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05
“人生没有不可能,尽你的力量去改变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华人神探李昌钰参观郑报融媒并接受独家专访:
“人生没有不可能,尽你的力量去改变吧”
李昌钰做客郑报融媒,深情讲述自己的刑侦生涯及人生故事
李昌钰博士的签名照

“‘当代福尔摩斯’‘现场之王’等都是大家给我的美誉,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使不可能变成可能。”79岁的李昌钰依旧神采奕奕,谈吐幽默,思维敏捷,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这个世界知名的华人神探总是令人充满遐想。

3月26日下午,李昌钰做客郑州报业集团接受郑报融媒记者独家专访。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面对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呈现了他半个多世纪的刑侦生涯及背后的传奇故事。

他曾是台湾最年轻的警长,27岁时辞职,带着50美元赴美留学,端盘子,教功夫,洗试管,历经艰难考取了名校博士学位。他也曾是美国警界职位最高的亚裔人士,从尼克松“水门事件”到碎木机杀妻案,从克林顿性丑闻案到台湾“三一九”枪击案,从警56年,他协助侦查了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件重大刑案,创造了奇迹,打破了“无形的天花板”。

2000年,62岁的李昌钰退休了,但他并未退出挚爱的刑侦工作,重返教授岗位,受邀在美国和中国的多所大学担任名誉教授,尤其是在刑侦科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并在国内不断地传授刑侦经验,帮助培养刑侦鉴识专业“接班人”。

如今的他仍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年要跑20多个国家,公开演讲,协助办案。他也是最忙碌的老人,希望用一生的经历和智慧激励更多优秀的年轻人。“人生没有不可能,尽你的力量去改变吧!”

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文 张翼飞/图

怀揣50美金赴美,终成警界华裔高官

“第一次来郑州报业集团,看到走廊里的精彩版面及荣誉,令人眼前一亮,真是一个字‘中’!”3月26日下午3点多,在郑州市侨联等相关人员陪同下,享誉世界的华人神探李昌钰来到郑州报业集团。稍后在进入郑报融媒多功能直播间后,李昌钰快言快语:“咱们可以开始了吧,早点进行,聊的时间就能长一些。”

1938年11月,李昌钰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市。在他记忆中,家境很好,父亲李浩民是当地富商。4岁时他跟随家人去了上海。然而,1949年一场“太平轮”海难令父亲丧生,使李昌钰的安逸生活来了个大反转。

“从很有钱变成一贫如洗,连饭都吃不上,使我更理解普通人的艰难,也产生了同情心。”他说,自己从警很偶然,18岁考上了台湾海洋大学,但他发现警校招生,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他就选择了后者,这成为他“神探”之路的起点,之后他成为台湾最年轻的警长。

1965年,他27岁,但并不满足现状,辞去公职,怀揣着50美金与妻子赴美求学,从零开始。语言不通、生活压力等,让他一度很苦闷,可李昌钰却认为只要不畏艰难,不可能也可以变成可能。5年后,32岁的他申请到了一所大学的法医科学专业。

每学期除了修学分,他还同时打3份工,白天在医学院做化验员,负责验血、验尿、刷试管,晚上到中餐馆刷盘子,周末去武馆教功夫,时常每天只能睡上4个小时。尽管如此,他仍然保证了成绩全A,用两年完成了4年的课程,拿到本科学位。然后,他在纽约大学生物化学系继续深造,仅3年就拿到了原本该5年取得的博士学位,这给他带来很大信心。

1978年,康州州长邀请李昌钰做首席刑事鉴识专家和警政厅刑事鉴识化验室主任。一干就是20多年,其间李昌钰协助调查的案件数量非常惊人,其中包括了很多蜚声世界的大案,比如碎木机杀妻案、辛普森案和肯尼迪遇刺案。1998年,他担任警政厅厅长一职。

“小时候很怕鬼,跑了很远还怕鬼跟上来。可是在做刑事鉴识后,第一次去查验尸体,那种情形和味道我永远忘不了,连续3个月见肉就想吐。”李昌钰谈到了第一次参与尸检的体会,“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这些,需要训练和学习,花时间多,习惯了,就能做得好了。”

作为知名刑事鉴识专家,他向郑报融媒记者强调了侦办案件的4点:人证、物证、现场、资讯(数据库),还特意举个例子:“有一年一个女实习生失踪了,与她发生过关系的一名国会议员成了嫌疑人。他在接受警方闻讯时撒了谎,于是国会议员的职务、家庭破碎了。当时媒体和家属紧追不放,要求严惩这名国会议员。我当时顶住压力科学分析之后,排除了国会议员的凶杀嫌疑。4年后,这起案件的真正凶手抓到了,证实了我的分析是正确的。”

