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9版:登封时报 大禹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大禹的故事成为登封人记忆中的朱砂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大禹的故事成为登封人记忆中的朱砂痣
大禹与嵩山有不解之缘,大禹精神对登封城市精神影响深远
大禹故里祖家庄拜祖

嵩山历史文化厚重,钟灵毓秀,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登封坐卧嵩山,素有“武术圣地”“文物之乡”“禹都”之称。《史记》记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颛顼之孙也。”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君主。由于他治水有功,被后人尊称为“大禹”。大禹与嵩山有不解之缘,大禹精神对登封城市精神影响深远。登封时报 孙淑霞 文/图

大禹文化在嵩山积淀深厚

作为禹都阳城的登封,大禹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脉络清晰,内涵深刻,经典多元,影响深远。

嵩山在夏禹时称“崇高”“崇山”,商汤时候称嵩高,东周时因其地处“天地之中”而被尊为中岳,“嵩山”之名来源于“嵩高维岳,峻极于天”(《诗经》)。其主体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据登封市民协主席常松木言:“太室山和少室山是大禹的妻子涂山娇和涂山姚居住之地,因而得名。”

大禹生长于嵩山,家居于登封;他治水于嵩山,建都于登封。公元前2070年,大禹在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建立夏王朝。

2008年1月2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登封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

嵩山大禹文化的渊源

和传承

《国语·周语》和《春秋外传》记载:“有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大禹的父亲鲧被封为崇伯,封地就在嵩山附近。登封至今还广泛流传着崇伯鲧盗土治水和崇伯点化大禹治水等故事。大禹跟随父亲生长于嵩山,家居于登封。后来,大禹继任崇伯,子承父业,外出治水,13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才回到家乡嵩山治水,留下了化熊凿轩辕、启母化石、照爷石、火烧蛟河、五指岭等神话传说。

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帝赐以玄圭,被封为夏伯,夏地就在嵩山南麓。帝舜十五年,“帝命禹有事于太室”,即祭祀嵩山太室山。舜帝驾崩后,大禹避让舜之子商均于阳城,登封告成镇曾立有“禹避阳城处碑”。因天下百姓、诸侯皆去商均而到阳城朝拜,大禹遂于公元前2070年,在阳城即天子位,建立了夏王朝。大禹的儿子夏后启也主要活动于嵩山一带。据有关文献记载,启母墓和启圣墓都在登封。夏启的儿子太康失国后,其孙少康以登封的颍阳(古纶国)为根据地,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大禹妻子涂山娇、涂山姚在西汉时就有人为其建启母庙和少姨庙,东汉安帝时,颍川太守朱宠和阳城长吕常分别建太室阙和启母阙、少室阙,启母阙铭文明确记载了鲧禹治水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

“禹都阳城”王城岗遗址,中岳汉三阙启母阙、少室阙、太室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实证,无论是年代还是考古发掘及学术成果的支撑,都显得久远、真实、完整、充分。大禹化熊、启母化石、火烧蛟河、五指岭、照爷石、禹洞等传说不仅流传久远而广泛,还有地域特征和自然实物相照应。

嵩山在大禹文化的传承上具有文化渊源的根源性、文献记载的确凿性、文物考古的经典性、神话传说的多元性、文化遗迹的丰富性、文化传承的连续性、文化影响的深远性等,是其他大禹之乡所不能比拟的。

传说、故事也成为登封人记忆中的朱砂痣

大禹在嵩山治水的故事流传广泛,深入人心,尤其是启母石、匾挂石崖、挪宫、三过家门而不入、火烧蛟河、鲧腹生禹、舜王访贤、禹铸九鼎、禹都阳城、禹王逗景、崇伯鲧盗土治水、下雨王(夏禹王的原身)下凡、下雨王借尸转世、文命聆教、照爷石和灯笼、焦山斩甥、涂山姚代姐育婴、马蹄沟、五指岭、禹王锁蛟、白疙瘩庙、景店小米、闹洞房、筷子的来历、迎春花、河伯授图、打开龙门口等故事在嵩山地区脍炙人口,广为人知,已成为登封民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年春节正月初六至正月二十五,登封各村庄都表演民间社火,群众称为“闹元宵”。各乡的划旱船就是纪念大禹治水的。而君召乡前孟村的民间社火 “独角舞”也与大禹治水有关,据传是大禹治水后,蛟龙欲收为徒弟的独角兽在田地里行走,群众见其模样滑稽模仿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舞蹈。

村名、路名见证大禹足迹

千百年来,散布在嵩山脚下的大禹遗迹,自古流传的大禹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民风民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登封人的生活。

与大禹治水有关的地名、村名一直沿用到现在,如阳城区,从告成镇分出时因是阳城故地而命名;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关”,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君召乡的“海渚”村,相传是大禹打开龙门口撤干伊阳江后才成为陆地的;大冶镇的“沁水”村,相传是大冶凿开秦五龙后才露出地面的;徐庄乡的“禹洞河”,相传因大禹治水时经常在禹洞里休息,所以禹洞附近的小河和村庄皆被命名为禹洞河;少林办的马庄、左庄、张庄、王庄,因相传是大禹的父亲崇伯鲧的居住地,为纪念禹生石纽而得名,现在仍被称作“一溜水牛(石纽)屯儿”;中岳办的康村、宋村、任村、贾村等,因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火烧蛟龙的地方,所以现在仍称作“一溜儿焦(蛟)河”等。近年来,登封市区建设时,一些道路和公园的命名如“大禹路”“阳城路”“启母路”“观石巷”“太室路”“少室路”“禹都路”“大禹园”等,深深体现了大禹文化的影响。

大禹精神传承

大禹文化在嵩山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深远而久长,大禹治水时改堵挡为疏导的积极创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等融入登封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讲大禹故事,读有关大禹的书籍,表演与大禹有关的民间社火,成为登封人民司空见惯的一种生活方式。河南大禹文化集团董事长王青山是其中一名。

自2014年至今,河南大禹文化集团连续承办了三届中国大禹文化研讨会,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并投资61亿元,重点开发建设“大禹故里产业园”,打造“大禹文化祖庭、做中国大禹文化产业园唯一的标杆”。

王青山说,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弘扬大禹精神,做点实事是他的愿望,希望通过挖掘和研究大禹文化资源,弘扬和传承大禹治水精神,为登封真正成为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希望社会各界共同传承发展大禹文化,共建美丽登封,大禹故里文化产业园必将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一颗璀璨明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26386 2017-03-23 00:00:00 四 传大禹的故事成为登封人记忆中的朱砂痣KeywordPh大禹与嵩山有不解之缘,大禹精神对登封城市精神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