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一份工作要不要挑剔点? 毫无职场经验老板喜欢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份工作要不要挑剔点? 毫无职场经验老板喜欢吗?
毕业季大学生求职有点“茫”,听听用人单位怎么说
河南中医药大学招聘会

2001年114万、2008年559万、2016年765万……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2017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795万,再创历史新高。河南省教育厅大中专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超介绍,为帮助毕业生找工作,从3月开始,全省教育系统就业双选会以及校园招聘会将以平均每一两天一场的频率,在省内各大高校举行。就业重压之下,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们该如何迈好自己的职场第一步?上周,我省在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举办了3场毕业生双选会,高校就业处教师和企业招聘负责人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招。 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昳 文/图

【现场】

毕业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在赶场中迷茫

3月2日,为期两天的河南省农林畜牧类招聘会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幕,3月3日,河南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小王买了高铁票从洛阳赶去参加。

考研分数公布,成绩不理想,“裸考”的小王从成绩公布的当天就开启了找工作生涯,几乎每天穿梭于各大招聘会,每次都是走几圈儿、递几份简历、填填表格就走了。“感觉找工作也不太难,但都不太满意,想再看看,今天下午我就回学校了,这周末我们学校也有一场招聘会。”

“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这些都挺重要的。”说起自己的求职意愿和职业期许,小王的回答很干脆。但谈及对未来工作的具体要求时,他沉默了片刻:“其实吧,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啥,静下来的时候挺迷茫的。”

奔忙于各个校园双选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跟小王的状态类似,他们在四处赶场参加大大小小招聘会的同时,也在通过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化的求职渠道找工作,但对于将来的职业定位,他们并不清晰,投简历时,总带着一点儿“我对这个企业没什么兴趣,企业对我好像也一样”的无所谓的感觉。

企业:缺乏行业认知、职业规划模糊是致命伤

“几场校园招聘会走下来,我有几个感觉特别明显,一是很多学生的自我定位非常不清晰,二是他们缺乏对行业的认知,三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大北农集团金色农华种业的招聘负责人梁先生感慨道。

他用几个词简单概括了求职学生比较看重的条件,譬如,理想的城市、离家近、工资高、有假期等。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个人职业规划,“他们关心的是办公室有没有空调,收入是否体面,期望的是笔记本电脑和下午茶,很少有人去想自己能从这份工作中学到什么,入职一年后会取得哪些进步。”

“学农的不愿意从事农业,嫌接触的人群不够高大上,觉得农业就是脏乱臭累,这是对行业认知的不清楚。”梁先生说,他多次去高校上就业指导课,不止一次遇到班上近半数学生的专业都是调剂的情况,“在学校,他们为了学习而学习,毕业了,他们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非常盲目。缺乏行业认知、职业规划模糊,这些都是致命伤。”

【观点】

找工作: 可塑性强,职场“素人”有优势

“公司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不会养闲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拒绝毫无职场经验的应届生,相反,可培养性、可塑性强是他们的优势,我们愿意招募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加入我们的团队。”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相较于公司日常的网络招聘,他们更重视每年的校园双选会以及高校(学院)的专场招聘。

在他们看来,在社会上工作几年的人,换一家单位,工作能力和成效不一定就比职场“素人”强,但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却很可能不如“职场素人”,毕竟,放弃之前形成的固有模式,以及老东家带给他的工作习惯,接纳并融入新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氛围,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慢慢适应。相反,应届毕业生如果具备上进心强、学习能力强等优秀素质,经过公司的技能培训后,会很快上手并迅速成长。

新视角: 第一份工作,“挑一挑”很有必要

“先就业再择业,第一份工作,啥经验都没有,不能太挑剔。”即将离开校园的“准”毕业生在正式步入社会前,总会听到“过来人”这样的建议。

在校园双选会上,一些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却抛出了不同观点:初入职场,第一份工作很关键,将直接影响毕业生未来的个人职业素养,需要慎重选择。在他们看来,找工作尤其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适当的“挑剔”很有必要。他们建议,如果经济压力不是特别大,最好在抉择前,尽可能多地了解目标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情况。

首先确定岗位。无论是政治、法律,还是医学、农学,每个专业都有自己对应的职业群,行业内外都有很多相关岗位,可以在这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

然后确定公司。规模相对较大的成熟公司,一般拥有完善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管理也相对规范,这些无形的优势,会在新人职业道德的建立、基本礼仪的养成等各个方面对人产生积极影响,潜移默化的力量不容小觑。

谈创业:

需创新思维、结合学业、量力而行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连续5年上升,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5届的3.0%。不过,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3年后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即便在江浙沪一带创业环境较好的地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大学生创业需要创新思维、结合学业、量力而行,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更不能头脑发热而从众。摆地摊、开网店这些充其量只能算是做买卖勤工俭学。”河南农业大学周红飞老师说,学校不提倡学生脱离知识构架盲目跟风创业,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业,创造新产品、培育新市场,最终引领新时代。在他看来,大学生创业还需要有专业顾问的引导,不然很容易走着走着就没了方向,最终不了了之,“资金、能力、经验、人脉、情商,一个都不能少。”

校园双选会现场,不少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表示,一些创业失败的个案,会对创业者的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有人今天开个花店,明天开个饭店,一直处于所谓的创业状态,钱没挣到,反而滋生了浮躁的心态和老板的脾气,应聘时不愿下基层,工作时不愿下功夫。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业也是一种创业,有心人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一番成就和事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18803 2017-03-06 00:00:00 一 第一份工作要不要挑剔点? 毫无职场经验老板喜欢吗?KeywordPh毕业季大学生求职有点“茫”,听听用人单位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