凭案发现场蛛丝马迹,让罪犯无所遁形

“在您50多年的探案生涯中,共侦査了发生在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8000件案件,数量非常惊人,你是如何做到的?”对此,李昌钰略做沉思回答:“破一起案件属于集体战斗,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刑侦人员往往会付出大量的体力和智慧。为了尽快找到蛛丝马迹,我经常几天不睡觉,很多节假日都不得不放弃了。”

李昌钰说:“看到无辜的人躺在血泊之中,心里就会很难过,很同情受害者。我在想,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人会因为金钱或者其他原因而残害他人生命,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呢?”他说,作为一名办案人员,他遵守一个原则:让证据说话,对历史负责。他坦言,办理一个案子会受到很多压力,比如舆论压力等,但最多的压力来自受害人家属。

作为最早利用DNA技术破案的鉴识科学家之一,李昌钰利用证据鉴识屡破奇案。其中,震惊全美的“碎木机杀妻案”颇具代表性。1986年,泛美航空的空姐海伦失踪了,只在卧室卫生间留下血迹。海伦的丈夫理查德是联邦调查局探员,3次通过了测谎仪检验。随后,有人提供线索,在海伦失踪那晚看见有人在她家附近拖着一台碎木机赶路,那人正是理查德。

李昌钰把调查重心转移到理查德可能停放碎木机的地方,展开地毯式搜寻。结果,他们找到56片人骨,2660根头发,85克肉块,1颗牙齿。最终,经过李昌钰和同事们所做的5000多项检验后证实:这些人体残骸都属于海伦。检察官认为证据充足,逮捕了理查德。

李昌钰说,他把自己看成了一名科学家,科学家就是要保持客观立场,不能推测。有些证据很明显,黑的或白的,但大部分是灰的。假如检验物证的人受到环境或他人影响,就会把灰的说成白的或黑的,那是不公正的。经常有警察给他送案卷时说:“李博士,就是这个人,证人都看到了。”他会回答:“你不要讲,我要看物证,等我看完再讨论。”

从棒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到克林顿总统与莱温斯基性关系的DNA鉴定,乃至“9·11”遇难者DNA识别,李昌钰参与调查了8000多起案件。在美国,有警察问他:“这么多案子,您是怎么找到证据的?”他说:“我归纳了7种简单方法——站着看、弯腰看、腰弯深一点看、蹲着看、跪着看、坐着看,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看。”而他没有说的是,他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家的十几个书房每一个都是某一类卷宗的资料库。

“很多年前有起凶杀案,案发现场发现一条带血的领带,当时我给警察局长说,要马上公布,结果警察局长没有采用我的观点,非常遗憾,这个案子过了30多年至今没破。”李昌钰说,之后参与侦办的一起命案现场发现有一条领带,他建议公布,警方负责人采用了他的建议,结果很快有人提供线索,案子破获了。“侦破疑难案件需要发动社会公众参与。”

“经验是逐渐积累的,其中也有些教训,不是每起案子都能破获的。”李昌钰谈起经历的一些悬案、疑案等心怀遗憾,尤其是参与复查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当年很多重要物证被破坏了,很遗憾。”李昌钰协助侦办了很多世界“名案”,涉及国家元首、社会名流或者极其曲折的复杂案件,“不管富人穷人,我都会一视同仁,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让罪犯无所遁形”。

回报桑梓,将毕生积累刑侦经验倾囊传授

虽然早已加入美国国籍,但李昌钰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在与其他族裔人士共事时,他处处谨慎认真——“不能给中国人丢脸”。2000年,62岁的他从警界退休后重回教授岗位,致力于“培养接班人”,不仅受聘在美国10多所医学院与法学院授课,还回国巡回演讲,担任国内多个大学的名誉教授,“我希望把正义带到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2000年至2010年期间,他一直担任康州警政厅名誉主任,同时还为80多家法律机构服务,为疑难案件提供支持。2010年,以李昌钰名字命名的法医科学研究所成立,坐落在纽黑文大学,致力于培训法医科学家,传播先进的法医科学技术,同时帮助处理陈年旧案。

