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8版:登封时报 探秘 上一版3
探秘“砍尾巴”战斗遗址
首届嵩山木雕研讨会 暨十年成果展在登封举行
遗失声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剑指豫西第一战 李洼村中“砍尾巴”
探秘“砍尾巴”战斗遗址
李洼砍尾巴战斗遗址碑
被毁的西寨门
村中曾被烧毁的房子

行走在登封市颍阳镇李洼村,昔日战争的炮火声已悄悄远去。极目望去,看到的是荒草遍地,杂树丛生,墙垣倾颓,椽掉瓦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那震耳欲聋的枪弹声、厮杀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先烈们为保护国土、捍卫民族尊严所洒下的殷殷鲜血早已融入大地。

登封时报 高鹏敏 胡建邦 文/图

寨子原有东、西、北门,

如今只剩寨门槽

“李洼是个土寨,村西南是一道深沟。”

刚入李洼村,村子里是平整的水泥路,但两边却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有的已经坍塌,有的歪歪斜斜,有的门前野草丛生。老人们正坐在村头“砍尾巴战斗遗址”的石碑下闲聊,热心的村民李军提议带我们去看看李洼寨子。

经李军介绍得知,原寨子共有东、西、北门。东门为寨子正门,写有“紫云寨”字样。西门写“李家洼”。北门则写“紫阳庄”。东门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西门和北门也分别在1969年和1974年被拆。

为什么寨子没有南门?李军也无从说起。他只记得寨子南边有一座龙王庙。“大概是1958年,我在龙王庙内读小学四年级,当年的龙王庙有两层,村中男娃娃都在庙内跟先生读书认字。”李军说,大殿内东屋是先生,西屋是学生。

行至村子西头,西寨门早已不见,只剩下寨门槽还依稀可寻。西门有两扇寨门组成,大约一丈宽、八尺高。而在抗战时期,寨门被日军烧毁寨子时给破坏了。抬头望着早已被荆条被包围的西寨门墙,仍有小孩子在寨墙上追逐嬉戏。

81岁的李军指着充满记忆斑驳的土房子回忆道,李洼村在战争中被烧的老房子大多至今没有修整。1958年,村子才里陆续盖了新房。沿着西寨门往村子中心走去,破败的土坯房与现代感的红墙砖小院在夕阳下交辉相应,形成了巨大反差。

李洼村中“砍尾巴”大败日寇快人心

“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第一战,说的就是俺村这场砍尾巴战斗。”

从李军口中得知,李洼村南边为自然形成的天堑深沟,西、北、东边为高大的夯土寨墙,西寨墙外由北向南再折东是一道极深的鸿沟,从西寨门出去顺坡路下至沟底,再往正西上坡的一条较为宽阔的土路,是通往伊川、洛阳的官道,沟底至坡上这一段,南、北均为黄土高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抗战时期县政府区部就驻扎在李洼村。

“敌人行至沟底,进行伏击,犹如瓮中捉鳖。”李军从当年村子老人口中得知,1944年9月29日傍晚,先遣支队在西寨外高高的崖头上构筑掩体工事,进入埋伏。跟踪尾追先遣支队的日伪军先头部队顺坡路走至西沟底时,八路军从沟两边崖头高地和西寨门楼上居高临下,轻、重机枪一齐向日伪军开火,突如其来的枪炮声和手榴弹爆炸声,震耳欲聋,使日伪军大为震惊。等部分日伪军跟到,他们边叫骂边用枪托砸寨门。当寨门前坡路上围了大堆日伪军时,先遣支队同志们立即拉响预先埋下的拉火地雷,又扔下几十颗手榴弹,随着声声巨响,日伪军被炸得粉身碎骨,后边的日伪军见状纷纷后退,夹着尾巴,仓皇逃跑,龟缩回了洛阳。

“十几岁时,村里打仗,俺父亲李天渠被日军抓去带路,我就拎着一个提兜儿躲到范沟的亲戚家。”李军讲道,日军从洛阳行至李洼村西寨口,从西南深沟处进,在村子里纵火点民房后,抓其父亲李天渠带路。村西南深沟处有条江,李天渠行至江左镇处偷偷溜走,没给日军带路。

曾把土炮架寨墙,村民齐心驱外敌

不知不觉,已从西寨门走至北寨门处,北寨门墙约有6米高、7长宽。

据李军讲,21世纪初,村子里一位吕姓村民盖房时,曾在北寨门处的自家地里挖出一架土炮。土炮约有1米高,炮身铸有“生铁土炮”字样,炮身内装有6寸长的耙子铁钉十个有余。“当年,挖出土炮后,他家院子被村里大伙儿围了个水泄不通。”现今,土炮还在该村民家中院子里,因其家中当日无人,笔者未能亲睹。

“当年东北刀客翻过南边寨墙,顺着龙王庙一路到北寨墙,在村子里烧房子、抢票子,整整烧了一天一夜。”在52岁的村民李金灿记忆里,北寨门上还有北高庙,圈有一两丈深的窑洞。刀客入村后,土炮架在寨门上,就是他们的抵御武器。“村子人躲在寨墙上,有递耙子铁钉的,有操控铁炮的,大伙儿都分工有序。我们小孩子就躲在窑洞里,直到把刀客赶出村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89268 2016-11-17 00:00:00 四 探秘“砍尾巴”战斗遗址KeywordPh剑指豫西第一战 李洼村中“砍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