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经开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7.3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2.7亿元,同比增长13.3%。 记者近日从经开区管委会获悉,2016年,经开区坚持创新驱动主战略,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批为契机,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强化公共技术平台、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全区科技暨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培育超亿元科技型企业4家,超千万元科技型企业12家,创年度获批量新高。 记者 王赛华 李无双 通讯员 耿培丽 文/图 全面完成市政府 下达的三年建设目标 截至2016年11月份,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7.3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2.7亿元,同比增长13.3%;培育超亿元科技型企业4家,超千万元科技型企业12家,新认定及复审高新技术企业22家,创年度获批量新高;完成专利申请1287件(1~9月份),万人专利申请数量达到33.87件;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获批成立;申报智慧郑州“1125”团队1个,引进32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10个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创新型试点企业23家,设立各级各类研发中心、研究院、工作站、科研基地13个;获批2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促成企业与高校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12个;规划建设了5个创新创业综合体、10个孵化器、10个众创空间,新引进科技入孵项目302个;全区创新创业综合体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3年建设目标。 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双创基地建设工作初显成效 经开区先后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河南省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加快推进全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经开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创新创业载体与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扶持政策,开展了专期《实施创新驱动 推动产业升级》新浪微访谈,走进园区开展政策宣讲,使省、市、区三级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区内企业。同时加大财政研发投入,严格规范科技经费使用管理,出台了《科技企业研发费用梯次补贴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加大对企业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激发自主创新活力。目前,全区科技暨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围绕科技、双创的招商引资活动同步展开。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快速推进 按照郑州市创新创业综合体三年行动计划,经开区科技局分析目标,找准差距,加强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跟进督导,积极推进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产业服务平台、河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5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运营,全年建成综合体面积超过67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市定目标。同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双创工作先进地区学习,努力打造升级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进一步提升郑州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河南留学创业园等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成功打造河南第四象限企业孵化器、河南豫满全球跨境电商孵化器、中美国际智创空间等3家专业化、特色化众创空间,2016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2个。通过政策吸引、人才引领带动全区创新创业工作,2016年各创新创业载体新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0余家,并结合线上与线下孵化创客及团队近100个。截至目前,全区各创新创业载体内在孵企业达16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经开区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生力军。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序搭建 通过组织、优化、整合、集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创新资源,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开放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组建郑州中大门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全力支持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建设;建立中检集团中原农食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农食产品贸易、饮食安全提供一站式农食产品检测方案;中美创业港与中科院合作成立大健康产业研究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拟合作成立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与美国硅谷拟合作成立跨国技术转移及联合孵化基地,为留学生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升级、技术应用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大连理工大学重大装备制造郑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也协议入驻,为壮大千亿优势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型产业集群活力彰显 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做强企业这个创新“主体”。今年以来,实现新增院士工作站及省、市级研发机构13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在全省率先成立中美创业港、中兴新业港2家创新创业综合体园区科协,挂牌园区和企业科协组织3个。完成产学研对接项目12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家,申报省创新型龙头企业7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市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5家企业共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9项,设立国内首个空间遥感大数据院士工作站。通过加快培育“小巨人”和“成长型”创新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度高、创新力强的鲜明优势,形成了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塔形梯队发展结构。同时,积极谋划推进了智能汽车与电动汽车产业园、重大装备制造科技产业园、智慧物流园等六大专业创新园区,进一步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创新创业人才优势增强 2016年以来,经开区科技局充分利用国家及部委“千人计划”等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和郑州“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平台,加大对战略科学家、产业精英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努力聚集一批世界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及其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发挥高层次人才对人才团队的集聚和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批高层次人才群;依托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产业领袖和优秀企业家。目前,区内设立院士工作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聚集海外归国人才200多人、智慧郑州1125人才8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人(其中王复明院士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具体承办2016“创响中国”郑州站活动,成功举办“创业培训”、“创业沙龙”专场活动和“创新创业、海智报国”海外引智发展论坛活动,实现人才创新创业带动企业发展壮大,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