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14版:荥阳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Y14
石柱岗的石柱 □马明文
■商业资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石柱岗的石柱 □马明文
如今的石柱岗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本社区
石柱岗新型社区

豫龙镇的石柱岗村是一个以石柱得名的村子。村内的石柱相传立于明代,实为一座经幢。这在我所知的村名中是绝无仅有的。如今的石柱岗早已蜕变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本社区。今天,我们带领大家走进石柱岗村,看看它前世今生的变化。

石经幢立于明代,被视为市级文物

石柱岗的石柱是座经幢。如今,它孤孤地立在一个农家小院的矮墙外。据当地老人相传,石柱立于明代,是座为朱氏宗族而立的经幢。石柱现在被当做市级文物看待。

石柱高约6米,由三大部分组成:底座、六棱柱和柱冠。底座高1.5米,也分三部分:下为下小上大的4块梯形石组合;中为鼓状的圆台形石墩,石墩四周皆有浮雕,不知何故,浮雕刻的是5个怪兽的头;上则是一个突出石墩的石莲花花瓣。整个底座厚重、敦实,驮着柱体那巨大的身躯。

柱体呈八楞八面,五面刻有经文

柱体高约2.5米,呈八楞八面,八面正对四面八方。正北面上方刻有“朱氏宗族图记”5个俊秀的正楷字,东北、西北两面无字,其余五面均刻有经文。

其中,石柱东面刻有经文:维大金土(中间缺5字)启室,家富足财,力有余(缺3字)遂令(缺2字)宗(缺5字)曰:愿如其言,愿(缺4字)人闻之(缺2字)令斯事,辛念而止,一篑自胜,乃谓曰:实吾家之幸事也!既而复命,(缺2字)制作,(缺6字)诗云,孝子不匮,(缺4字),八郎乃里人也,(缺8字)。

经数百年而不倾令人称奇

柱冠远看酷似滇、黔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头上绾的大头结,头结正上方立一小四楞柱,每面刻一浮雕佛像,楞柱上方又立一八角石亭,共四层,一层比一层小。令人咋舌的是,这10多层用形状各异的几何体组成的高大石柱,竟没有用一钉一铆一泥一灰去联结,只用一暗石榫阴阳扣之。这样简单的叠罗汉一样的“积石”,经数百年而不倾,奇。

由于方向不同,石柱表面侵蚀剥落的程度也不同,正南、西南剥落的程度最严重,东南最轻。文物界专家分析原因,可能是夏季石柱经过烈日暴晒后,突然来一阵大雨浇在炙手的石面上,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本来光洁的石柱便变得斑斑驳驳,经文也就变得残缺不全。从依稀可辨且断断续续的经文中,可揣摸到这样一种意思:朱氏家族中那个排行第八的兄弟,成了风云一时的人物,令朱氏宗族感到自豪的是“家富足财”“实吾家之幸事也”!

如今村内竟无一户朱姓人家

仰望石柱,姑且不去推敲经文的含义,也不去考证撰写经文的人是谁,单是想想当年立放石柱时的典礼以及壮观的场面,也足以让人兴奋不已的。

石柱立起来了,朱姓人却不知何因渐渐迁徙外地,以至于现在的石柱岗村竟无一户姓朱的人家。可几百年过去了,这根美丽的石柱仍然默默地在这里立着。

石柱也许是悲哀的。它极不情愿地立在一家别姓农户的矮墙外,显赫一时的石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任凭狂风、暴雨、雷电、烈日的洗礼,然而,却丝毫没有倒下去的意思。

也许,老态龙钟的石柱有一天真的会倒下去,但是,以石柱命名的村子还在,石柱将借此永世立于人们的心目中。

身在世中,淡然于世。也许这正是石柱的精髓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04248 2017-01-12 00:00:00 四 石柱岗的石柱 □马明文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