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昌源电力公司的前身是新密坑口电厂,是当时国有明星企业,从2004年春开始,企业一路下滑,终因亏损被迫停产。昨日,新密市统计局传来好消息,该公司去年11月正式并网发电至今年1月底,采用生物质能发电一改企业现状,3个月实现利税1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2014年3月,针对该国企,新密市成立了破产重整工作小组,11个职能委局主要负责人参与,企业原两名领导骨干积极担当,对原企业经营、债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法院依法裁定原企业破产,工商变更注册。市领导和企业骨干、有关专家多次会商,共同挖病根,寻良方。根据全国发电企业现状,最终选定采用生物质能发电,利用周围及附近县(市)农村废弃物、各类作物秸秆做原料,企业一开始就引进了节能减排措施,走绿色发展之路。去年6月试产,11月份正式并网发电,截至今年1月底,3个月的生产运行初步实现了既定目标。
昌源电力的起死回生,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新密工业经济的夜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安置了困难职工。企业开工生产之后,170多名国企职工有了就业岗位,解决了生活及养老问题。一些已退休的老职工欠交的统筹、个人借款,逐步偿还。昌源电力职工长期上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达到了社会稳定和谐。
实现了绿色发展。新企业利用农作物秸秆发电,是对农村废弃物的利用开发,年回收废弃物30多万吨,清洁了农村环境,也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企业生产零污染,零排放,节能环保。企业生产保护了生态,走出了绿色发展之路。
郑报融媒记者 顾翔
通讯员 李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