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登封时报 探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登封时报 探秘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咱登封起了大作用
新《计生法》施行 进入全面二孩时代
遗失声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咱登封起了大作用
探秘二十四节气申遗的前世今生
“二十四节气” 时间表
包饺子
千人饺子宴

再过几天,今年的二十四节气冬至就要来啦!而民间常说“冬至疙瘩,夏至面……”说的就是二十四节气的民风民俗,而“疙瘩”(此处意指饺子)一词,又是登封的土语。且登封观星台是中国现存完好的天文台之一。为此,二十四节气和登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历时10年终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登封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登封时报 刘俊苗 孙亚奇 通讯员 闫松涛 文/图

登封观星台、测景台 二十四节气文物史证

一提观星台,登封人都知道是古时候测天文的重要地方。告成观星台是测算历法的主要天文建筑,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尽管黄河中游几个省乃至全国各地都有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风俗和史物,但登封观星台的核心作用无可撼动。

观星台内有一“测景台”,它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修建,是古代祖先测量日影、验证四时的仪器。周公测得阳城为天地之中,并把表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把表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把两个日中日影长相等、昼夜时刻相同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周姬旦通过在测景台的实地观测划定,从而使“春”、“夏”、“秋”、“冬”四时得以划定。

而观星台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周公测景台北邻创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其作用是“昼测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郭守敬通过实地测验,测定出“二十四节气”,特别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精确时刻,编制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而《授时历》比咱们现在正在施行的《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年。

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冬至千人饺子宴

嵩山地区因四季分明、温度适宜的气候优势,水资源丰富、黄淮水系的重要水源补给地的水利优势,加之土壤肥沃、植物多样、位置居中等优势,适宜人类生产生活。为服务生产生活,先民们以嵩山地区的气候、物候等为依据,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而二十四节气古朴的农谚,从古传唱至今。

“冬至吃饺子,寒露过、出红薯”等二十四节气充斥着登封人的生活,许多民俗活动登封人从没忘记,特别是冬至吃饺子,不管富裕人家还是贫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包饺子。

2014年冬至,在大冶镇垌头村,上千人聚集在该村的知青文化馆,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大家共同庆祝二十四节气冬至。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文物史证,2015年冬至,观星台所在的告成镇举行了千人饺子宴。另据了解,每年的夏至,在周公测景台上,日影是最有特色的,因为有段时间,没有日影。而为了纪念周公,所以每年的夏至,都会举行周公祭祀活动。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意味着更多义务和责任

“二十四节气”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影响巨大,2006年,农业部将其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文化部启动“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质性行动。登封作为二十四节气重要发源地之一,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参与申报工作的专家们的视野。

2014年夏,河南省文化厅将二十四节气申报文本撰写工作,安排到登封市文广新局。登封市文化馆专门邀请了吕红军、常松木、宫松涛等登封文化名人座谈协商,梳理撰写思路和内容。

当年冬天,文化部邀请中央电视台到登封拍摄申报专题片。摄制组以登封告成镇为中心,拍摄了观星台、小学生背“二十四节气”歌、出红薯、村民家厨房灶王爷画像等画面。

登封市配合开展“农历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围绕“农历二十四节气”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二十四节气申遗保存了重要史料,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95093 2016-12-08 00:00:00 四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咱登封起了大作用KeywordPh探秘二十四节气申遗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