如今,年近八旬高龄的李昌钰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在全球的高校或警营进行演说,希望能激励更多优秀的年轻人。他的家庭生活也非常幸福,与妻子宋妙娟相濡以沫50多年,不只是伴侣,更是互相理解体谅的挚友。两人共有一儿一女,儿子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成了一名牙医;女儿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第二大保险公司担任高管。“我的家庭非常幸福,闲暇之余带带孙子,和家人外出度假,享受天伦之乐”。

这次受省侨联邀请来到郑州参加拜祖大典,李昌钰非常高兴。几年前他就来过郑州,这次故地重游,郑州的变化让他非常惊讶,“郑州发展太快了,很让我惊喜,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郑州人的和善,让我有回家的感觉”。

谈到中原文化,李昌钰充满向往,“我小时候就念过关于中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最近几年,我也一直在关注中原文化。这次来郑州参加拜祖大典,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中原文化,能够去拜祖。我回去以后也可以告诉我的孩子、我的孙子,让他们也了解中原文化,让他们以后也能回到祖国,来到郑州,来寻根,学习感悟灿烂的中原文化”。

李昌钰还谈到了举世闻名的少林寺。他说小时候自己一直有个上山学功夫的梦想。

“现在少林寺已经被全世界熟知,但是现在除了少林寺的武功,我们中国人更看中武德,少林寺其实是在宣扬一种武德,怎么做一个好人。有功夫只是自卫,并不会欺负别人。中国人一直是爱好和平的,少林寺就传扬了这样的精神,代表了我们中囯的传统。”

对此,美籍华人、美国国家武术队教练、美国武当功夫学院院长郭存杰表示赞同。44岁的他来自河南长垣,在美国打拼了近20年。“首先感谢家乡邀请我们回来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之所以帮助把李昌钰博士邀请过来在郑州公安战线等进行演讲,就是为了回报家乡,用李博士的刑事鉴识专长帮助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建设平安河南,促进中美交流与合作”。

坦言一生只做一件事:使不可能变成可能

李昌钰一生最尊敬的人便是他的母亲,谈到母亲,李昌钰就想掉泪。他说,母亲在他心目中是最成功的人,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们。小时候家庭贫困,很多人认为他们不可能撑下去,但母亲却坚持养大了13个兄弟姐妹,且把每个孩子都教导成才。

他认为,他的成就来源于他始终相信只要不畏艰难,不可能也可以变为可能,而这正是他妈妈教给他的最宝贵的人生哲理。

李昌钰的成功靠的是坚持和勤奋。他将时间管理精确到了分秒,这个有着传奇人生的神探不仅屡破奇案,还笔耕不辍,至今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著作40余本,编辑10余种刑事鉴定专业刊物。

即使是退休后,他仍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每天工作16至18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他说自己睡觉的时间很少,但入眠很快。现在依然保持着每天写作,一天至少写一页纸。

2015年,他担任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评委时,很多人很吃惊。而这个节目也让更多人认识了他。“起初收到央视邀请时我是拒绝的,之所以决定参与就是节目的创作初衷和名称打动了我。”李昌钰说,“我人生的座右铭就是:使不可能变成可能。”李昌钰勉励当下年轻人勤奋学习,磨炼意志,“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教育,希望能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帮助他们,给他们正能量影响,让他们勇于挑战自我,让他们能够比我们做得更好。”

李昌钰称,他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由他“白手”筹建起来的康州警政厅刑事鉴识科学研究室是“挑战不可能”的真实例证。最初,鉴定中心的办公室由男厕所改建,工作人员都是些老弱病残,很多人都劝他放弃回去好好当教授。李昌钰与同事们一起从零开始建设实验室,成立了第一个重案小组,将鉴识人员的科学知识和刑警的办案经验结合起来,短时间内连续侦破多起大案要案。

他认为,世界上有3种人:一种是可以做成某种事情的人,一种是站在一旁看人做事的人,一种是世界变了却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鼓励年轻学子们努力成为第一种人。“人生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他说,人生,要在平淡之中求进步,又在艰苦中见其光辉;人生,要在和谐之中求发展,又在努力中见其希望;人生,要在安定之中求富足,又在锻炼中见其庄严;人生,要在沉默之中求智慧,又在活跃中见其宏愿。

“永远不要说‘不’。要知难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样你才能成功。”李昌钰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27802 2017-03-27 00:00:00 一 “人生没有不可能,尽你的力量去改变吧”KeywordPh华人神探李昌钰参观郑报融媒并接受独家专访: