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静静的处在城市的各个方向,等待人们的发现与探索。 位于郑州东南的经开区,虽然只有23年的成长经历,但是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其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相契合。为让更多人知晓、了解经开区的历史文化,本报特推出“郑州经开区‘史迹’系列报道”,本期为大家介绍百年历史的司赵火车站。 沿着东风南路一路南行,进入经开区,在南三环转而向东,就到了潮河办事处辖区的司赵村。曾经,在村里的主干道上,有一座废弃的车站:司赵火车站。 如今,司赵村已经征迁完毕,唯独保留了司赵火车站。“我小的时候就在车站里边玩,据说这个车站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已经85岁的司赵村村民赵谦德说,“前后来了好几拨人研究,现在司赵火车站文物管理部门负责维护,已被列为古物遗址了。”记者 王赛华 古物雪景 更显厚重文化 本周二,郑州迎来今年首场大雪,一天纷纷扬扬,给绿城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第二天,记者驱车来到经开南曹乡司赵村,看到了有文化厚重、底蕴丰富的司赵火车站。 一个黄色外墙,中间高高的主屋,东西两侧带着两个跨耳的别致的房子,样子像一个单层小别墅,这个门朝北的房子顶上正面上方三角空当处有一个铁路的标志,下面写着“司赵”两个字。司赵火车站周围的雪还没有融化,白色配上黄色,更凸显其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司赵火车站西边的小屋外墙上,写着“修车”的字样,曾经有村民在这里开了一间修理铺子。这是当年郑州到开封的陇海铁路上的火车站,就像电影《四等小站》里的火车站,赵老先生说:“火车改道不从俺村北过后,这个车站废弃了。” 百年沧桑 比利时参与建设 据赵谦德老先生介绍,司赵火车站的候车厅在西侧,已经只剩墙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这个车站,只是到新中国成立后,车站顶被人翻新过加上了铁路的标记。 赵老先生说,现在这个车站的墙还是当年建造时的墙,有100多年了。“当时铁路就在这个车站北侧,1976年铁路向北移了4公里多,这里铁轨被拆后,在原来铁路路基上又修了这条从郑州到杞县的柏油路。” 参与郑州文史资料编写的70岁的王瑞明,从他保存的史料中,记者翻出了陇海铁路的那段记录。 王瑞明介绍,横亘甘肃、陕西、河南和江苏四省的陇秦豫海铁路,清末提出建造,当时设计全长1759公里,当时先建河南的洛阳到开封一段。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1月,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与比利时铁路公司签订了该铁路的借款合同与行车合同。1905年6月正式开工,由比利时专家参与修建,在郑州至开封沿铁路修了近10个车站,司赵车站,就是其中一个小站,1909年12月完工通车。 经历战火 日本人建造炮楼 司赵火车站为经陇海铁路(当时叫汴洛铁路)的重要站点之一。先后经过三次翻修,1938年毁于洪水,日军修建中牟至郑州的新铁路线并设置中牟、郑庵、司赵(郑州站)三个站,现存的老车站即为日军所建。 在车站的西侧还保存有一处日式炮楼,圆形平顶,砖混结构,保存状况良好。“这个炮楼很独特,应是日本鬼子当年修炮楼时找了一栋民房,将其四周砌上围墙,就当炮楼用了。”一位村民自告奋勇带着记者沿着一堆废墟瓦砾爬上炮楼。在炮楼内部,依然保留一些民房的构架:一根粗大的松木横梁,上边架着木楼板,一个木楼梯可以上到2层。 “几年前,有村民找到了这个车站,给文物管理部门进行了汇报,说下文件要保护,我们也重视起来。”赵谦德老先生说,司赵村已被征迁了,但车站的建筑还是保留了下来,由文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维护。 意义非凡 不可多得的古建筑 “这是河南最早建起的车站之一,我们祖上几辈都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火车,对这个小车站有深深的感情。”赵谦德指着车站上方的标志说,这个像个火车头骑在铁轨上的标志是有多重意义的:一是依据蒸汽机车前脸和钢轧的完美搭配组合;二是“工人”两个字,下边的铁轨是“工”字,上边的半弧是“人”字,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铁路工人不畏艰难险阻,奋战在一线。 “这个标志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幅极具现代设计意识的、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是新中国成立后翻修车站时刻上去的。”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河南是一个火车大省,郑州是一个铁路拉来的城市,但是,因为新式建筑方式不断提高,很多车站都重新改建。而这个司赵小火车站,能保存下来,与当年日军的碉堡同时存在实属不易,这是一处难得的古建筑与近现代建筑,一定要好好保护。 也有历史学家表示,日军重建司赵火车站遗留的炮楼,对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老火车站的德、日式建筑,为研究近现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近现代中国铁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