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中牟时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承中华文化 展现武术魅力
发挥税收职能 助力经济腾飞
带你一起去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承中华文化 展现武术魅力
政策扶持催生中牟大吕武术传承新局面

中牟县大孟镇的大吕武术已沿袭百余年,传承七代人,培养武术人才数万名。对大吕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进度,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王成立、工会主席王继周一直心中牵挂。11月25日上午,他们专程赶到大吕村查看情况,在挖掘现场,看到挖掘小组年龄偏大、书写工具落后,再加上天气寒冷,工作进展难度很大,王成立当场表示,县文化广电旅游局赠送两台电脑,并出资聘请精通武术、有较强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年轻人充实到挖掘小组中。为今后大吕武术的传承发展,王成立希望挖掘小组勇担重任,不负众望,向纵深处挖掘大吕武术的精髓。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常艳春 马万径 王喜爱

大孟镇获“中国武术之乡”殊荣

19世纪中期,山东曹州府的二洪拳武师曹志武、萧林前来中牟参加武术大赛。按照当时大赛的主办方要求,外地参赛者须有中牟本地人的推荐或担保,于是,曹、萧二人找到大吕村的王家人作保,从而获得参赛资格。大赛结束后,曹、萧二人客居大吕。

当时,村中的大户吕、穆二家为了看家护院,特聘曹、萧二人为本族、本村子弟教授二洪拳,从此,二洪拳的拳械套路便在大吕村落地生根,形成了传承至今的大吕武术。

多年来,大吕武术历代传承人不断在各级各类武术大赛和展演活动中展示传统武术的魅力和传承者的风采,获得了不少荣誉,影响和带动了周围十几个行政村普及大吕武术,并逐步覆盖大孟全镇。2014年,大孟镇获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武术之乡”殊荣,大吕武术再添辉煌。2016年金秋,由12位传承人组成的大吕武术代表队参加第11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在多个传统项目比赛中,一举夺得4金、7银、15铜,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大吕人也深受鼓舞,自信倍增。2016年,大吕武术被公布为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大吕人蓄势以待,正努力向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冲刺。

大吕武术的传承呈现新局面

大吕武术最初传承二洪拳拳械套路70余套,目前,传下来53套,其中只有39套成熟套路可直接传承。2套拳术、11套单练器械、1套对练器械濒临失传,还有20多套已经失传。

对此,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高度重视。局长王成立、工会主席王继周多次深入大吕调研,了解大吕武术保护、传承状况以及失传套路的挖掘、整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挖掘整理意见和保护传承的具体措施,并积极协调,争取到相应的扶持资金,为大吕武术的保护传承注入了新动力,大吕武术的传承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近期,在中牟县非遗保护中心的督促指导下,大吕村村委会成立大吕武术保护传承领导小组,全面展开了武术挖掘传承工作。一是整合习武队伍。将全村的武术传承者按不同年龄段组成老中青少武术队,上至80多岁的老教练,下至20多岁的武术新秀,共30多位武术骨干以老带新,互相切磋,集中演练,统一作息,统一管理,集中用餐,每天训练时间达10小时以上。

二是熟练已掌握的现有套路,全力挖掘、整理、复原濒临失传的套路。挖掘整理过程中执行“三到位”标准:现有的套路演练动作精准到位,濒危套路的挖掘动作恢复到位,分解动作的语言准确表达到位。

三是组织编写《大吕武术拳谱》,拍摄《大吕武术纪录片》,录制《大吕武术传承人回忆录音》。为保证挖掘整理工作质量,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专门聘请资深武术教练指导整理大吕武术拳谱的编写,聘请专业摄影师拍摄拳谱分解动作图片。

大吕武术多位传承人表示,作为大吕武术的传承人,责无旁贷,一定做好挖掘传承工作,把大吕武术发扬光大。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92578 2016-11-30 00:00:00 三 传承中华文化 展现武术魅力KeywordPh政策扶持催生中牟大吕武术传承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