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3版:二七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生活不只是买菜做饭,还有歌声和舞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骨干630名、文艺团队200余支、业余群众演员10万余人 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
生活不只是买菜做饭,还有歌声和舞蹈
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二七”带来的实惠
2016年二七区群众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
书法家现场写对联送给村民

清晨,天色微亮,一组组健身爱好者便开始了健身晨练;晚上,华灯初上,一支支广场舞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在广场、公园、社区……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感受到文化惠民带给群众的健康和快乐。

近年来,二七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基础设施档次、加大群众文化队伍培训,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让文化融入普通群众生活,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惠民所带来的实惠,努力打造“温暖二七”。

记者 景静 文/图

打造温暖品牌 有630名成员的“田园二七”文化志愿者服务艺术团

2016年12月29日,二七区文化馆3楼的舞蹈教室里,闵文红正带领着“田园二七”文化志愿者服务艺术团红舞裙舞蹈队排练跳舞,为第二天去侯寨乡参加“三下乡”文艺演出做准备。

闵文红今年50岁,是退休职工,从小就喜欢跳舞,以前因为工作很少有机会接触舞蹈。退休后,她就自费报了舞蹈班学习跳舞。刚开始,闵文红带领一群姐妹每天在公园跳舞。2012年,二七区文化馆主动找到她,免费为她们在区文化馆3楼提供了一个舞蹈教室,并组建了成员有30多人的红舞裙舞蹈队。“从街边广场到这么设施齐全的舞蹈教室,心里特别高兴。”闵文红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她们舞蹈队每年下乡村、走基层、进社区,参加各种公益演出近百场之多,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热情欢迎。

目前,二七区共有美术、声乐、民间工艺等各类文化骨干630名;秧歌、合唱、模特队等文艺团队200余支,业余群众演员10万余人,打造了“田园二七”文化志愿者服务艺术团活动品牌。

建立温暖阵地

争取资金109万元提档文化基础设施

近年来,二七区共争取专项资金约900万元,新建、改建综合文化站1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89个、电子阅览室91个、农家书屋12个,全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

还成立了村级文化管理员队伍,同时以“田园二七”文化志愿者服务艺术团为骨干,培育和发展编外“文化志愿者”;建立区级民间文化骨干资源库,初步形成以全区三级编内队伍为主导,编外队伍为补充的“四位一体”文化服务网络。

二七区图书馆获得国家县(区)级二级馆的称号,并于2015年建立黄岗寺社区分馆,实现了与郑州市图书馆系统的融合统一和两馆之间通借通还。

2016年,争取上级资金109万元,对3个文化站、3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提档升级,顺利完成春晖、清秀佳苑等3个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配置和2015年度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群众感受温暖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二七区坚持“政府购买、院团演出、群众受惠”的原则,把文化服务的重心放在基层,放在农村。每年开展“百场公益演出、百场公益培训”“舞台艺术进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社区等开放性平台,开展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做到月月有特色、周周有活动。

2016年,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68场次;在社区、区中心敬老院等开展公益演出32场;针对未成年人、弱势群体等群体开展舞蹈、声乐、合唱等公益培训312次;开展各类读者活动、讲座50余场;组织摄影采风2次、参与艺术展览2场;2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杂技表演,38场“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也都顺利进行。

2016年,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66141人次、图书外借册次为138423册次,新增办理借阅证1851个,新增图书2000余本,图书馆网站访问读者近5000人次。

快速传递温暖

着力打造十个试点“一点一品”文化品牌

二七区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田园二七文化志愿者服务”为带动,着力推进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与青年社会组织和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工系合作,对困难群众、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进行每周一对一、点对点的便民服务。

而且,注重发挥文化志愿者团队作用,创新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田园二七”文化志愿者“三级直通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十个试点“一点一品”文化品牌,让每个试点的群众文化活动有自己的亮点特色。

持续保障温暖

争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共计80万元

2016年,二七区共争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共计80万元,新增大学路街道文化站、淮河路街道文化站、蜜蜂张街道文化站等6家街道文化站配套免费开放资金。

各馆、站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均能严格按照免费开放的文件要求,执行准确的支付方向、科目等,保证资金的合规、合法有效使用。

■新闻1+1

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 二七区“三下乡”把温暖送到村民心坎上

2016年12月30日上午,天气寒冷,但樱桃沟景区西胡垌社区文化广场却是暖意融融,热闹非凡。村民们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赶文化大集。

由二七区委宣传部、二七区文明办主办,樱桃沟景区管委会承办的二七区2017年“三下乡”活动在这里举行,为当地群众送上了春天般的温暖。

活动在二七区文化馆“田园二七”文化志愿者团队的舞蹈《舞起来》中拉开帷幕。台上,时装表演《风采依然》、豫剧《穆桂英挂帅》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台下,区直30多个单位精心为村民准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内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咨询等,还发放了图书、口罩、窗花、对联、台历、手提袋等物品。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都关心的事,在血压检测台前,58岁的王大爷说,现在生活富裕了,人人都想健健康康的,听说现场来了很多医生,所以来咨询下平时该咋样保健。新年将至,每家每户都要扫尘贴春联,书法家们铺开红纸,拿起毛笔,写下富有节庆味道的对联送给村民……

据统计,活动现场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700余份,各种节日和生活日常用品16000余份,接待各种法律、教育、技术业务咨询600余人次。

多年来,二七区非常重视“三下乡”活动,把“三下乡”变为“常下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断联系“三农”、服务“三农”,活动内容日益丰富,方法手段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成为深受农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记者 景静 通讯员 刘阳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01780 2017-01-05 00:00:00 四 生活不只是买菜做饭,还有歌声和舞蹈KeywordPh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二七”带来的实惠文化骨干630名、文艺团队200余支、业余群众演员10万余人 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