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9版:郑州人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农民CEO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农民CEO
我市将建设12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
专题询问会现场

跨行政区建设32个区域中心站;农业标准化生产达到100%、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00%;培育农民CEO……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关键在科技和机制创新。11月24日下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就我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专题询问会现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积极发问、直奔主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严肃对待、认真回答。郑报融媒记者 袁帅 文/图

我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

报告显示,从2009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布局,跨行政区域建设了32个区域中心站,每站定编9~13人,具体负责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还选聘1545名村级农民技术员,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十二五”期间,市农科所、蔬菜所共获得省市农业科技成果奖49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13个,建立市级以上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9个。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截至2015年底,全市主要大田作物、畜禽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2015年以来,产业技术体系选聘6名首席专家和54名岗位专家,建设38个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指导85次,培训技术人员1600多人,实现了专家——政府——生产者的有效对接。

推广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施肥播种机等多类农业机具,截至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比“十二五”初提高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14年以来,以农业企业骨干、农业合作社带头人等为主要培育对象,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970人;以农业种养能手、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等为主要培育对象,培育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3766人;建设农民田间学校45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21家。

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的提质增效,把科技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在我市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我市不断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转变。我市强化了公益性服务,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农民培养、技能培训等,为千家万户农户提供了更多的农业技术服务;强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对一服务和精准服务,推进特色产业做优做强;鼓励发展生产经营性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政策引导,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耕种收综合性服务,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积极提供社会化服务。

对农户进行六方面公益性农技推广

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着力点,目前我市面向农户的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主要有哪些?

据悉,我市主要通过示范、培训、指导、咨询服务等形式对农户进行全过程指导。主要分为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种业技术支撑,重大病虫防控,土肥水集约利用,农情检测发布和农业信息化服务。

打造综合性农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农技推广工作,而农业技术人才又是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主要渠道。面对农技推广工作中综合性复合型农技推广人才缺乏、多元化需求和专业技术部门分散的矛盾,我市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优势,依托河南农大、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省农科院等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培养适应农业集群化发展、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进一步完善提升区域中心站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集农、林、水、畜牧、农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农业信息服务资源,依托农业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打造综合性农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技术集成应用,确保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够及时推广运用。

我市建成32个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

从2009年开始,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以产业为基础,打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

目前,全市共有32个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每个中心站占地约1000平方米,有10名专职工作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提升区域中心站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集农、林、水、畜牧、农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去年投入5316万元建设标准化“菜篮子”

“十二五”期间,我市共拨付设施农业奖补资金3.3亿元,建立了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效益具有郑州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拨付资金2.6亿元,在全市规划建设10个万亩以上农业产业示范区,30个特色产业园和60个农业特色产业项目。

2013年以来,我市共安排农技补助资金1000万元,对1500余名农民技术员进行了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并投入2535万元,促进乡镇(区域)农技站管理规范化。

2015年投入5316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可追溯标准化“菜篮子”生产基地。

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我市积极推广使用信息化系统,在新密、中牟开展“互联网+益农社”试点,推进农业科研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群体间信息实时交流,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全市95.8%的行政村可以实现宽带上网;建设农业类相关网站12个。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地理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对农作物、土地、土壤等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全面监测,进行定期信息获取以及动态分析和诊断预测。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建设可追溯标准化菜篮子生产基地,目前,中牟、新郑、荥阳等地拥有34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进一步整合涉农部门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全市涉农电商企业达50家,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

坚持不懈培养农民CEO

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我市将采取系列措施。

在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方面,我市将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企业家进行培训;分产业、分类型对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业企业骨干进行培训;对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专业培训;探索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等。

“通过培训,形成农民CEO。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该项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我市已建立6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战线面对的新课题,我市对此高度重视。我们先后建立了瓜菜类和叶类、茄果类、葡萄和草莓、石榴和桃、樱桃及水产6个产业技术体系。

投入财政资金1200万元,实施科技新项目46个,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416个、新技术15项,促进了各类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成立了郑州都市农业研究院,聘请50多名专家为智库专家,并推广行业龙头企业的先进做法。

加快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

我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将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全面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装备,建立6个特色高效作物生产示范基地,提升水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总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施肥;畜禽污染处理、地膜回收和秸秆焚烧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推广大中型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生物质压块等新技术、新装备,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建设12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方面,我市先行先试,将要实施“136”工程,在全市规划建设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等12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我市整合资金6亿余元在全市建设了119个面积1000亩到2000亩,总面积近12万亩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我市正在投入建设71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分布于全市各县(市)区。

同时,引入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了滨河风光览胜游等5条农业休闲观光精品线路。全市拥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36家。

全市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28个,实现了年销售收入1384亿元。

本版统筹:李金鹏、张辉、董毅飞、辛大刚、陈国保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91911 2016-11-28 00:00:00 一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农民CEOKeywordPh我市将建设12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