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6版:新郑时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X06
源于黄帝时期的牛皮鼓 依然有人在坚持制作
创业改变命运 励志照亮人生
做人民的“健康卫士”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源于黄帝时期的牛皮鼓 依然有人在坚持制作
探访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时留军

今年56岁的时留军,是远近闻名的制鼓好手,做鼓已经40年了,同时也是时家牛皮鼓制作技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做出来的鼓不仅外形精巧、声音洪亮匀称,而且经久耐用,因此产品供不应求。

新郑时报 李显文

通讯员 张连婕 文/图

牛皮鼓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时留军

近日,听说时留军正在为新郑春晚制作大鼓,便来一探究竟。冬季的傍晚有点小风,穿过郭店镇前时村里弯弯绕绕的小路,便来到了时家牛皮鼓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时留军的作坊。

漆红色的大门被缓缓打开,时留军站在堂屋中央,屋里来人也不曾发觉。他手里握着一把小锤,专心致志的加固着面前的大鼓,叮叮当当地敲打声听起来清脆又响亮。环顾四周,制作好的牛皮鼓,箍好的鼓圈,处理完毕的牛皮,钻鼓圈的机器等物件,近乎占据了整个房间。

皮鼓制作为黄帝时期的创造发明,新郑市皮鼓制作技艺的原生地。而时家牛皮鼓制作技艺,系新郑市郭店镇前时村时氏家族世传技艺。

13岁开始学习制鼓,16岁就可以制作牛皮鼓了

“小时候我比较调皮,外界的任何事都比书本吸引我。我姥爷那时是有名的制鼓工匠,制鼓时我就围在旁边看,久而久之,自己也喜欢上了这门手艺。本来也是我们家祖传的手艺,所以13岁开始我就学着制鼓了。”提起来和制鼓的缘分,他滔滔不绝。在家人的指导之下,16岁的他就可以制作牛皮鼓了,家里姊妹七个,也都在慢慢学学习制作牛皮鼓。“特别是俺二姐,学习的可得劲儿了。”

2016年,时家牛皮鼓制作技艺入选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时家牛皮鼓的传承是我不可推脱的责任。”时留军说。

很开心把新郑人的手工技艺给发扬出去

据了解,时家牛皮鼓为民间用鼓,共有特大鼓、大鼓、盘鼓、战鼓、腰鼓、令鼓等产品。各种鼓品均用坚实柔韧、富有弹性的桑木、楸木等木材和当地老黄牛皮等优质材料、纯手工精制细作为成,其弹性好,经久耐用。

“我现在赶制的鼓,都是为了咱新郑春晚准备的,俺家的鼓,郑州市文化馆里陈列的还有哩。能够作为新郑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之一,丰富咱新郑文化的种类,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很开心能把咱新郑人的手工技艺给发扬出去。”作为新郑市本土手工技艺的传承者,时留军的话语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条路上,他仍在努力前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05145 2017-01-13 00:00:00 五 源于黄帝时期的牛皮鼓 依然有人在坚持制作KeywordPh探访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时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