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8版:中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记忆
“八面神”,勇救光武帝 “坟上村”,缘系明太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面神”,勇救光武帝 “坟上村”,缘系明太祖
中原区这几个村庄有酒有故事,来听吗?
中原区的民居

八面神、百炉屯、坟上……这些名字是不是看着有些古怪,充满了神话色彩?其实,它们是中原区几个自然村的名字,这些村庄中都流传着古老而有趣的传说,也给中原区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记者 张改华 通讯员 朱永忠 卢玉根 文/图

八面神村: 与汉光武帝刘秀有关

郑州西北、中原区沟赵乡境内有个自然村叫“八面神”,相传,它与汉光武帝刘秀有关。

西汉末年(公元8年),王莽篡位,自立新朝,自拥为帝,引起大多文武大臣的强烈反对,全国各地纷纷武装斗争,推翻王莽统治。南阳汉室舂陵节侯刘买之后刘秀起兵讨伐王莽,攻战颍川,中原一场鏖战,刘秀败北。

王莽紧追刘秀不舍,一日追至郑州西北、沟赵正南一片旷野处。刘秀被追得精疲力尽,眼看要被王莽抓住,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天空闪现出一天将,身高丈二,金盔银甲,八面脸,手持兵器,并呐喊一声:休伤真龙天子!这一呐喊声犹如惊雷炸响,吓得王莽魂不附体,翻身落马,不知所措。刘秀这才趁机逃脱。

还有一说是刘秀被王莽追得精疲力尽,眼看要被追兵抓获,在这紧要关口,刘秀眼前出现一眼枯井,为逃命,刘秀纵身跳进枯井中。王莽追至此处不见刘秀踪影,但见一枯井周围杂草丛生,井口蛛网密布,没有人踏过的痕迹。王莽无奈,率兵向东北追去。刘秀从枯井中爬出,看见井旁一大树上有一八面脸大蜘蛛,向他点头示意,刘秀领悟即向蜘蛛拱手施礼,说谢谢你救我,日后孤若称帝,定封你为神。刘秀拜罢即刻逃命去了。

公元25年,刘秀洛阳登基恢复大汉王朝称汉光武帝。一日闲暇之余,想起当年在郑州西北遇难得救的情景,认为是上天派“八面神”下凡相救,感恩不尽,便颁旨在遇难处修建八面神庙,并亲自绘画出“八面神”形象,令人雕塑在八面神庙大殿内,让“八面神”永享人间香火。大殿内还塑有刘秀像,故人们也称此庙为“刘爷庙”。

尔后,人们慕名来此居住,人丁繁衍,形成村庄,村随庙名,故叫“八面神村”。

百炉屯村:冶铁工人在此生息

百炉屯,位于郑州市区西部,陇海铁路北侧,是中原区石佛镇管辖的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自然村。

据史载,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决定将煮盐、冶铁和铸币归官营,并在全国设置铁官49处。

相传,河南郡官办冶铁除在古荥阳县城西门外建立一座大型冶铁作坊外,还在今铁炉村至百炉屯一带建立了100座冶铁炉,使该地区成为一处规模巨大的冶铁工业中心。

公元220年,汉王朝覆灭,该冶铁工业中心毁于战火,百炉倒坍,荒凉不堪。幸存下来的冶铁工人为了生活,只得在作坊废墟上清除垃圾,开荒种地,定居下来,人口繁衍,形成村庄。为了缅怀鼎盛时期百炉通红的冶铁盛况,村民决定取“百炉屯”为村名,意为冶铁工人在此屯田生息。

明朝洪武年间,王姓居民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居该村。人们把原居民区叫“前屯”,把王氏居住的居民区称为“后屯”,但对外统称百炉屯。

清同治五年(1866年),为防土匪骚扰,村民们兑钱出工在村四周挖土筑寨。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生产,人们毁寨填壕,辟为耕地。

坟上村:与明太祖朱元璋后裔有关

郑州西南部有两个坟上村,一是二七区马寨镇坟上村,二是中原区须水街道坟上村。两村相邻不足10里,名称来历却都与明太祖朱元璋后裔有关。

马寨镇坟上村原名东邢村,因村北部有明代驻藩开封的第五代周惠王世子朱安的陵墓,故更名坟上村。

马寨镇坟上村居住着臧、王、李三姓,祖籍均系南京,明嘉靖年间奉圣旨为周悼王朱安守陵迁此定居,遂繁衍至今。村中有臧氏家庙,系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家庙现有石碑,碑文对于了解和研究悼王陵、明代藩王陵墓制度,以及坟上村早期形成状况都尚存一定的价值。

自明洪熙元年(1425年)周定王薨逝起,至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周端王朱肃溱薨葬止,在160余年的时间里,共有12位周王薨逝后下葬在郑州西这一地区,而与此同时,周王系各支的郡王共69家260余人也下葬于此,形成了有近千座陵墓组成的庞大皇室家族墓葬群,主要分布在郑州西部的王府坟村、马寨镇坟上村与荥阳贾峪一带。

此地区已确认周王陵9座,即位于贾峪镇龙卧洼村北的周靖王墓、槐林村南的周懿王墓、楚村东的周惠王墓、马寨镇坟上村的周悼王墓、沙口路王府坟村的南陵庄裕王墓、瓦屋孙村东南的原武温穆王墓、武庄村南的鄂陵王墓和邬陵王墓、路岗村的沈丘王墓。其中,南陵庄裕王墓的石刻、石碑保存较为完整,现被移至碧沙岗公园安置。原武温穆王墓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被盗,1982年进行考古发掘,打开后发现其中保存有大量精美壁画,保护后被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郑州地区仅次于宋代皇陵、后周皇陵的第三大帝王陵墓群,是明代藩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郑州西郊目前已知年代背景、规模最高的古代文化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

须水坟上村,据村中老年人口碑相传,村北有一古冢,周长88米,人称元(原)武坟,该冢为明太祖朱元璋后裔殡葬处,另有朱元璋的3个儿子均葬在村西400米处,人称“三子台”。后王、谷、朱姓等人家在此落户定居,子孙繁衍形成村庄,定村名“坟上村”。

两个坟上村的“坟”字,共同点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后裔殡葬的坟茔。新中国成立前均属荥阳管辖,1953年须水镇划归郑州市郊区,1958年属西郊人民公社,1976年将南坟上村划归刘胡垌公社。1987年3月郑州市区划调整,须水划归中原区,刘胡垌乡(后更名为马寨镇)划归二七区,成现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14953 2017-02-22 00:00:00 三 “八面神”,勇救光武帝 “坟上村”,缘系明太祖KeywordPh中原区这几个村庄有酒有故事,来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