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7版:郑东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
一部村史 几多乡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孩子们无论走多远,都能寻得到他们的‘根’”
一部村史 几多乡愁
“郑东史志”系列报道

故乡——从破旧老屋到都市高楼,我们眼中只有她现在的模样,却忘记了她旧时的风采。她曾经的风情、曾经的荣光,她留给我们的记忆,经历了春秋还剩下多少?作为历史文化演变的亲历者,不该就这样被遗忘。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郑东史志”系列报道。让我们做时间的记录者,留住历史,留住乡愁,留住对家的回忆……

郑东新区首家村史馆建成开放

为真实地记录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村庄向社区转变的历程,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博学路办事处组织贾岗社区编写《贾岗村志》,建立了郑东新区首家村史馆。记者 王阳 通讯员 崔慧娟 文/图

历经3个多月,发动数百名群众搜集资料

《贾岗村志》编撰工作自2016年10月份启动,发动数百名群众搜集资料,组织编写人员30多人整理史料,于2016年12月审定初稿,历经3个多月,其间编写人员不辞辛劳,走家串户先后采访240多人,查阅各种文书档案1000余宗,成书后共40多万字,并于近期完成定稿。

村史馆的建设旨在生动展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真实反映村落变迁过程,已于近期开放,作为郑东新区首个投入使用的村史馆,它真实记录了贾岗村农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的转变过程。

展示了贾岗村600多年的历史变迁

贾岗村史馆位于金水东路与107辅道交叉口东北角的贾岗社区便民服务站一层内,占地140余平方米,场地不大,但“五脏俱全”,从记忆、传承、发展3个层面设置了古村遗韵、美丽乡愁、风情博物、希望田野、沧桑巨变、人杰地灵等9个版块。分别通过投影、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了贾岗村自明朝建村以来600多年的历史变迁。

“看,这个叫碾子,那个叫耧车,这儿还有食盒儿……”走进贾岗村史馆,黑白电视机、马灯、镰刀、扁担、老式纺车……几十余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在展厅里重现风采,贾岗社区居民朱长发两眼放光,兴致勃勃地给孙子讲解一件件老式生产生活用具,一同回味往日时光。

“老宅子拆了有10多年,东区的变化太大了,看着这些老照片、老物件,心里美得很。”朱长发说,原来的村民们现在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待在阳台上就能看见郑州东站,生活是美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如今有了村史馆,不论城市发展变化再快,到里面看看,就好像原来的贾岗村不曾离开过。

在本次村史馆的设计建设中,文字、图片资料的采集、老物件的收集等工作,都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大家都希望通过村史馆,充分展现贾岗村的变化,记录贾岗村发展的脚步,不但留住乡愁,也让小一辈们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在这处地方却可以让人慢下来回望历史。满满的乡愁让贾岗数千村民有了精神寄托和归宿……

商都路办事处 留住乡愁回忆 激发爱乡热情

“看看,这是我们村自己编写的村史!有了它,村子就不会被遗忘了!”商都路办事处南岗社区村民周国玉手捧着新编村史高兴地说。

2016年9月28日,商都路办事处组织成立了村庄变迁史编写领导小组,秉承“纪实、特色、传承”的原则,指导辖区5个村改居社区和两个村全面启动村庄变迁史编写工作,通过对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13个方面进行记录,立体式展现村庄历史变迁。各村热情高涨,积极成立了由本村教师、老干部、德高望重老村民组成的村史编写小组,辖区100余名“百事通”参与编写工作,为“留住乡愁”献策献力。截至2月15日,辖区5个村改居社区、两个村的村志均已“新鲜出炉”。

“村史不仅记载着村庄历史的变迁,更传承着乡村历史文化。用文字记录,留住了乡愁和回忆,激发了爱乡、思乡的热情,这是一笔精神财富,是时间永远也带不走、抹不去的。”周云祥是五州汇富社区土生土长的村干部,对本村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编写村史最合适不过。

“你看这些老照片,都是我们四处查资料,或是从当时拍下照片的老人那里拿到的,如果没有这本标志,再过些年,还能有谁会知道以前的村落、房屋是这样的?”穆庄村的一位村民如是说。为使村史编写更加翔实,穆庄村8名参与编写工作的村民逐户采风,不辞辛苦,大量考证、发掘、校验、梳理资料。他们还深入各地查询本村姓氏的由来,到档案馆查询地方志等有关资料,确保内容有根有据、翔实可靠。

“咱们这代农民还能记着村庄的故事,可我们的后代就难说了。”白佛村的一位老人端详着手里的《白佛村志》,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有了我们自己的村史,孩子们无论走多远,还能寻得到他们的‘根’”。

记者 王阳 通讯员 范锴锴

金光路办事处 记载村史脉络 传承乡村文化

近日,通过严格审核,金光路办事处辖区5个村村史编写圆满完成,准备付诸印刷。

村志是记载村史脉络、传承乡村文化、反映风土人情,展示农村发展变迁的有效载体。村史编写工作开展以来,金光路办事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各村也组建了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50余人组成的编写小组。在编写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广泛调查,共走访调查群众1000余人次,收集图片资料400余张,召开专题会5次,集中审查修订4次。通过广泛调查、集中评审、反复修订,保证了村志图文并茂、内容全面充实,并聘请专门图文设计印刷公司制订排版印刷方案,最终顺利通过评审,高质量完成了村史编写这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记者 王阳 通讯员 刘小晖

龙子湖办事处 记录历史变迁 展现生活风貌

2016年10月下旬,龙子湖街道办事处全面启动村志编写工作。在历时3个月的集体编撰,办事处辖区7个社区村志编写工作现已圆满完成,目前首批印刷的村志已全部分发至各社区。

此次村志编写工作,办事处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进行文字编辑,并聘请专业老师指导各社区村志编写工作。在各社区成立村志编委会,组织熟悉本社区历史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老教师等相关人士积极参与编写,他们带着对村集体史实的尊重,满怀重现历史荣光的热情,严格执行实事求是,无据必究的原则,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联系群众多方考证,深入挖掘本社区文化底蕴,还原了真实历史风貌。

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村志内容共设置12至14个章节不等,以展示过去的生产生活为主线,分别从村庄起源、自然环境、物产资源、村庄建置、村务管理、经济建设、村容村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群众生活、荣誉、人物、村庄改造等方面全方位介绍了各社区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新时期社区群众的生活风貌,是追溯龙子湖文化发展的活化石,丰富了辖区历史记忆载体,更为群众认识乡村发展、传承乡村文明提供了坚实平台。

记者 王阳

通讯员 牛亚超

张宇宁 文/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20385 2017-03-09 00:00:00 四 一部村史 几多乡愁KeywordPh“孩子们无论走多远,都能寻得到他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