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此,从事一线教育的英语老师认为,学生要多注重一词多义多性等特质,多些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习俗等的差异。郑报融媒记者 唐善普 多掌握文化背景知识 利于提升阅读理解力 近年来一直从事初中和高中英语教辅编写的李庆华教师认为,对民俗谚语方面的知识的考核,在近几年来逐渐增多,如2009年、2012年、2013年的中考升学考试都专门考过这一方面的知识。“前一年还考了《红楼梦》的体裁(章回体),这就要求学生在文学方面要多掌握些,课外也要多看,有意识地去了解。” 从事小升初英语教学的张凯老师表示,英语阅读理解题材更趋于信息化、时代化,涉及新闻、广告、科普、教育、流行文化等。例如在小升初、中考时,会经常遇到的同义词、同义句转换题,有很多单词和句子其实就是西方文化中所谓的“俚语”,这些内容往往在课本上是找不到的,但是大多数有着不错英语文化基础的学生却能很轻松地突破这些题目,从中语言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学生要注意一词多义多性的变化。尤其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单词的词意理解不透,很容易丢分。”李庆华老师举例说,“taste”作系动词时是“平常”的意思,名词时是“味道”的意思,但名词的意思老师很少提到;“time”只有在不可数是“时间”的意思,可数名词时是“次数”或“倍数”之意。所以,平时多注意词义词性的拓展非常有必要。 多了解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提升国际视野 我国的传统习惯及风俗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异。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被问及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个人隐私问题;在接受礼物时,他们通常会当面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掌握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比如“dog”是“狗”的意思,中国汉语中含有贬义或骂人的意思。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但在英语国家,狗是人们的朋友,用来指人也不含贬义,如a lucky dog (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李庆华表示,新的时代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学生多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用英语思维、表达的能力十分重要。 多种方式填补“文化沟壑” 一些学生由于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在不同的语境中,不能灵活把握对同一事物或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失分。因此,有必要采用以下方式,来填补这些“文化沟壑”。 掌握好教材知识 利用每单元的话题,挖掘、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利用网络、影视、广播等方式 观赏外国电影,欣赏外文歌曲,听BBC、VOA等英语广播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家庭、社会节日等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的习性及价值观等知识文化。 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 对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倾向等作出分析,从而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