与优美风景为一体的宜居新城。

■历史小知识

关于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最早开凿于隋代,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包括通济渠索须河段和通济渠惠济桥段两个部分。通济渠索须河段为现状河道,西起丰硕桥,东至祥云寺村与贾鲁河交接处,长约16公里,呈西东走向,部分河段河面宽达40余米,河堤基宽20余米、顶宽近7 米,河床宽200~300 米不等。此河道现为不通航河流,主要是作为城市泄洪排涝的景观河道。通济渠惠济桥段现已探明的河道北起东孙庄村东侧黄河南岸大堤处,南至索须河段丰硕桥处,全长约4公里,除惠济桥处尚保留一段河道外,其余部分均已埋于地下。考古勘探结果显示,地下埋藏部分运河故道宽 150~220 米,两侧断续保留有河堤,经勘探河堤顶宽 4~6米,底宽8~12米。

看各位专家支招

11日,研讨会开了一整天,来自全国规划、建设、文化、文物、旅游、水利等各界专家学者,分别对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出谋划策。快来看看各位专家都带来了哪些宝贵建议。

曹昌智 中国名城委副主任委员、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

要注重运河保护

首先要梳理一下历史文脉,整合资源,规划必须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注重运河保护,不能单靠打造仿古建筑,人造景观。

于赓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名师

寻找郑州的文化高点

组织考古、文史学者进行系统化研究,将运河与水利仓储、驿站乃至都城制度、区域历史文化相结合;将通济渠郑州段遗址、鸿沟、敖仓、河阴仓、荥泽县城隍庙、汉代冶铁遗址、纪信庙串联成系列景点;国内目前缺乏长距离、景色优美的单车骑行线路,可考虑将惠济桥古河道沿线开发成骑行旅游线路;公正、正面地面对隋炀帝功过,强调隋炀帝与郑州大运河的关系。

刘结成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副调研员,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理事

互联网+视域下开发利用的思考

首先要弄清古荥大运河文化区是什么、有什么,要做类别文化的代表、城市文化的代表、时尚文化的代表。思考有什么、缺什么、建什么,产业怎么布局,人气怎么聚集。建议3+发展原则:创意+旅游,品牌+产业,平台+生态。

范广军 河南大学教授、博士、区域经济研究专家

“旅游+”战略打造“文化名片”

要注意旅游经济的外部性,古荥大运河的开发要与惠济区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可以发展旅游+地产、旅游+现代仿古农业、旅游+健康养老产业等战略。

王志芳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景观与城市规划系助理教授、博士

多功能遗产廊道规划设计

首先要有清晰的定位,大运河文化区要定的不是景,而是人,要对使用者进行定位。以点带面,抓大放小,以政策代投资。站位要高,从全区、全市乃至全省的角度,为惠济大运河历史文化区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要克服固步自封,小打小闹的意识,敢想敢做,谋求更大更快的发展。高标准规划,聘请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依托当地的文化特色资源,高标准规划设计,既融入地方特色,又体现未来长远发展思路。强化政府引导,要加大政府投入,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历史文化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大金融支持,策划好项目,强化与银行金融机构对接沟通,加大对惠济区大运河历史文化区的金融支持力度,设立惠济区大运河历史文化区建设投资基金。

王富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老教授协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探析古城镇旅游发展

要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符号,正确诠释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处理好市场、产品、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给旅游者一个合理的理由;明确市场在哪里,精品有哪些,旅游目的地主题形象是什么;让地下的文化到地上来;明确名城名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诱人的理由。

王亚博 北京大地云游科技有限公司CEO、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合伙人、北大旅研大数据中心主任

“DTIP”模式旅游目的地构建与整合营销

IP原意是指知识产权,近年来,IP概念在互联网及影视娱乐圈越发火爆。旅游目的地IP,简单来说就是简单鲜明有特色、能吸引游客的元素或符号,能够赋予旅游目的地以个性及生命力。旅游目的地IP可以是故事,可以是文化,可以是建筑元素,亦可是人物、卡通……全域旅游的实现要靠政府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技术手段互联网+整合,建立自己独立的旅游目的地生态。“DTIP”发展模式可以实现精准规划,精准管理,精准运营,精准营销,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模式。实现目的地的人工智能,达到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

李美赞 杭州古今园林设计研究院院长

深度思考投资市场化

政府要开放开明,尽最大可能引进投资。项目能合力合拍,尽快落地。对一个城市来说,名片建筑很重要。

高永章 中国青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希望开发模式尽快确立下来

保证投资的收回很重要,投资运营谁来主导?运河文化区建设可设若干个节点,比如设立码头,围绕码头进行商业开发,更多的是通过提升运河的整体环境,为市民提供优美的环境,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88781 2016-11-16 00:00:00 三 惠济要建运河古城 “古镇游”不用舍近求远咯KeywordPh郑州段将以古荥镇为“龙头”,以大运河遗址带为“龙身” “一河两岸六园八景十二遗珠”的现代风情旅游景区即将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