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3版:中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区的志愿服务大有成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年均开展活动1000多场次、受益10万余人次
中原区的志愿服务大有成效
走进几个特色站点,看看他们的志愿者服务是咋开展的
秦江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们
电缆社区志愿服务站进行的志愿服务
协作路社区志愿服务站大厅

11月18日上午,中原区为进一步强化社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加快全区志愿服务制度化进程,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召集街道、社区负责人上百人召开了专题观摩推进会。会前,区文明办对各街道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发现了部分先进典型,并组织对秦岭路街道秦江社区、绿东村街道电缆社区、建设路街道协作路社区、五一公园服务站等4个特色站点进行了实地观摩。建设路街道、绿东村街道、秦岭路街道、汝河路街道和航海西路街道5个单位在会上还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这些特色站点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如何让志愿服务深入民心的?记者也做了一番实地探查。记者 张改华 文/图

92个社区建站率达100%

自去年启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以来,中原区依托“志愿郑州”网络注册平台,建立志愿者网络系统,招募各级各类志愿者,共线上注册86个机构24546人;以“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为依托,以社区、窗口单位、公共场所为重点,以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模式为突破口,探索出“三结合一平台”(依托“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平台,社会组织、文明单位和社区共建发展)工作模式,提前完成3年社区站点建设任务,92个社区建站率达100%。郑州市月季公园、郑州市植物园、郑州市中心医院被评选为省级优秀志愿服务站点。

当天进行的专题观摩推进会指出,要在全面规范整治的基础上,强力推进志愿服务示范站建设,力争明年社区50%以上建成精品站点,新建社区100%建成精品社区。在财力物力、人力精力上加强投入,切实解决建站特色不突出、志愿者队伍不广泛、服务活动不持续等难题。

年均开展活动1000多场次、受益10万余人次

中原区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社会风尚有机结合,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项目化,以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帮扶对象为服务重点,着力在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等方面扩大服务覆盖面,年均开展活动1000多场次、受益10万余人次,获得了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和支持。

会议最后还对当前实施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和专项整治活动进行了强调部署,提出树立创建经常化、精细化、持续化的“三化”理念,克服突击创建、阶段冲刺的想法,克服消极应付、推推动动的做法,克服简单急躁、厌战懈怠的情绪,真正实现深化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特色站点 之 秦江社区志愿服务站

整合医疗资源 每周开展免费问诊活动

秦岭路街道秦江社区志愿服务站位于秦江社区服务中心内,在棉纺路与秦岭路交叉口向北200米的位置。上下两层楼的格局,功能齐全。记者11月18日15时许来到这里,一圈儿转下来,发现这里能跳舞、能健身、能问诊,还有调解等多项职能,环卫工路过时,也能在这里歇脚喝口水。

为辖区60%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据社区主任邵婷介绍,秦江社区志愿服务站最大的特色是整合资源,如巡逻服务会和巡防队结合,疏导交通时会和交警队结合。

邵婷说,服务站的医疗问诊项目现在已成为附近颇有名气的一项服务。服务站联合郑州市中心医院等3家医院以及一些医疗志愿者,成立了“医疗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在服务站坐诊,推出以“小儿保健”“眼科诊疗”“中西医问诊”“片医服务”和“医疗志愿培训”为主要特色的医疗志愿服务活动,每次活动时来的居民都很多,尤其是中西医问诊项目很受欢迎(如右图)。

不仅有现场问诊,服务站还用了半年多时间,帮助辖区60%的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对有慢性疾病的居民建立了疾病档案,给卧床不起的居民建立了重病档案,分级建档,分别管理。

志愿服务已初具体系

服务站每年会组织一次健康体检,为疾病患者发放志愿服务联系卡,对100多名慢性病患者每半月电话随访一次,每月上门巡查一次,即时更新档案信息。不仅如此,服务站还给社区一名王姓重病患者家里安装了紧急呼叫器,每周上门巡查一次,不定期地去家中慰问,提供服务;为一名牛姓重疾患儿办理了低保,安排志愿者一对一服务。志愿者的服务通过这些举措,体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在采访期间,发现常有三五成群的居民来这里跳舞,和服务站的志愿者们也相当熟络。“这些都是本社区的居民,几乎每天都定点来,也有很多其他社区的居民经常来,我们也都很欢迎。”邵婷说,服务站的医疗服务也是如此,经常性的问诊服务,几年来已经先后免费为3000余人次健康体检,为1000余人次推拿按摩,为4000余人次测量血压血糖,一些轻微疾病在服务站就能得到解决。

目前,秦江社区的志愿服务已经初具体系,建立了以党(团)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助残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加上“医疗志愿服务队”,目前,社区有志愿者队伍6支、队员近百名,志愿服务队伍不断优化。

特色站点 之 协作路社区、五一公园服务站

高标准打造活动场所

建设路街道的志愿服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截至目前,辖区先后注册志愿者1050人,投资20万余元高标准打造协作路社区、阳光新城社区志愿服务站、学雷锋宣讲基地等活动场所,在各站配备有爱心急救箱、流动公益伞、针线包等便民设备,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在专题观摩推进会上,建设路街道协作路社区、五一公园服务站两个站点也作为特色站点进行了发言。

五一公园人流量大,知名度高,这里的志愿服务站是个什么情况呢?

记者了解到,五一公园“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是2014年1月9日正式设立投用的,主要开展义务提供热水、报刊阅览、读书免费借阅、园林知识咨询、雨伞出借、公益宣传、失物招领、医疗急救等多项志愿服务项目。

服务站投用两年多来,现职工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有志愿者47人,主要开展园林知识咨询、园林修剪、技术指导、社区服务等志愿活动。

针对来园老年人多的特点,服务站还与社区联系开展老年乘车卡的办理,与市中医院、市骨科医院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咨询等服务,深受好评。与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合作关系,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环保、戒烟广场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有3000多人次。

特色站点 之 电缆社区志愿服务站

老弱群体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各类活动

绿东村街道所辖的8个社区多为老旧居民区。电缆社区是老旧小区的代表,所辖区域大部分为原郑州电缆厂居民区,基础设施陈旧,“老年人多、低收入人员多、困难居民多”是社区的突出特点。

力求各项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生活

街道深知社区的困难,所以及时改善了硬件设施,为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保障。为了给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生活、休闲、娱乐、健身场所,2015年,由办事处出资近200万元为社区新建了2000平方米、设施完善的日间照料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老年食堂、舞蹈室、图书室、书画室、棋牌室、市民学校等一应俱全。翻新室外活动场地2000平方米,健身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等焕然一新,使社区的老弱群体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各类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老有所乐”。

电缆社区根据志愿者特长,先后组建了5支志愿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注意利用社会资源,力求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丰富的文体活动是街道服务站的一个特色。在社区党委的倡导、支持下,由社区退休教师杨军牵头,成立了多彩人生艺术志愿服务队,有固定队员60余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有了舞蹈队、红歌队、老年门球队、乒乓球队4个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和谐邻里关系、增进居民之间情感的纽带。

电缆社区联合专业的社会养老机构,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为解决老年人买菜贵、买菜难的问题,专门建立了青山农业生活定制中心,供应各类纯绿色食品,保证蔬菜新鲜、安全、惠民。下一步,服务站会根据需要,逐步扩大养老服务的内容,志愿者主动上门,提供居家养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90507 2016-11-23 00:00:00 三 中原区的志愿服务大有成效KeywordPh走进几个特色站点,看看他们的志愿者服务是咋开展的年均开展活动1000多场次、受益1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