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7版:郑东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东
共谋文化保护大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东新区成功举办
共谋文化保护大计
列子是郑州闪光的文化名片

□《走近列子》主编 马承钧

“列子文化研究论坛开得很有意义,可谓正逢其时,它将为郑州文化立市、文化强市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走近列子》主编马承钧表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源泉。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复兴,也催化了文化自信,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被更多的国人所看重。中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人文灿烂,战国早期诞生于郑州圃田的列子,则是郑州最闪光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根脉。

十几年前,圃田村自筹资金在原列子遗址基础上重新建立了新列子祠,内有八卦御风台、春草园及列子碑林。大孙庄对列子墓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在高天星教授等专家力挺下,列子传说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途一片光明。

“最近,我正在着手创作文献专辑影视片《列子》,争取为列子文化传承再做一份贡献。”马承钧表示。

列子文化是郑州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发扬光大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 张新斌

张新斌表示,列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列子》一书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源泉,要努力将列子打造成郑州城市靓丽的文化名片。

张新斌建议要打造列子文化品牌。他认为,要加大列子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列子观(祠)、列子墓、卦台、圃田故城等,是列子文化中难得的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调查和收集力度,将其列入更高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要收集整理明清碑刻,建立相关的保护档案,划定一定的保护范围。要加大对列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尽快申报“列子文化之乡”等国家级称号,使列子文化的保护再上新的台阶。

张新斌提议,要将列子文化与其他历史文化进行有效对接,形成具有郑州特色的城市文化体系。要结合文化高地的建设,围绕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以商都文化为龙头,以列子文化、城邑文化、战争文化、冶铁文化、名人文化为依托,构建郑州市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打造郑州城市的文化个性,推动郑州建立既有现代化城市风貌,又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中心城市。

《列子》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

□郑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陈平山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与庄子之后的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市)人。一代鸿儒列子,是华夏文化重要的缔造者之一,著有《列子》,是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歧路亡羊》《疑邻盗斧》,这些寓言故事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养生思想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已有萌芽。作为道家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列子》,则通过对“真我”的还原,表达了对生命的重视与向往,形成的养生思想对后世的养生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现代社会的养生观念提供了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列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它产生万物,自身却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不被其他事物所创生。在谈到具体事物如何生成时,《列子》通过“气”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宇宙生成模式:“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列子·天瑞》)“气”生成了世间万物,成为人类生命机体的生理基础。《列子》又根据气的状态把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髦也,死亡也。”(《列子·天瑞》)并指出在人生的四个阶段中,气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气的变化与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连。

《列子》在宇宙生成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涵养元气以养形,即通过实现“身”的还原,达到养生的目的。养生始于养气,气在体内顺行不息,则筋肉充实,体强意坚。若体内气血飘散,则百病由此生之。这种观点见于卢氏对季梁病情原因的分析:“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列子·力命》)人的生命接受了形体,就受到了气的控制,疾病与鬼神无关,药物针石也无可奈何。《列子》又进一步道出养形体,预防疾病的方法:“壹其性,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列子·黄帝》)保持气的本然质朴状态使之常态运行,对“真我”的形体进行还原,则气不消散形体不废。只有聚集精气不使之走失,身体才能除去外物的一切干扰,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列子》谈及养生,既注重“身”的还原,又关注到“心”的还原,认为“身”的还原是养生的基础,对“心”的还原才是养生的至高境界。所谓“心”的还原,主要是指人的情志、性格和意识等方面的调养,即精神、心理健康的修养和锻炼。

《列子》强调了心对身体的影响,《列子》所说的“心”即“精神”。《列子·天瑞》有“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列子·天瑞》)精神的特点是轻盈而离散,躯体是浑浊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因素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而内心的变化又影响着其身体的健康。神盛则体格强健,神衰则身体羸弱,出现各种疾病。如尹氏“心营世事,虑钟家业,心形俱疲,夜亦昏惫而寐。昔昔梦为人仆,趋走作役,无不为也;数骂杖挞,无不至也。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尹氏病之……”(《列子·周穆王》)尹氏为谋家业殚精竭虑,情绪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形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所以他才会有晚上梦里“趋走作役”的疲惫不堪,这种精神上的焦虑与忧愁引起了机体的疾病。针对神与养生的关系,《列子》提出要通过养神来实现更好的养生:“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列子·仲尼》)形体与心智契合,心智与元气契合,元气与精神契合,精神与虚无契合。

何以养神?《列子》提出了几种方式。一曰以静养神,目清耳静,心灵空虚。南郭子“貌充心虚,耳无闻,目无见,口无言,心无知,形无惕”。(《列子·仲尼》)尽量将外界干扰信息排除在外,保持内心的空虚清静。二曰“减己思虑”,宽容阔达。尹氏病因就是心存杂念,贪欲不除。他的贪欲使自己心神不宁,无法静心养神。因而要清心寡欲。三曰心境开明,内无所蓄。《黄帝》篇有商丘入水火毫发无损之事,说明养神要保持淡泊宁静,内无所求。《列子》这种清心寡欲的养生观念,实际上正适用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追名逐利,节制物欲,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养生方法。

《列子》养生思想体现了清虚无为、顺乎自然的特点,以“道”为思想基础,以还原“真我”的两个方面为基本手段,实现了养生的最终目的,为当今人们强身健体、延长生命、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26191 2017-03-23 00:00:00 四 共谋文化保护大计KeywordPh列子是郑州闪光的文化名片郑东新区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