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登封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真情回报为家乡 发展旅游同致富
提笔为书写古今 执刀刻字留古韵
以企业为家 视车辆如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提笔为书写古今 执刀刻字留古韵
——记登封市书法、篆刻家孙宏欣

书法作为汉字的一种书写艺术,在黑白交错之间,体现着中华文化所独有的洒脱与自然。篆刻作为书法与镌刻的结合艺术,历经千年而魅力不减,一个个字符在金石方寸之间趣味盎然。书法与篆刻古来不分家,书法、篆刻家孙宏欣就是这样一位在笔墨与刻刀间自由来往的石印富翁。登封时报 胡建邦 高鹏敏 付文龙 文/图

耳濡目染 成就一代名家

1970年,孙宏欣出生在登封市告成镇苇元沟村。他小时候也像很多孩子一样,最喜欢的就是过春节。而他对春节最深的印象就是那红红的对联。每到要贴春联那天,孙宏欣的父亲便起得很早,把红纸对折整齐,用刀裁好,将写好的一副副对联送给乡亲们,每次一写就是一天。“我爷爷也喜爱书法。自爷爷那时起,全村的春联都被我们家承包了。”就是这种从小的耳濡目染,孙宏欣开始了他与书法之间数十年的情缘。

自幼开始练习书法的他勤奋好学,经常和父亲一起外出学习,还常向一些书法大家请教。1989年,年仅19岁的他参加了登封市举办的书法比赛,并荣获三等奖,成为登封市书法家协会的一员。目前,他已成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登封市书协副秘书长、嵩山印社社长。

开班立室 只为传承文化

孙宏欣还是一位多面手,除了擅书,还精于治印,早年他在部队服兵役期间,有幸结识治印大家,自己便勤奋钻研。复员回来后,篆刻艺术成了孙宏欣平日里的业余嗜好,涉猎金石世界,耕耘于方寸之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方好的印章要在方寸材料上,浓缩并巧妙安排几个或十几个乃至更多的篆字,需要深思熟虑,以刀代笔,以书法做印法,巧与拙相得益彰,从构思到奏刀,直至最后完成而无矫揉造作之感。他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篆刻艺术的形成。

在孙宏欣的工作室,有成年人还有学生,他说,所有的成年人我都义务教授书法。一种人生,一段故事;一个梦想,一种追求。孙宏欣老师经历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他热爱书法,几十年的情缘,讲起它来滔滔不绝;他喜欢篆刻,悟性极高,刻画之间别有一番洞天。就是这样一位有心人,希望把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13527 2017-02-17 00:00:00 五 提笔为书写古今 执刀刻字留古韵KeywordPh——记登封市书法、篆刻家孙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