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金星主持的婚恋节目《中国式相亲》上周六在东方卫视首播,比高开的收视更火爆的是随之而来的评论热度。 首期节目,男女嘉宾相隔不见,登场女嘉宾直接对话男生父母,“父母陪儿女相亲”的新形式招致诸多争议,甚至有观点称此种相亲形式是“传统的倒退”,节目是“换了包装的包办婚姻”。对此,节目监制刘原回应称,将父母加入到相亲环节中,绝不是一次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倒退,其实是用规则和相亲场景的外壳,让单身男女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一次婚恋观念和情感的碰撞,“我们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促成良缘,二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际沟通”。 “父母包办”还是“对话父母”? 节目中,5位男嘉宾带着自己的父母家人上阵,随后被带进玻璃房“隔离”。女嘉宾轮番上场,与男嘉宾父母直接对话,中意的父母将亮灯,获得三组家庭青睐则进入女嘉宾反转环节……父母的主动权被首次摆在台前,有人质疑称这种节目形式因循了一个世纪前中国“传统包办婚姻”的相亲模式。 节目组监制刘原回应称这样的观点是对节目的一种误读,如果只是双方父母见面决定男女择偶,这才叫“父母之命”。但是节目是让年轻人和长辈在一起对话。“父母坐在前台并不意味着父母‘包办’,即使在国外,男女要结婚还是要带给父母看,获得祝福或者认可。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景让单身的男女和父母能有一次直接的对话与情感的碰撞,通过规则的设计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念的权利。” 节目实际包含台前、台后两条线,父母对话登台的单身男女,同时与自家孩子沟通。“相亲与自由不矛盾,为了保障充分的自主权,孩子在后台可以通过电话连线前台,随时表达自己的意愿,父母和媒人只是把关建议,后台嘉宾拥有爆灯权表明态度,前台嘉宾自行做出最终决定,父母并不是有些评论认为的‘专权’,可以把关但不可能替孩子做最后的决定。” 带着父母相亲能解决代沟? “不要认为有父母参与的相亲就是时代的倒退。确切来说这是一档关于婚恋问题的代际沟通类节目。做这档节目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促成良缘,二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际沟通。”刘原表示,做这档节目希望通过新的形式实现对代际话题的探讨。“在相亲过程中,台前父母的喜好和孩子的意愿会产生偏差和分歧,两代人择偶婚恋观的碰撞,是对代际冲突的呈现与探讨,也让子女与父母拥有了彼此了解、交流的空间和可能。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对情感表达比较羞涩的民族,很多传统的观念教育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却不会与父母就产生问题分歧的根结原因进行心灵深处的探讨。” 第一期赵浩然爆灯40岁女嘉宾遭到母亲反对,这却成了母子交流的一个契机。这次的突发状况,让浩然母亲意识到,因为自己过去在浩然成长过程中的母爱缺失导致孩子在择偶时对大龄女性的偏爱。节目录制后,母子俩有了彼此人生的第一次彻夜畅谈,也修复了他们之间的情感隔阂。 其实这个节目也告诉父母,有些中国式相亲观念可能会变成孩子相亲过程的阻碍,而年轻人要明白应该学会与长辈沟通的方式。通过两代人的婚恋差异、看到的问题,从而寻找到好的方式去理解沟通,我们会看到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在相互学习尊重与理解。 看“婆婆挑媳妇”别扭 看“丈母娘挑姑爷”就欢喜? 首期节目中,嘉宾的婚恋观引发大量争议:二姨把女生必须干活挂在嘴边,身为营养师的妈妈称“手凉的女孩不考虑”,因为“手脚冰凉的女孩子是宫寒,如果生孩子就容易得小肠疝气,生女孩容易营养不良”,掀起讨论的热潮。 有人称:“这是传统眼光对女性的歧视!”针对首期节目男方父母挑女嘉宾的形式引发的所谓“节目男权”的指责,刘原表示:“中国人似乎天生对于婆婆和媳妇的对立关系特别敏感,目前观众只看到了第一期可能有些误解,节目呈现的是中国家庭在择偶过程中的观念,所以也有很多观众看了说很真实,具有现实意义,类似找个能干活的媳妇这样如今已经不为年轻人认可的观点依然可能存在于很多长辈的观念里。有这种观点的家长出现在节目中,他们其实也没有牵手成功,家长本人会反思,是不是我想要的和如今的年轻人不匹配,电视机前有类似情形的家庭也会有启发。” 另外,《中国式相亲》并不只有公公婆婆挑准儿媳的形式,第二期节目登台的将是男生,女嘉宾将坐进第二现场,变成“丈母娘看女婿”。刘原介绍:“节目并没有规定由男方或女方父母来挑选,在第二期节目就会有一个大反转,由女方父母来挑男嘉宾。首期大家可能觉得婆婆会为难媳妇,那第二期丈母娘看女婿,会不会越看越欢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看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女方父母会比男方相对心态上更急一些,在巨大年龄差异这样的‘死穴’上父母的态度惊人的一致等,都非常真实。” 北青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