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二十四节气 冬至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年传承 那些融于血脉的各地二十四节气习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千年传承 那些融于血脉的各地二十四节气习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源自“天地之中”的歌,已经传唱了三千年。它的精神,已经融进我们的呼吸里;它的神韵,充盈在我们的血液里。这一文化瑰宝孕育于四季分明的嵩山地区,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乃至周边的一些国家。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了人们须臾不可分离的生产生活坐标和参照体系。在当代生活中,它具有多元的价值,对农业生产、文学、民俗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登封时报 孙亚奇 图片均来自网络

河南省内乡县 打春牛

立春标志着春天到来及一年农耕的开始,在民间则习称“打春”。河南省内乡县的“打春牛”活动包括迎春、祭祀、打春、闹春、送春等步骤,每年都举办得非常隆重热闹。古代时,每逢立春前一日,知县率众官到先农坛祭祀由钦天监颁布制作的“春牛”和“芒神”(主管树木的神)。祭祀完毕,知县在附近田地里亲手扶犁耕地一垄,表示代御亲耕,以迎春气而兆丰年。然后第二天立春日在县衙大堂前“鞭春”。大堂前设香案,摆香烛、猪羊、白酒等祭品,知县跪拜祭祀后,带领众官吏绕牛三圈后,鞭打春牛(泥塑或纸糊的),牛肚内事先填满的五谷、干果等纷纷落地,众吏役与百姓欢呼抢食,期盼五谷丰登,吉年有余。随后人们出县衙开始游街闹春,鼓乐、狮子、旱船、高跷等民间杂耍奇玩尽兴表演,将打春牛活动推向高潮。

浙江省衢州 九华立春祭

浙江省衢州九华梧桐祖殿是当地立春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农历立春日为祈福日,它的主要活动有:祭拜春神句芒、迎春接福赐求五谷丰登、供祭品、扮芒神、焚香迎奉、扎春牛、演戏酬神、踏青、鞭春牛等,构成了衢州地方特有的民俗活动。村民会在“梧桐祖殿”圣像面前,摆上三牲祭品和米饭,预祝来年丰收。青年男女,要头戴鲜花,贴“春牛图”、扮芒神、迎春、鞭春、踏春、探春、采春、尝青、带春、赴庙会。整个祭祀活动保存了完整的民间立春接春、祭春仪式,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物丰盛的愿望。

浙江省遂昌县 班春劝农

“班春”指古代地方官颁布督导农耕的政令。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勤政惠民,春耕时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春劝农”仪式,奖励农桑,劝农人勤作农事。从那时起,“班春劝农”成为每年春天县衙鼓励农人春耕生产的一项重要活动。浙江省遂昌县“班春劝农”仪式较好地保留了明代风俗,一到立春时节,家家户户备香烛、制旗幡、做花灯、糊“春牛”、做春饼,备足牲畜祭祀用品敬谢“春神”。

贵州省石阡县 石阡说春

每年“立春”时节前后,贵州省石阡县约有100名“春官”,会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挨户“说春”、送印着当年日期和节气的春贴。

“石阡说春”始于唐代,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说春”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地域性以及多样性的社会功能,其语言、音乐、说唱等方面的特点,对研究当代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方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湖南省郴州安仁县 安仁赶分社

安仁赶分社是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一项与炎帝神农紧密关联的民间岁时节令活动。传说炎帝神农在这一带发明农具、开田教耕、始尝百草,安仁因以得风气之先,有了这一民俗。

“赶分社”的“赶”,“分社”的“分”,即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社”即“春社、社日”的省称,“春社”为立春后第5个戊日祭祀土地神,“社日”即“祀社神”的日子。

“赶分社”用一句话说,就是人们在春分时赶到县城过社日。按安仁方言来说,“分”的另一层意思,指这个日子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分(交换)”点东西;“社”指在这个日子结队成群去集会祭神交易;“赶”则是说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地位,都把手上的事暂放一边,春分之际再忙也要分身赶到县城祭祀社神(炎帝神农),熟人生客聚会见面,交易谷种农具、中草药材,交流农事经验、保健方法。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地区 半山立夏

“立夏这天,半山家家户户都要做乌米饭。”乌米饭是用一种叫乌饭叶的野生灌木叶子浸出的汁液煮米饭做成,据说立夏日吃乌糯米饭,夏天不易中暑,还可避免蚊虫叮咬。

除了吃乌米饭,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地区还一直保留着“称人”的传统。2米多长的大秤上,挂着一把小藤椅,四周搭一个架子固定。大秤和椅子都缠上红绳,代表吉祥如意。据说在这一天称体重会带来福气,夏季不会消瘦。

湘西苗族 苗族赶秋

苗族赶秋是湘西苗族人民在每年立秋之日举行的大型传统节日。活动内容有:祭祖游秋、打秋千娱乐、歌舞表演等。

苗族赶秋这一盛大节日活动一直是中国东部苗区传统习惯节日,别具一格的打秋千,是节日的显著特色;而湘西苗族民歌的演唱更是贯穿苗族赶秋节重要部分,其内容必唱传统的“秋歌”,其中一首“赶秋歌”这样唱道:“小山包上立秋千,立在山包水井旁。四面男女齐聚拢,八方老幼到秋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 壮族霜降节

“天等霜降有传统,初八初九人更浓;逛到德保和田东,新老朋友喜相逢。”

每年农历九月,广西晚稻收割结束后,就迎来了壮族霜降节,壮语称“旦那”。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粑”“迎霜粽”,唱上几天“霜降歌圩”,再给家里的孩子买上一套新衣服。这样一来,第二年的春耕便载入了满满的祝福。

浙江省三门县 三门祭冬

三门祭冬是传承于浙江省三门县各乡镇聚族而居村落之中、在冬至节举行的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

三门祭冬由取长流水、祷告祈天、祭祖、演祝寿戏、行敬老礼、设老人宴及与之伴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组成。

每年冬至日,三门各村落参加祭冬的主祭、陪祭、童男童女、执事等选择都有严格的族规约定。冬至日寅时,主祭、陪祭、童男童女、执事等就位。先祷告祈天,后举行祭祖大典,三献读祝。来宾及子孙,听从喝礼,左昭右穆,雁序跪拜。礼毕,演祝寿戏,设老人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98800 2016-12-22 00:00:00 四 千年传承 那些融于血脉的各地二十四节气习俗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